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修秦始皇陵的工匠都被杀了,司马迁为何知晓内部结构?原来是这样
迪丽瓦拉
2025-09-19 23:06:01
0

中国古代的厚葬风俗盛行,这种做法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古人认为,活着的人应当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已经去世的人,子孙后代为了确保先人死后也能享有生前的待遇,往往竭尽所能将死者生前所用的物品随葬。这个思想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现代人已经不再将贵重物品放入坟墓,而是选择用常用品陪葬,但古代的墓葬则极其奢华,尤其是帝王的陵墓,往往豪华至极。甚至有些帝王在刚继位时便开始为自己的死亡做好准备,而秦始皇嬴政便是其中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秦始皇刚继位时,便在郦山开始修建自己陵墓的壮丽景象。秦始皇动用了超过七十万名劳工,力图打造一个极尽奢华的陵墓,而其中的陪葬品更是搜刮了民间的各种珍奇异宝。这种举动为后代的帝王们开创了奢华修建陵墓的先例,可以说,秦始皇在豪华墓葬建设上的投入,不仅堪称奢侈,也是古代墓葬文化的一个标志。

正因如此,古代的厚葬风俗为现代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依据。许多陪葬品,几乎都能讲述那些历史的故事和过往的荣耀。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开始盯上了这些墓葬,图谋通过盗墓走向人生的巅峰。如今,虽然盗墓不再如以前那般盛行,但盗墓依旧是一项需要极高技术和谨慎的“工作”。毕竟有些陵墓内部机关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描写的秦始皇陵一样: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因此,熟悉陵墓结构是盗墓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即便熟知墓葬构造,盗墓的风险依旧不可小觑。有时,即便对墓葬的结构了如指掌,盗墓的风险依然如影随形。尽管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详细描述过秦始皇陵的结构,但至今没人敢轻易挖掘。既然如此,便会让人疑惑: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被秘密处死,那司马迁为何会如此详细地知晓陵墓的构造?

从历史记载来看,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堪称最为详细。他曾写道: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始皇陵自地表深挖至水源处,然后用铜封住水流,最终将棺椁放入其中,墓葬的构造仿照了咸阳,内里埋藏着秦始皇生前所珍藏的奇珍异宝。如此奢华的陪葬品,必定吸引了无数人的贪婪目光,为了保护陵墓的安全,工匠们还设计了许多机关。司马迁提到: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这些精密的机关能够在被触发的瞬间,自动发射弩箭,直接射向入侵者。除此之外,司马迁还记录了更多关于秦始皇陵内部的细节: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段描述表明,秦始皇陵的内部利用水银模拟了江河海洋的水流,并通过巧妙的机械装置进行水流循环。同时,利用人鱼脂肪制作的蜡烛在其中点燃,能够长时间不熄灭。为确保陵墓的秘密不外泄,那些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绝大部分在陵墓建成后被秘密埋葬,以确保其中的结构不外传: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尽管如此,司马迁的记载却引发了一个疑问:既然参与修建陵墓的工匠都被处决,那么司马迁又是如何了解其中的构造呢?难道他曾进入过秦始皇陵吗?显然不可能,毕竟自秦始皇陵建成后,几乎没有人敢进入过其中,司马迁作为一位文人,显然不具备进入陵墓的条件。那么,为什么他能够如此准确地描述陵墓的内部呢?

有几个可能的解释。首先,司马迁生活的时代距离秦始皇的统治并不遥远,他很可能通过秦朝遗留下来的史料或是当地人的口述,知晓了陵墓的构造。其次,秦始皇陵的修建历时四十多年,在此期间,参与工程的工匠不断更换,最终被殉葬的工匠只是最后一批,早期的工匠更有可能知晓陵墓的内部结构。再者,秦始皇陵在建造之前,必定有过详细的设计图纸,而西汉初年,萧何曾下令严密保护秦始皇时期的档案,这其中或许就包括了陵墓的设计图。作为史官,司马迁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料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司马迁并未亲自进入过秦始皇陵,但他在编纂《史记》时,可能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走访了许多曾经更换下来的工匠。因此,司马迁所描述的秦始皇陵并非完全凭空想象。事实上,现代对秦始皇陵的勘测也证实了他部分记载的准确性。例如,陵墓中的水银含量确实非常高,与司马迁所提到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相符。至于他的其他描述是否完全准确,我们仍需等待未来的考古工作进一步揭示。

尽管如此,关于秦始皇陵的完整发掘与保护仍然需要漫长的时间,我们无法预知何时能够揭开这座古代奇迹的面纱。或许,未来的某一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保护措施的完善,我们能真正了解秦始皇陵的神秘面貌,但在此之前,保持陵墓的完整性与稳定性,依然是最为妥当的选择。

参考文献:《史记》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在提到西汉时期,尤其是西汉初期的税收时,人们常常会联想到“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由此产生了一种误...
原创 霍... 好像写了一篇让人兴奋的爽文,但实际上,真实的历史仿佛更像是一场格外精彩的爽文。 一、荒唐的极端论调 ...
原创 邓... 一、邓艾和姜维,到底谁更强? 邓艾和姜维谁更强?这个问题确实没有简单的答案。如果我们从结果上看,邓...
原创 雷... 好的,我会帮你将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字数相近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增强文章的丰富度...
原创 西... 在20世纪的尾声,苏联这曾经令世界畏惧的社会主义巨人轰然倒塌,化为历史的废墟。关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首尔”是什么意思?“汉城”为... 20世纪初德国交换卡片,其上有Söul(首尔)字样 首尔是大韩民国的首都。“首尔”(韩语:서울Seo...
原创 韩... 当然可以!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内容进行改写后的版本,保持了原意,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字数也基本相...
原创 7... 7月5日,俄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一项重要决议,明确指出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
原创 溥... 新中国的阳光温暖而明亮,照耀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带来了温馨和希望。那种岁月的静好,似乎从未受到阴霾的干...
历史上的今天 | 七·七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11时,日军诡...
原创 鲁...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 在同一时代,鲁国的国君鲁武公的辈分要比周朝的天子周宣王高出整整四...
原创 元... 13世纪,蒙古帝国犹如一股无法阻挡的风暴横扫欧亚大陆,迅猛崛起。它的疆域从东至太平洋,西至多瑙河,扩...
原创 对... 隋唐时期,是继三国之后,英雄辈出的又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一历史阶段,涌现出了无数英勇的战将,十八位最为...
原创 金... 1945年8月,原子弹的爆炸震撼了整个日本,也使得日本无条件投降,直接宣告了朝鲜半岛长达35年的殖民...
原创 项...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出身于楚国贵族之家。秦朝末年,他随叔父项梁一同发动起义。秦朝覆灭后,...
温风至,薪火传:小暑里的西南联... 节 气 历史上的7月,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注定不平凡。今年的小暑恰逢7月7日“卢沟桥事变”88周年纪念...
原创 左... 历史开讲 提到左宗棠,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尤其是那些曾经学习过初中历史的人。作为晚清时期的四大...
原创 面... 晁盖火并王伦,成了梁山新老大。这边刚,那边林冲就收到了晴天霹雳般的噩耗 —— 妻子被高太尉逼得自尽了...
原创 她... 1944年某个寂静的日子,沃尔克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德国妇人,过着与战火无关的生活。她的丈夫被召往前线,...
壮气遥托鱼雁 丹心永护河山(人...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200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已经接待各界观众超过600万人次。与陈列馆相距不足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