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绍兴十年的战火纷飞中,岳飞捷报频传,一连串的胜利让大宋百姓积压已久的怨气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随着岳飞率军收复失地,大宋朝气重现,昔日的雄风仿佛再次在南宋大地上吹起,百姓的士气也因此大振。每个南宋人都仿佛在等待着下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当时,金军已经在岳飞的猛攻下溃不成军,金国实际掌权者完颜兀术被逼迫退守开封。眼看形势日渐严峻,完颜兀术决定放弃坚守开封,准备北撤。然而,在岳飞的步步紧逼下,完颜兀术的退路似乎变得越来越渺茫。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南宋的叛徒建议他不要急于撤退,暗示岳飞的辉煌胜利即将终结,忍一忍,过河不迟。
完颜兀术感到十分困惑,但他也不甘心如此草草收场,决定继续等待。他不愿在这种情况下败退,心里想着至少应该为金国保住一些面子。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岳飞却意外地接到了南宋皇帝赵构下达的班师令,命令他撤兵回朝。当时,岳飞眼看战局有利,内心充满了不甘。他一方面积极上书辩解,一方面加紧进攻,然而赵构的回应却冷酷无情。岳飞连续收到十二道班师令,而每一次他都深感痛心,甚至在内心默默向天呐喊:“十年辛苦付诸东流,难道是我不称职,还是秦桧误导了陛下?”
在朝廷的压力下,岳飞最终还是不得不带着满腔的不甘返回临安。然而,南宋与金国的议和,却在权臣秦桧的操控下悄然进行。为了促成议和,金国提出了一个条件——岳飞必须死,否则一切免谈。面对这种局面,秦桧毫不犹豫地牺牲了岳飞的生命。在秦桧的一系列指令下,岳飞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囚禁,最终丧命。
岳飞的冤屈深深刺痛了无数人的心。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岳飞墓前铸起了雕像,雕像中有五个人跪在岳飞的墓前,以示对他不幸命运的哀悼。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跪着的人数逐渐减少,最初的五个人中,少了一个,那个消失的人到底是谁?他去了哪里?
在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西北角,有一座专门纪念岳飞的庙宇——杭州岳飞庙。这里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纪念地,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岳飞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尤其是他背后那一刺字的故事,至今仍感染着无数的后人,让他成为了民族英雄,深受民众爱戴。然而,岳飞的死却是许多人心中的一根刺。作为一位伟大的将军,他本应死在战场上,而不是成为了自己人手中的牺牲品。此事也让人感叹,似乎所有有能力的武将最终都会因为政治的角逐成为牺牲品。
岳飞的死,虽然秦桧是直接的罪魁祸首,但从根本上说,害死岳飞的责任并不全在他一个人身上。从现在岳飞墓前的雕像看,除了秦桧,似乎还有更多的幕后黑手。岳飞墓前,现在一共跪着四个历史人物:秦桧,秦桧的妻子王氏,张俊,以及万俟卨。然而,这些“跪人”并非一成不变。最初,只有秦桧和王氏两人跪在那里。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跪的人数逐渐增多,曾经最多的时候是五人。如今,少了一个,名叫罗汝楫的历史人物,这个名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秦桧的阴云笼罩了南宋的初期,而他能够取得如此权力,离不开宋高宗赵构的支持。作为当时的宰相,秦桧在朝廷中占据了19年的位子,他的三大法宝——割地、称臣、纳贡——使得他在朝中如鱼得水。然而,岳飞的主张与秦桧截然相反,岳飞认为与金国的议和是一种妥协,而这种妥协无法换来真正的和平,因为贪婪者永远不会满足。所以,岳飞的立场坚定,就是要战斗到底。遗憾的是,岳飞并不精通政治,最终成为了秦桧加害的对象。
说到秦桧,就不能不提他的妻子王氏。在历史中,王氏是一个擅长挑拨和煽动的女人。当秦桧将岳飞父子投入监狱后,朝廷内的不少人开始质疑秦桧的做法,纷纷为岳飞鸣冤。面对这些声音,秦桧无法回答,只能支吾其词,最终才说出“莫须有”三个字。这时,王氏在旁边提醒说:“放虎易,擒虎难。”她的话,彻底断送了岳飞的生路。
与岳飞同为南宋名将的张俊,原本是主战派的中流砥柱,也是南宋的四大名将之一。然而,他比岳飞更懂得如何玩弄政治。当秦桧和宋高宗打算收回兵权时,张俊主动请求交出兵权,导致了高宗和秦桧能够顺利罢掉三宣抚司,进一步加强了朝廷对兵权的掌控。岳飞被捕后,张俊趁机协助秦桧捏造罪名,成为了岳飞被冤杀的帮凶。
万俟卨,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原本只是秦桧的一个忠实支持者,但他后来不仅依附秦桧,还和他争权,最终也因为权力斗争而被罢黜。在岳飞被冤杀一事中,万俟卨可是出力不小,他捏造了岳飞虚报军情和私自逗留的种种罪名,真正做到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至于罗汝楫,他在历史中的地位非常低微。在岳飞被冤杀的事件中,罗汝楫不过是秦桧手下的一个小角色,他只是根据秦桧的命令与其他官员共同制定岳飞的罪状。至于是否应该让罗汝楫跪在岳飞的墓前,这一直是后世争议的话题。事实上,历史上许多人认为罗汝楫的罪行远不如秦桧等人严重,因此他并未被重新塑像。
最终,岳飞墓前的四个“跪人”中,每一个都参与了害死岳飞的阴谋,而赵构,作为这场悲剧的幕后推手,虽然始终未能在岳飞墓前“跪下”,但他却是最终决定岳飞命运的人。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固,赵构选择让岳飞的胜利之路走到了尽头,给了这位英勇将领一个不公正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