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清末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曾经历了武昌起义、民国成立、二次革命、张勋复辟及府院之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不仅两度担任中华民国总统,还身处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转折点,堪称清末民初的关键人物之一。黎元洪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矛盾,他曾是清朝的官员,后又成为北洋军阀的领袖,还曾积极投身革命事业。虽然这段历史的研究成果已经层出不穷,但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黎元洪晚年的生活,看他如何度过退隐后的岁月。
1917年7月,溥仪在张勋的支持下复辟,黎元洪被劝辞去总统职务。黎元洪虽然愤怒不已,强烈斥责前来劝退的使者,但为了保卫共和,阻止政权倒退,他不计前嫌,决定行动。他立即致电冯国璋,要求其在南京代行总统职务,并指示段祺瑞讨伐张勋。张勋被平定后,段祺瑞邀请黎元洪复职,但黎元洪明确拒绝,宣布下野,转而选择隐居天津,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悠闲生活。在这段隐居岁月里,黎元洪投身实业,积极发展经济。与早期单纯投资房地产不同,黎元洪的投资方向逐渐转向了银行、煤矿等行业。
隐居天津期间,欧洲列强正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企业的压力。随着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黎元洪受到启发,积极将自己的财富投入到各类实业中。他不仅将积蓄全数投入,还偶尔借款以扩大投资。黎元洪的投资范围极为广泛,涵盖了银行、煤矿、纺织、面粉食品、森林、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尤其集中于金融和矿产。他的投资项目遍布华北、华中、华东地区,总投资金额接近300万元。
黎元洪的实业投资颇具成效,尤其是他在中兴煤矿公司的投资。他投入了30万资金,初期便获利颇丰:1918年获利6.8万元,1920年又盈利9.07万元,成为黎元洪最大的利润来源。与许多其他军阀通过政治手段获取财富不同,黎元洪依靠普通商人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未曾滥用权力积累财富,最终成为了当时最成功的实业家之一。
除了对实业的热衷,黎元洪在文化教育领域的贡献也同样突出。拥有了经济基础后,黎元洪便更为积极地支持教育事业。他不仅捐款,还亲自参与学校的创建和支持。1914年,他向天津北塘镇捐赠了2000元中国银行股票和一块芦苇地,用于创办一所半日制小学,这所学校成为北塘贫民小学,旨在为贫困儿童提供教育。1918年,他又捐款3万元,支持黄陂私立前川中学建设校舍,帮助这所学校发展成今天的黄陂一中。除此之外,他还捐助了南开大学、神户中华学校、燕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并资助梁启超建立松坡图书馆。每逢天灾,黎元洪也总是慷慨解囊,捐资赈灾,践行着“作为工商业者,除了聚财,还要去散财”的理念。
1922年,黎元洪再次被推举为总统,但他提出的“废督裁兵”改革要求遭到北洋军阀强烈反对,尤其是曹锟等人的坚决拒绝。最终,曹锟通过贿选成功当选总统,而黎元洪再次离开了北平,回到天津。这一次,黎元洪彻底脱离了政坛,专心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他在天津拥有两处房产,一处位于英租界的盛茂道,另一处则位于德租界的威廉路,这两处住所日后被称为“容安别墅”。
晚年的黎元洪生活方式趋向西式,他大多数时候都穿西装或西式制服,很少穿中式服装,家里除了中餐厨房,还专门设置了西餐厨房。除了偶尔生病时吃些中餐外,黎元洪平时的三餐几乎全是西餐。尽管如此,他还是非常热情好客,常邀请客人前来共进晚餐,宴会中总是精心准备,客人也需要穿礼服出席。黎元洪会根据西方的宴会习惯发出正式的英文请帖,并根据客人的国籍使用中文或英文请帖。宴会上的菜单也融合了中西餐的元素,比如鸽蛋汤和鱼翅汤等,尤其是在节日时,他还会在家中举办舞会和庆祝活动,邀请朋友一起庆祝。
生活中,黎元洪注重养生,每天都会做一次体操,偶尔骑马或拄着拐杖外出散步,保持身体健康。晚年,他喜欢自己独自外出,或是和夫人一起去剧场看戏,享受简单的生活。他也热爱书法,常常即兴写字赠送给他人,这使得许多天津人家中都保留着他的墨宝。
尽管黎元洪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他的个人生活依然保持简朴。他很少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生日也只是与亲友简单共餐。他的开销主要用于社交和捐赠,甚至有时资金不足时,便拿股票或房产向银行透支。他最奢侈的投资,或许就是在天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网球场,冬天还能改为滑冰场。
晚年的黎元洪因糖尿病和高血压多次前往日本治疗,但并未获得有效治疗。随着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时局动荡对他的事业和投资造成的影响,黎元洪的身体每况愈下。1928年5月,他在陪同夫人前往赛马场时突然晕倒,虽经治疗,但终未能恢复。临终时,他叮嘱家人要从简办丧葬,并嘱咐子女继续从事实业,不要再涉足政治。最终,黎元洪于64岁去世。
黎元洪的去世引起了广泛关注,国民政府以国葬的礼仪进行处理,遗体穿大总统制服,并佩戴指挥刀和勋章。黎元洪的丧葬简朴,除了必备的随葬物品外,没有过多铺张。黎家本打算将他运回武昌安葬,但直到1935年,黎元洪才终于安葬在土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