原创 苏轼死后,宋朝无人为他伸冤,金国为何要替他报仇?
迪丽瓦拉
2025-09-19 19:04:36
0

公元1100年,赵佶继位为大宋皇帝,发出大赦天下的命令。苏轼也幸运地被赦免,并封为正七品朝奉郎。尽管职位不高,苏轼终于可以回到京城安度晚年。然而,长期的流放生活早已摧残了他的身体。还未到达宋都开封,年已65的苏轼便在江苏常州去世了。

苏轼的去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幸运。若他活过一段时间,面对即将发生的宋廷变局,无疑会更加痛心。他的死,反而为他避免了更多的遗憾。

一年后,宋徽宗赵佶在蔡京的辅佐下重启新政,开始大力推动改革。由于新政必须排除旧党,蔡京列出了120名“阻碍改革”的人物,其中包括苏轼、黄庭坚等知名文人。这些名字被镌刻在石碑上,立于端礼门外,成为“扬恶”的标志。所谓“扬恶”,就是昭告天下,这些人是改革的阻力,是国家的罪人。

不止如此,宋徽宗下令彻底清除这些“坏人”的文化痕迹,要求将苏轼、黄庭坚的诗文、书法、画作等一切遗留作品都搜集起来销毁。这个举措像极了历史上的“焚书”,引起了京城的轩然大波。地方官员不遗余力地搜查百姓家中的苏轼作品,凡是隐瞒的百姓,都会因“大不恭”的罪名被监禁。更有官员利用这个机会,偷偷将苏轼的作品藏匿起来,待时高价出售。

在徐州护城河边,曾有一块苏轼关于治理黄河水灾的石碑。按照蔡京的要求,这块碑也要被销毁。然而,当时的徐州太守不忍心动手,于是指示将石碑投进护城河里。数年后,苗仲先接任徐州太守,他命人暗中打捞起石碑,并私自拓印了数千份。第二天,他故作正义地在众人面前砸烂了这块石碑。如此一来,石碑没了,但拓片却成为了珍贵的文物,苗仲先也因此大赚一笔。

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导致了苏轼作品的销毁,也深刻影响了北宋文化的传承。苏轼的诗文书画本是北宋文化的精髓,然而,随着这场政治运动的推进,几乎所有苏轼的遗作都被抹去,这也成了今天我们难以见到苏轼真迹的根本原因。

就在北宋朝廷忙于抹去苏轼的文化痕迹时,北方的金国则积极备战,整顿军队,准备南下侵宋。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了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及数千文武官员和宫女,北宋在这场灾难中几乎断气。金国占领了宋朝的领土,却并未能稳固民心。尽管宋徽宗和宋钦宗因暴政遭人痛恨,但中原人民根深蒂固的忠诚于赵家天子,使得他们对新占领者完颜晟并不服气。金太宗意识到,若想稳固统治,必须采取怀柔策略。

一天,金太宗无意间翻到了一本苏轼的诗集,看到其中的作品,他心生一计。苏轼和黄庭坚的名声不仅在北宋广为流传,在金国的上层社会及百姓中,也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于是,金太宗决定利用苏轼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来增强统治的合法性。他立即召集群臣,宣布苏轼和黄庭坚为“忠烈之臣”,并下令大量刊印他们的诗文、书法作品,广泛宣扬他们在官场上的清正和为民治理的事迹。同时,金太宗公开宣称,金国的南侵是替天行道,是为了清除宋朝腐败的政治势力,恢复正义。

这一举措立即在民间产生了强烈反响。苏轼作为宋代的文豪,曾因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备受百姓同情。如今金国为他伸张正义,使得许多宋人感到心头一块大石终于落下。金太宗借此赢得了民心,提升了对金国统治的认同感,许多人开始认为金太宗是一位明君。

然而,金太宗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在稳住占领区的局势后,他决定继续南下,攻占南宋。他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于是,他再次利用苏轼和黄庭坚的名声,宣称出征南宋是为了替他们复仇,扫除“宋朝奸佞”。于是,公元1127年冬,金太宗派遣大军南下,开始了第二次的侵宋战争。

消息传到南宋,宋高宗赵构闻讯大为震惊。面对金军再次南下,赵构决定放弃扬州,带领朝廷迁往建康(今南京)。金军紧追不舍,最终赵构逃至杭州、越州等地,金军始终未能擒获他。

在这场战乱的背景下,赵构为化解金国的侵略冲动,开始了一场“昭雪苏轼”的政治操作。他深知,若要为苏轼复仇,必须巧妙应对。毕竟,苏轼的“罪行”是宋徽宗亲自定下的,若直接为其平反,等于否定父皇,这对赵构来说是巨大的政治风险。

于是,赵构采取了一种间接的方式。他命宫廷画师马和之创作一幅《赤壁后游图》,将苏轼的名篇《后赤壁赋》的意境尽量呈现出来。画作完成后,赵构亲自在画作背面书写《后赤壁赋》全文。此举一经亮相,朝中百官纷纷惊讶,百姓也纷纷议论,这是否意味着要为苏轼平反?

看到民间反响如此热烈,赵构决定顺应民意,为苏轼平冤,追赠“文忠公”封号,封赏他的诗文,鼓励百姓阅读、吟诵。这一举措立即在社会上掀起了“苏轼热”。尽管这一行动的背后更多是赵构应对金兵南下的战略需要,但无疑,苏轼的一生终于得到了某种形式的“圆满”——不仅恢复了名誉,也为后世留下了更加深远的文化影响。

然而,这一切似乎也带有讽刺意味。苏轼,作为一代文豪,在生前和死后都未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死后,他竟然要依赖敌国的“帮助”才能得到公正对待,这又岂不是一种辛辣的讽刺?

参考资料:《宋史》、《金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亮... 如果从《亮剑》电视剧中挑选出八路军、晋绥军和日军的战神,那么李云龙、楚云飞和山本一木无疑是最具代表性...
原创 七... 七七事变85周年纪念 今天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的日子。这一历史事件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过...
原创 楼...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叫做楼兰的城市,它位于西域的边疆,是一座孤立的城市。这座城市四周被高大的沙丘和漫天...
原创 大... 在一片废墟中,大清帝国正在走向灭亡。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刻,一位幸运生还的太医,肩负着重重秘密,站在历...
原创 白... 白崇禧和黄绍竑,谁才是桂系的二号人物?谁又是最早加入李宗仁阵营的呢?有些人认为,黄绍竑是带着自己的人...
原创 2... 2000年10月19日,恰逢西藏昌都解放50周年的纪念日。此次庆典特邀了多位曾参与昌都战役的重要人物...
原创 张... 张飞被称为三国时期的平头哥,几乎没有谁敢惹他,一旦有人挑战他,张飞便会直接出手,不留余地。即使是强如...
原创 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农民起义常常成为推动历史变化的重要力量。而打响第一枪的,就是程胜和吴广。站在今天的...
原创 见... 韩国那边出了个事。他们改了个顺序。 以前他们念叨国家,是“韩日中”。现在,他们自己定了,以后得叫“韩...
原创 大... 紫禁城一直是权力斗争和宫廷秘密的中心。1908年一个寒冷的早晨,紫禁城的气氛比平时更加沉重压抑。光绪...
花脚大仙分享:《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中篇 长沙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
原创 五... 关羽未能守住荆州,导致了荆州的沦陷,这也意味着蜀汉失去了半壁江山,未能完成大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连...
原创 刘... 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寿命最长,他与朱老总一样,即使到了晚年,仍然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尽管刘伯承的身体...
原创 李... 李秀成:太平天国的忠王与军事支柱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之一,既是太平天国的忠王,也是这个动...
原创 康... 朱元璋究竟是明君还是暴君?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答案。朱元璋的政绩非常突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
原创 夏...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之一,一直是历史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话题。人们尤其对夏朝是否拥有文字,以...
原创 八... 三国时期归晋,历史迎来了统一,但这次统一在中国古代史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一,司马家族的崛起是在曹魏政...
原创 中... 这座矗立在旅顺口区的白玉山塔,表面看去只是一个高耸的石质建筑,可它背后的故事却牵扯着百年侵略史和国家...
原创 嘉... 前言 在那个一切都依赖人力的年代,如何才能修建一座宏伟的关隘工程呢?嘉峪关长城便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
原创 火... 标题:从土葬到火葬:中国历史上死亡方式的演变与现代观念的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死亡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