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陵和李广利都是汉朝将领,投降匈奴后,为何最终结局不一样呢?
迪丽瓦拉
2025-09-20 01:02:09
0

李陵和李广利,这两位都是汉武帝晚期的重要将领。从地位和战功经验上看,李广利明显要比李陵强得多。李陵则像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将才,更多依赖家族背景和满腔热血,才获得了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两人有不少相似之处,无论是出身背景还是人生际遇都颇为相近。更巧的是,后来他们都投降了匈奴,人生经历里又添了极为相似的一笔。甚至在匈奴期间,两人都被封为匈奴王的驸马。然而,为什么他们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呢?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尽管描述李陵和李广利时用词存在差异,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但在事实陈述上,司马迁没有丝毫隐瞒,关于两人的出身背景都交代得非常清楚。

李广利年龄比李陵大,依靠妹妹李夫人在汉武帝身边的重要地位,逐渐获得了重用,且多次立下战功,这成为他继续被重用的根本原因。虽然李广利的成功与外戚身份密切相关,但历史事实证明,在投降匈奴之前,他确实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

有些人喜欢将李广利与卫青作比较,认为同是外戚,卫青出类拔萃,而李广利则表现平庸。其实,这种比较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汉武帝本就偏爱重用亲信,比如外戚和自己人。在汉武帝所重用的亲信中,只有卫青和霍去病最为杰出,才掩盖了李广利等人的能力。若与其他朝代那些败坏朝纲的外戚相比,李广利已算是相当强劲的将领了。

不过李广利的最大致命缺点是对权力的极度渴望。正是这份权力欲望,成为了他走向悲剧的根源。正因为贪恋权力,他在受命出征前,竟试图插手汉武帝立太子的事务,最终为家族招致满门抄斩的惨剧埋下伏笔。

同样也是这份强烈的权力欲望,让他在出征后忽视实际情况,导致军队全军覆没。这些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实,不论后人如何评说,都无法抹去这些沉重的历史印记。

再谈李陵,他是李广的孙子。李广当年随卫青出征,在沙漠中迷路,错失了俘虏匈奴单于的良机。卫青询问迷路原因时,李广选择自杀,司马迁对其遭遇颇为惋惜,后人多认为他是怀才不遇。

至于李广是否真是怀才不遇,今天暂且不论。回到李陵身上,他主要靠着家族背景以及李广自杀后汉武帝的惋惜,才得以获得重用,被派驻张掖驻军。

结合李广利和李陵的背景及重用原因来看,二人处境颇为相似,谈不上谁光荣谁可耻。毕竟两人都是依赖裙带关系才得以上位,所谓“老大不笑话二哥”,这里颇为贴切。

天汉二年,李广利奉命率军进攻匈奴右贤王,汉武帝任命李陵协助李广利,主管后勤运输。李陵对此并不满意,觉得自己能力出众,想亲自领兵作战,不愿只做后勤部长。于是他主动向汉武帝请缨,要带兵打先锋。

汉武帝听了李陵的雄心勃勃,颇为赏识,但当时兵力有限,暂时无法拨给他军队。李陵坚持只要五千兵马,必定立下奇功,俘获右贤王。汉武帝见其胆识过人,仿佛当年霍去病重现,便答应给他五千兵力,希望他能建功立业。

遗憾的是,李陵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不久便被匈奴三万大军包围,陷入绝境。此时的李陵仍保持冷静,运用尽各种战术和匈奴周旋,斩杀匈奴数千人,震慑敌军。匈奴右贤王紧急求援,增兵至八万,加上原有三万,总计十一万大军对阵李陵仅五千兵力,场面犹如李世民三千精兵破窦建德。

援军陆续抵达后,李陵率军再次浴血奋战,杀死数千匈奴士兵。若非部下背叛,他或许还能突围。可惜最终因内乱被俘,成为匈奴人质。

司马迁记载李陵“兵败假投降”,意指他只是暂时投降,等待机会返回汉朝。但从后来李陵劝苏武投降,和苏武回朝后写信请他归国,他都拒绝来看,明显李陵的“假投降”更多是掩饰,实则真心归顺匈奴。

说完李陵,我们再谈李广利。与李陵相比,李广利的处境更为悲惨。因在出征前干涉太子立储,再加上李陵部队中的人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激怒了皇帝,汉武帝最终将李广利全家捕入狱。李广利为了赎罪,战场上急于求成,导致七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

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按汉法其三族被灭,回汉无望。细看两人败阵原因,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相似处在于急功近利导致失败:李陵急于建功,自负带五千兵力与匈奴大战,惨败被俘;李广利为救家人心切,急功近利同样战败被俘。

不同之处是,李陵出征时压力主要是名誉和功名,失败只是自己颜面受损;而李广利则背负全家安危,心理压力巨大,唯有胜利才能保全亲人,失败意味着灭顶之灾。

无论李陵还是李广利,能力都属中等偏下,再加上汉武帝末年国力大不如前,不同于卫青霍去病时期的鼎盛,使得两人成功的几率极低,最终为急功近利付出了惨痛代价。

投降匈奴后,李广利和李陵均成为匈奴的驸马,匈奴单于将女儿嫁给他们。在匈奴内部,李广利地位较高,毕竟他在汉朝时官职较高。

两人最终结局截然不同,本质原因在于地位的差异。李陵地位较低,且家人因误会被汉武帝杀害(匈奴有个叫李绪的为匈奴训练兵马,被误传是李陵,汉武帝震怒下屠杀李陵家族,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说几句好话而遭宫刑),李陵因此早已看淡生死名利,不参与匈奴内部权力斗争,避免了更大灾难。

当时匈奴内部还有一个叫卫律的汉人,他因在汉朝混不下去投降匈奴,受到重用,形成匈奴拥有三位汉朝大将的局面。卫律极度渴望权力,与同样重视身份的李广利展开激烈争宠。

然而李广利手段不及卫律,被后者设计陷害。卫律买通算卦者,假借老单于之口,说要将李广利祭天。由于老单于母亲病重,单于信以为真,最终命人将李广利当祭品献祭,结束了他的生命。

李广利和李陵上位原因相似,投降动机也大致相同,但李广利不肯放弃权力,与卫律争斗导致死亡,而李陵选择平淡生活,得以善终。若论谁更好谁更坏,我认为一句话足矣:两人皆兵败投降者,远不及苏武坚贞不屈。

备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分享有趣见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八... 三国时期归晋,历史迎来了统一,但这次统一在中国古代史上引发了不少争议。其一,司马家族的崛起是在曹魏政...
原创 中... 这座矗立在旅顺口区的白玉山塔,表面看去只是一个高耸的石质建筑,可它背后的故事却牵扯着百年侵略史和国家...
原创 嘉... 前言 在那个一切都依赖人力的年代,如何才能修建一座宏伟的关隘工程呢?嘉峪关长城便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
原创 火... 标题:从土葬到火葬:中国历史上死亡方式的演变与现代观念的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死亡的态...
原创 史... 你以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朝代是秦朝或汉朝吗?或者是繁荣的唐朝?其实,还有一个朝代,它在文治上超越了汉朝...
原创 中... 话说中国现在啥都造得出来,航母下水,高铁到处跑,火箭上天,就连芯片也在追赶,可偏偏消防车这玩意儿,还...
原创 倘... 前言 韩信是楚汉争霸中,刘邦最得力的将领之一,堪称刘邦手中的重要棋子。在刘邦从韩信手中收回所有精锐...
原创 大... 要问秦国历史上第一功臣是谁,有人会提到当年的百里奚,认为他帮助秦穆公称霸西戎,若不是他的帮助,秦国未...
原创 刘... 刘备,作为汉末三国时期与曹操、孙权并立的三大英雄之一,凭借其过人的英雄气概吸引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而刘...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几百位皇帝中,只有朱元璋和刘邦的经历最为相似。他们都出身底层,靠自己的努力一路征战统一天下...
原创 明...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突然决定将已经退休多年的韩国公李善长从家中抓出来并杀掉。李善长被处死时,罪名...
原创 梁... 综述 提到梁山108好汉,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他们那种忠肝义胆、行侠仗义的形象。在小说设定的那个贫困...
原创 古... 古代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英勇的猛将,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的非凡勇力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不朽的传奇。华夏五千年...
刘备为何白白在新野待了7年 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在新野足足待了7年。 似乎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会待这么长时间? 主要有三...
原创 朱...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通过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但实际上,元朝的版图要比朱元璋的明朝广阔得多。那么,为什么...
原创 唐...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朱前疑,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因为擅长拍马屁,最终从平民一跃成为了五品官。这个...
原创 岳... 宋高宗赵构当皇帝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他本来并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哥哥钦宗已经当上了皇帝,他自己只是一个...
原创 杀... 三国时期,提到孙权的猛将,吕蒙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成功夺取了荆州,还打败了关羽,成为东吴的风云...
原创 为... 今天我们来谈谈古代的捕快。通过影视剧中的表现,大家对捕快应该并不陌生,而且许多人也可能会把他们和今天...
原创 结...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他是湘军的创立者,成功打败了太平军,帮助大清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命运。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