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刘备决定果断出手,毕竟自从他参与起义,至今没有过过一天真正安稳的日子。四处依附他人的生活让他感到疲惫不堪,内心深处也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天地。可就在他开始谋划更大目标时,刘备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巨大的短板:在这个谋士能左右天下的时代,他身边竟然没有一位能挺身而出的智囊。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刘备迅速行动,决心弥补这一短板。于是,他开始了广招谋士的计划。作为他的挚友,徐庶便推荐了一个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诸葛亮。刘备听到这个名字时并不陌生,六年前,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在谈到人才时提起过诸葛亮:“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虽然那时刘备并未意识到谋士对于成就霸业的重要性,只是当作笑谈听了过去,但如今听到徐庶再次提起,刘备心头的渴望被激发,决定三顾茅庐,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而这次会面,也成就了后来的“隆中对”,为三分天下的大计奠定了基础。
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仿佛找到了生命中的活水。逐步地,他从一个投机的草莽英雄,开始转变为一个政治家,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一一实现自己的目标,走上了更高的舞台。然而,刘备没料到的是,曹操却迅速采取了行动,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建安十三年,荆州的刘表去世,曹操趁机亲率大军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见势不妙,果断投降,刘备心中不甘,决定继续逃窜。那个时候的局势,对于刘备和孙权来说都极为严峻,曹操势如破竹,孙权虽然居守东吴,但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在曹操的大军压力下,弱小的双方很快寻求了合作,曹操统一中原的美梦,在孙刘联军的联合打击下,开始破灭。
孙刘两方很快尝到了合作的甜头,于是他们打算进一步巩固联盟。孙权的目光落在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身上,决定将她嫁给刘备,以加深双方的联姻。然而,婚后三年,孙尚香一直未能为刘备生育,这背后的真相却不为人知。
曹操在南下过程中气势汹汹,刘琮的投降让他更加自信,他相信自己统一中原的梦想几乎触手可及。然而,在刘琮投降后,刘备迅速带领手下撤往江陵,这引起了曹操的愤怒。于是,他亲自率领5000骑兵追击刘备,并在长坂坡迎头痛击,刘备在这场大败中侥幸逃脱。曹操认为刘备已经没有威胁,转而计划进攻东吴。但就在此时,诸葛亮与鲁肃秘密会面,策划出了孙刘联盟的方案,成功遏制了曹操的进攻。
接下来的赤壁之战,曹操本认为己方胜券在握,便采取了将战船首尾相连的策略,以增强船只的稳定性。然而,命运却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在寒冷的冬季,东南风突然刮起,周瑜趁机策动黄盖诈降,带领一船的火箭船向曹操大船冲去。随着火焰的蔓延,曹操的舰队几乎被烧成废墟,赤壁之战曹操惨败,梦想彻底破灭。
战后,刘备趁机扩展势力,并迅速夺取了荆州,完成了三分天下的第一步。此时,孙权虽看在眼里,心头却颇为忧虑,虽曹操败退,但他依旧实力雄厚,孙权明白自己还不能轻易与刘备翻脸,于是决定通过巩固两国关系,继续与刘备合作,将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
然而,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却并未迎来幸福的生活。刘备虽然得到了权力和地位,但在权力的漩涡中,他的内心并不安宁。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孙权的威胁,以及孙尚香的高傲,刘备日渐困顿。孙尚香不仅聪慧机智,且性格刚强,这使得她与刘备的关系并不和谐,刘备这个憨厚的男人根本无法驯服她。
此外,孙尚香的随身护卫也让刘备感到压力山大。她带来的百余名持刀侍女,个个都是精悍之士,刘备每次走进她的内室时,看到的不是柔弱的妻子,而是这些如狼似虎的护卫,这使得他在内室里倍感压迫,丝毫没有宁静与温馨可言。
孙尚香自视为孙权的亲妹,性格上也不怎么妥协,根本不将刘备放在眼里,她带来的那些护卫也完全不听刘备的命令。于是,孙尚香的存在反而成了刘备的负担。为了避免与她接触过多,刘备甚至在荆州市公安城西为孙尚香修建了一座专门的城池,名为“孙夫人城”。孙尚香被安置在那里,而刘备自然不会常常去探望她。
这段婚姻的三年,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联姻,甚至可以说是“守寡”而无实际亲密关系。虽然刘备与孙尚香婚姻的背后有许多未解之谜,但这一切的真相终究不过是政治博弈中的一枚棋子。在刘备的庙堂权谋中,孙尚香不过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悲哀的被迫参与了这场历史的旋涡。
至于孙尚香为何没有为刘备生育子女,背后的原因也渐渐揭开。最有可能的解释是,他们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亲密关系,根本没有过真正的夫妻生活。孙尚香的护卫群体无形中成了她和刘备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