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明天子胡须“消失术”,明代小说套路如何改写皇室颜值密码
迪丽瓦拉
2025-09-19 20:31:55
0

大明帝王的胡须历史可是充满了趣味的变化呢!从老朱家的历代皇帝画像来看,最初几任皇帝,尤其是从朱棣开始,几乎都蓄有浓密的胡须,那些胡须从耳根一直延伸到下巴,密而不乱,气势威猛,仿佛这些胡须就是他们皇权威仪的象征。可以说,那时的帝王似乎在“胡子”这一细节上也展现出了一股霸气。

然而,随着时光推移,情况却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接下来的皇帝们,无论是活到五六十岁的,还是年轻就驾崩的,他们的胡须逐渐变得稀薄,给人的感觉也越来越单薄,几乎可以说是“缩水”了。从成化帝朱见深开始,他的络腮胡清晰可见,侧脸的胡茬浓密且充满力量感;但到了他的儿子明孝宗朱祐樘,胡须的浓密度明显减退,曾经那对呼之欲出的络腮胡悄然消失,只剩下上唇的小胡须和下巴几颗零散的毛发。再往后,正德帝朱厚照更是只剩下几撇细微的胡须,下巴底下几根毛发几乎看不出来,和先前的天子们比,几乎可以说是“寒酸”了。

那么,这一连串胡须变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弄明白这一切,我们得从成化帝、明孝宗到正德帝这三代皇帝的胡须变化入手。有人猜测,这与基因有关。朱祐樘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瑶族人,这样的民族差异或许影响了他后代胡须的稀疏。初看起来,这一理论似乎有些道理,可细想却有不少漏洞。比如朱厚照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而继位的是他的堂弟嘉靖帝朱厚熜。之后的隆庆、万历等皇帝也是朱厚熜这一脉的后代,怎么解释胡须稀薄的现象呢?

此外,成化帝的另一个支脉——新县王朱祐杬的母亲邵氏则是地道的江南人,基因相对稳定,这就更难说得通了。毕竟,无法合理解释为何这两个不同地区的女子同时引发了胡须的变化。再者,深宫内外戒备森严,朱见深被戴绿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便有,那么连续的遗传变化也难以成立。

更有意思的是,基因论也无法解释正德帝到嘉靖帝这一代后,胡须变化的突然“崩塌”。这些疑点让人不得不思考其它可能性。

接下来有人提出,或许是因为荷尔蒙的变化。毕竟明朝初期的皇帝们,像朱棣、朱瞻基、朱祁镇,都有亲自上阵打仗的经历,身上充满了“尚武”的气息。虽然朱祁镇的亲征结局不太好,但他那股英勇的气概是显而易见的。成化帝虽然没有亲自上前线,但他主导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如“深入蒙古王庭”和“成化犁庭”,也充分展示了他的铁血与决断。

然而,从弘治年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皇帝都沉迷于修仙、探求长生之术,或者彻底“宅”在宫里,与外界隔绝。正德帝偶尔展现出一些雄心壮志,但整体上,明朝的皇帝们越来越远离了“雄性荷尔蒙”的激荡,开始远离沙场,逐渐进入了“和平主义”的状态。虽然荷尔蒙理论似乎有道理,但对比现代的“宅男”群体,许多人依然蓄有浓密的胡须,这就让荷尔蒙和胡须生长之间的联系显得并不那么必然。

那么,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阅,我虽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倒是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我的看法是,从正德到嘉靖时期,明代上层社会的审美发生了悄然变化,这股审美潮流直接影响了老朱家的胡须形象。

在明代,市井文学的蓬勃发展无疑是这一变化的催化剂。明代的小说,特别是以历史为基础的小说,给人们的审美带来了强烈冲击。比如说,《封神演义》、《水浒传》以及《金瓶梅》等小说的传播,使得“大胡子”逐渐成为了“莽夫”的象征。与此相对,那些无须的英雄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刘伯温等,反倒成了“仁义”与“智慧”的代表。

从明代中期开始,这种文化倾向逐渐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包括帝王的形象。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胡须成了“莽夫”的象征,甚至被看作是粗鲁、愚笨的象征。试想,若你是正德或嘉靖帝,身为皇帝,每日都得面对这种“大胡子”的形象,心中会不会有些不舒服呢?这不仅是审美的影响,也是对皇帝形象的深刻影响。毕竟,皇家一向注重形象的塑造,如何保持威严和气质,是必然需要考虑的。

因此,我认为这场胡须变化的背后,真正的推手是社会审美观的转变,而非基因或荷尔蒙的因素。老朱家的胡须变得愈发稀疏,正是顺应了这种审美潮流,开始刻意修剪、调整胡须造型。由此可见,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心态的变化。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推测,未必完全准确,但从历史角度看,似乎不无道理。

这其中的玄机,或许只有明朝的宫廷和那个时代的文化才能给出最真实的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成就帝王事业的人,往往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朱元璋,作为草根出身的明朝开国皇帝,也不例外。朱元璋...
原创 修... 中国古代的厚葬风俗盛行,这种做法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古人认为,活着的人应当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已...
原创 1... 1894年,朝鲜爆发了震动整个东亚的东学党起义。面对强大的起义力量,朝鲜政府已然无法控制局势,一次次...
原创 朱... 贪污500元,就要挨70板子! 贪污3万元,流放3000里! 贪赃4万元者,斩首! 贪赃6万元...
原创 《... 《三国杀》十周年版(现已改名“一将成名”)前段时间出了新将谋曹洪,强度一般的缝合怪,本次就来说一下他...
88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铭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枪响,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七七事变”已过去88年,往昔的硝烟...
原创 文... 文艺复兴时期,是人类思想和科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伟大人物如伽利略、哥白尼以及人文主义思潮共同推动...
原创 如... 刘备一生中有两句话极为愤怒,第一句是在白门楼上。当时,吕布被曹操生擒,跪下恳求刘备:“玄德为何不为我...
原创 韩...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韩信在成名之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军中小官,担任管军粮的职务。...
原创 清... 历史回顾:太平天国运动与曾国藩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清朝咸丰元年至同治年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
原创 民... 民国时期,湖南省湘阴县曾出过一位闻名遐迩的摸骨盲相大师——仇庆云。 1939年初的一天,在广西桂林...
沿着张骞足迹探寻丝路故事 陕西... 本报记者 赵茁轶 王熙 “这是一个讲了2100多年的故事。公元前2世纪,汉朝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前往...
原创 滕... 1955年,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讨论关于军队授衔的事宜。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衔授予,象征着...
原创 北... 在中国历史的浩瀚星空中,杨家将与呼家将的故事作为英雄传奇代代流传,尤其以评书形式在民间广为传颂,成为...
原创 曹...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公元226年6月29日),魏文帝曹丕去世。曹丕的弟弟,雍丘王曹植得知此消息后,终...
原创 家... 在河南省信阳市的静谧街巷间,汤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意义非凡的宝物 ——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孙中山拾分镍币...
原创 汉... 他是中国封建历史中最具雄才大略的皇帝之一,享有56年长达54年的治国盛世,他的帝国疆域扩展近乎翻倍。...
原创 尼... 尼科林商会:中世纪欧洲贸易巨头的兴衰 文/观文史说 编辑/观文史说 尼科林商会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具影响...
原创 美...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历史教育视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因为历史不仅能让人们了解世界各国的过去,也帮助...
原创 商... 《封神演义》是一部奇妙的小说,它巧妙地融合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丰富的神话传说,描绘了武王伐纣的壮阔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