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朝政权渐渐衰落,局势岌岌可危。若从何进被杀至曹丕篡位这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来看,至少有四个人曾一度有机会挽救东汉的命运。
然而,若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东汉的覆灭几乎已是不可避免,尽管有些人物曾努力延缓这一进程。
回到汉桓帝和汉灵帝的统治时期,土地兼并已持续了百余年,人口逼近历史峰值。东汉内部的矛盾已经积重难返,随时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冲突。然而,虽然东汉的灭亡几乎无法避免,但并不代表无法延缓其衰败进程。在东汉末年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中,确实有几个人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延续东汉的命脉,至少让它再多存续几十年。
首先,有机会为东汉续命的人当属何苗。他不仅是何皇后的兄长,还与大将军何进是异父异母的兄弟。何进担任大将军时,权力滔天,手握重兵,而何苗作为车骑将军,地位仅在何进之下。按照当时的军事制度,何苗在军队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和何进各自掌握着洛阳城内的部分兵力。
然而,遗憾的是,何进与何苗的关系一直紧张,甚至接近敌对。何进被杀的那一日,何进麾下的士兵冲进了宫廷,试图铲除宦官。此时,何苗原本有能力迅速平息这场动乱,若他成功掌控局势,凭借外戚将军的身份,以及何皇后的支持,再加上刚即位的汉少帝刘辩,这样的组合足以使东汉政局恢复稳定。
然而,事与愿违。混乱中,何进的部下误以为何苗是刺杀何进的幕后主使之一,最终,何苗在这场错综复杂的冲突中丧命。如此一来,待董卓进京时,何太后身边已无人可以依靠。此后不久,汉少帝被废,何皇后也早早去世。
第二个有机会延续东汉国运的人,是董卓。尽管董卓进入洛阳的举动标志着东汉政权的进一步动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初入京城时,确实掌握了巨大的权力。
如果董卓能够在平定政局后不再为所欲为,而是与像袁家这样的豪门世族结成联盟,东汉的政局或许还能暂时维持一段时间。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无论董卓是否愿意做一个忠诚的大汉臣子,仅凭袁家这样四世三公的高门望族,根本不屑与董卓这样的粗鄙武夫合作。董卓终究只是一个出身平民、未经过深厚政治洗礼的武将,无法赢得这些权贵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个有机会续命的,是汉末三大名将之一的皇甫嵩。虽然皇甫嵩处境复杂,他也有机会延续东汉的命运,但能否成功则依旧充满变数。
董卓被杀后,皇甫嵩一度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负责攻打董卓的老巢郿坞。在这段时间里,皇甫嵩手握重兵,作为声名显赫的将领,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如果他能够在攻破郿坞后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朝廷中的核心人物,并辅佐汉献帝稳固政权,那么东汉至少在关中地区的基础能得以保持。
此外,凭借皇甫嵩的军事才能,他完全有能力收编董卓旧部,确保局势不再恶化。这样一来,李傕与郭汜的叛乱或许就能避免,东汉的政局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彻底失控。
然而,皇甫嵩似乎对政治的把握并不敏锐,也未能意识到自己可以掌握更大权力。从郿坞归来后,他依然听从王允的安排,错失了扭转乾坤的机会。没过多久,李傕与郭汜的叛乱爆发,长安的局势一度陷入更深的动荡。从那时起,东汉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完全丧失了实权。即便汉献帝成年后,面对四方乱局,也无法逆转这一局面。
最后,第四个有可能为东汉续命的人,便是曹操。尽管历史上常以奸臣形象出现,曹操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东汉王朝的命脉,至少让其延续了数十年。
正如曹操所言:“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与前三位相比,曹操无疑是最具改变东汉命运潜力的人。曹操不仅有能力延续东汉的国运,甚至有可能解决东汉面临的内忧外患。如果他在赤壁之战中获胜,并通过与汉献帝的联姻,确保自己的女儿成为皇后,那么曹操极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汉朝忠臣,最终稳住东汉政权。
再者,长期的战乱虽然给东汉带来了极大破坏,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战争结束后,东汉有可能迎来短暂的恢复和重建。
可惜的是,曹操终究未能实现这一理想。尽管如此,曹操的存在仍然为东汉带来了数十年的延续,而如果换作其他权臣,或许在统一北方后,早已迫不及待地篡位称帝。
来源:妖火说历史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