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实际上并不低,达到“惊人”的41.25岁,这个数字远高于当时皇帝的平均寿命39岁,并且显著领先于东汉的26.7岁。然而,这个统计数字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其中四位长寿皇帝将这一平均数抬得很高。如果剔除这四位长寿皇帝,竟然有多达十位明朝皇帝在四十岁之前便早早去世。他们分别是:明光宗朱常洛(38岁),明宣宗朱瞻基(37岁),明英宗朱祁镇(37岁),明孝宗朱祐樘(35岁),明穆宗朱载坖(35岁),明思宗朱由检(33岁),明武宗朱厚照(30岁),明代宗朱祁钰(29岁),明惠宗朱允炆(27岁),以及明熹宗朱由校(22岁)。
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庶长子,按理来说,他本应是继承皇位的最合适人选,尤其在皇后没有子嗣的情况下。然而,由于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且偏爱她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这一决定遭到了大明士族集团的强烈反对。郑贵妃的行为过于张扬,加上万历皇帝对此不以为意,最终让这对母子成了众矢之的。为了支持郑贵妃的立太子计划,万历皇帝竟与大臣们激烈争执,最终一气之下竟长时间不上朝,长达数十年。朱常洛的母亲,原为宫女,被长期冷落在冷宫中,因过度思念儿子而双眼失明,却未能见到儿子坐上帝位。朱常洛也是命运多舛,直到19岁才开始正式读书。
在大明的三大未解之谜——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中,前两起事件与朱常洛直接相关。梃击案发生时,一名男子闯入太子宫,手持木棒打伤了太监。此人自称“张差”,声称有人付钱让他“击杀身穿黄色袍子的奸人”,直指朱常洛。此事件引发了轰动,公众纷纷将矛头指向郑贵妃。万历皇帝被迫要求郑贵妃与朱常洛和解,并悄悄处理了张差,使案件得以草草收场。另一个著名的“红丸案”则发生在万历皇帝驾崩后,郑贵妃急于让朱常洛继位。她送给朱常洛八位美女以取悦于他,然而朱常洛未能顾及大礼丧的身份,与她们夜以继日地享乐,甚至因此服用了致病的通利药——崔文升煎药。结果,朱常洛病情加重,经过太医们的诊断,他的病情根本不能服用这种药物,但朱常洛依旧服用了红丸,病情急剧恶化。距离他即位仅28天,他就因病去世,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月皇帝”的绰号。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朱棣当年因解缙的“好圣孙”之言,坚定了将皇位传给朱高炽的决心。历史对朱瞻基的评价颇高,认为他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与其父的治理相比,朱瞻基将父亲的政策做了一些改进,特别是在平定内乱、整顿吏治、改革内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政绩。尽管如此,历史上对朱瞻基的功绩常常被夸大,实际上他不过是在父亲的基础上做了该做的事,而没有展现出太多个人的创造性。
然而,朱瞻基的一项个人爱好,却为他招来了大量的非议。他对斗蛐蛐的痴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还给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取悦皇帝,各地百姓纷纷开始搜寻珍贵的蛐蛐,甚至有官员为获得一只珍稀蛐蛐,不惜用马换蛐蛐,结果引发悲剧。有人家中因意外丢失了蛐蛐,妻子因恐惧自杀,丈夫因绝望也选择了自尽。许多人私下批评朱瞻基的行为导致了民间的家破人亡,认为这样的行为不符合明君的标准。
此外,朱瞻基对田猎和娱乐活动的热衷,也给他带来了不少负面评价。大臣们屡次劝谏他放弃无益的娱乐,但朱瞻基并不理会。最终,因多次与大臣发生冲突,皇后胡善祥也因劝谏过度而被废除,成为一段历史的悲剧。
朱祁镇继位时年仅9岁,父亲朱瞻基英年早逝。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他开始逐渐放开束缚,逐步亲政。然而,他因深信太监王振的谗言,最终亲征瓦剌,导致了明朝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在战场上被俘,这场灾难差点使大明帝国彻底崩溃。
此外,朱祁镇还因多次进行残酷的政治报复而被骂名。复位后的他并未感恩反倒选择处决许多曾帮助他复位的忠臣,如于谦等人,最终导致了自己在历史上的负面形象。
明孝宗朱佑樘是历史上最具声望的皇帝之一,他的身世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母亲纪氏原为宫女,偶然成为明宪宗宠幸的女子,生下朱佑樘。尽管在宫中经历了许多风波,但朱佑樘最终继位,成为一位受到百姓称赞的明君。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忠于家庭,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位妻子,并且严于律己,勤政为民。朱佑樘改革了许多不合理的政策,使得大明在他在位期间出现了繁荣景象。但由于常年劳累,他在35岁时英年早逝。
明穆宗朱载坖同样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但不幸的是,他的过度纵欲导致了早逝。据史料记载,他极度沉迷于享乐,广纳未成年女子为妃,这种荒淫的生活最终使得他积劳成疾,身体不堪重负,年仅35岁便去世。
而朱由检(即崇祯帝)则是明朝末代帝王,他的结局同样悲剧。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选择自缢,年仅33岁。朱由校(即明熹宗)和朱厚照(即明武宗)同样有着悲惨的结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政务的忽视,也导致了各自的短命和帝国的衰亡。
这些明朝皇帝的生死,无不让人感叹命运的多舛和帝国政治的复杂。在浮华的宫廷内,每一位帝王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而他们的死亡却常常因个人欲望和政治斗争所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