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世纪起,随着哥伦布的航海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世界掀起了大规模的白银开采浪潮,全球各国逐渐拥有了充足的货币储备。所谓“世界货币”,本质上指的是一种跨国界流通的货币,无论在哪个国家,它都能被广泛接受。举个例子,今天的美元正是通过美国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和全球霸权地位,成为了世界通用的货币。此外,造船业的发展也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世界各大洲逐渐紧密联系,出现了明确的分工,朝着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这一时期常被称为“白银时代”。
朝鲜王朝的建立可追溯到14世纪末,而地处朝鲜半岛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了天然的贸易中心。放眼当时,朝鲜刚好在白银时代的起始期,同时依托明朝强大的经济体量,朝鲜理应成为类似今天的亚洲“四小龙”那样,繁荣的贸易导向型经济体,民众生活富足。然而,朝鲜王朝却采取了极其严格的禁令,禁止国内流通白银,并且连王公贵族也被禁止制造或使用金银器具。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朝鲜做出了如此决策,错过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呢?
与中国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铸造流通货币不同,朝鲜半岛的货币体系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甚至可以说从未完全适应过时代的需求。朝鲜的官方货币铸造极为稀少,反而是中国的钱币在朝鲜的市场中广泛流通。即便如此,朝鲜依然以物易物为主要交换方式,这种方式在效率上远远不如货币经济。
货币经济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加速交换流通,促进市场的发育。以物易物不仅不便于携带,而且要求交易双方必须有互换的需求——比如我用羊换你的农具,双方都得有意愿。如果没有交易意愿,即使交换物品合适,交易也无法达成。而货币作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让双方无需直接交换物品,而是通过将物品先兑换为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所需的其他物品,这大大提高了交换效率,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宋朝使臣徐兢在出使朝鲜时,曾经直接感受到这种局限性。他在所写的记载中提到,朝鲜几乎所有阶层的人都以物易物,货币使用极其稀少,只有贵重的物品如高级布匹、银块才会用作交换,而一般生活物品则用米来计量,甚至精确到几粒几粒。尽管朝鲜有过一些货币形式,比如楮币和银瓶——前者是用麻布做的货币,后者是高丽时期发行的大额货币,但由于它们的面额过大,即使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也未能在民间广泛流通。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今天使用只有100元面额的纸币而没有小额纸币,大家也许会觉得不方便,甚至不愿意使用。
历史上,高丽和李氏朝鲜都作为中国的藩国,每年必须向中国朝廷进贡。朝鲜的岁贡数目并非根据当年的经济状况来调整,而是固定不变的。贡品通常是当地特产和手工艺品,如人参、豹皮、满花席、螺钿梳函等,还必须缴纳一定量的黄金和白银。虽然对中国来说,这些贡品的价值微不足道,但对朝鲜而言却是一项巨大的经济负担。朝鲜不仅没有丰富的金矿和银矿,且由于其经济发展滞后,贸易也未能积累大量的财富来应对这些岁贡的要求。
特别是白银,朝鲜需要每年上缴整整一万两,而这一数目对朝鲜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早在元朝时期,朝鲜的白银进贡量还只是700两。但随着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实施了更加严苛的政策,要求朝鲜缴纳更多的白银。面对如此高额的贡品要求,朝鲜无力应付,只得通过各种手段折算,例如用马匹等其他物品替代未缴的白银。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朝鲜王朝开始疯狂寻找金银矿,甚至奖励开采金银的人。即便是在粮食匮乏的饥荒年间,也照常发放奖励,甚至征收官员的金银器具。与此同时,朝鲜王朝在外交上也未曾松懈,始终将减少岁贡中的白银和黄金列为优先任务,历经数十年艰苦努力,终于在世宗十一年(1429年)实现了部分减免。
然而,虽然朝鲜成功减免了部分贡品,但这一胜利并没有给经济带来真正的长远发展。世宗大王深知,若朝鲜继续使用白银,恐怕会引发明朝恢复岁贡中的黄金与白银条款,甚至可能遭遇报复性的政策。因此,为了杜绝隐患,朝鲜王朝最终决定全面禁用白银,规定只有高级官员和王室可以使用少量黄金白银器具和装饰,而民间和低级官员一律禁止使用金银。任何私下使用白银进行交易的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
这一禁令对朝鲜经济的打击是深远的。白银禁令不仅使得朝鲜的货币经济始终没有得到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朝鲜本可以借助其地理位置发展海上贸易,积累大量白银以应对岁贡,但禁银令使得它无法从全球贸易中获益。与此同时,朝鲜与明朝的贸易也受到了极大影响。每次朝鲜使者进贡或处理其他事务时,都不得不通过行贿来维系与明朝的关系,而这些行贿也需要白银来支撑。
更为显著的是,日本兵库县在16世纪初发现了丰富的白银矿产,一度成为了白银输出国。当时一位日本使臣带来了8万两白银,而朝鲜政府由于禁令,竟只能眼睁睁看着如此大量的白银被带回日本。朝鲜王朝的禁银令虽然对中国和日本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对朝鲜本身的经济却是致命打击,它让朝鲜的经济和国际贸易完全滞后了百年之久。
从长远来看,朝鲜王朝的做法过于短视。如果当时能够改革国内的经济制度,推广货币流通,建立统一的货币体系,朝鲜本可以利用其地理优势,充当明朝和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转运中心,不仅可以积累足够的白银来应对岁贡,还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然而,朝鲜为了面子上的“国设”而实施的禁银令,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历史教训表明,面对制度性的问题,仅仅依靠禁令和一时的表面胜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的改革,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