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世宗朱厚熜和文武百官的关系有多别扭?连生日都能成为斗争工具
迪丽瓦拉
2025-09-20 01:31:23
0

前言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初十日,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后马氏去世,享年六十岁。太祖朱元璋去世后,马皇后被追谥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从此,每年八月初十日被定为“孝慈高皇后忌辰”,这一日成为了后宫与朝廷的纪念日。

朱厚熜的诞生

时光荏苒,整整125年后的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八月初十日,湖广安陆兴王府迎来了一个男婴的诞生。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当时的兴王朱祐杬,母亲则是兴王妃蒋氏。朝廷为其取名朱厚熜。当时,没有人会将这个名字和北京紫禁城内的皇位联系起来。除了以燕王朱棣为例的造反起家,大明朝从未有过藩王继位的先例,尤其是如此年轻的继承者。

然而,历史总有第一次,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他没有留下继承人,其母亲慈寿皇太后张氏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共同商议,决定根据《皇明祖训》中的“兄终弟及”条款,迎接朱厚熜进入京城,准备继承皇位。

继位之路:复杂的王朝礼制与争议

按理,武宗的亲弟应继位,但武宗的父亲孝宗朱祐樘仅有他一个成年儿子,因此继位的候选人只能在宪宗的其他儿子中选出。宪宗有十四个儿子,然而多位长子早逝,孝宗继位后,兴献王朱祐杬为第四子。当时已故的朱祐杬之长子朱厚熜,有资格继位,按“伦序当立”之理,应成为新一任皇帝。

但在杨廷和看来,为了遵循“兄终弟及”的制度,朱厚熜必须以“认父”方式继位——他需要将父亲朱祐杬视为叔父,才能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朱厚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且要求从大明门入宫以表对父亲的尊重。这场关于父亲名分的争论,最终以“‘大礼议之争’”的历史事件为结局。

万寿圣节的起源与后宫斗争

朱厚熜即位后的万寿圣节,成为了皇帝与大臣之间争斗的舞台。正德十六年七月十二日,因武宗皇帝去世,世宗宣布万寿圣节不能举行庆祝,百官不得朝贺,依照惯例,继位皇帝通常会避免接受百官的朝贺,尤其是当年第一年即位时。

然而,朱厚熜并不关心自己的生日,他更多的是在为父亲争取名分。他频繁与杨廷和等人会面,试图说服内阁首辅不要让自己的父亲失去应有的尊荣。杨廷和则坚定立场,坚持要以宪宗孙子的身份继位,并要求宫中一切依礼进行。为此,礼部的官员们也开玩笑般建议朱厚熜提前一天庆祝生日,因为万寿圣节与孝慈高皇后忌辰的重合可能会引起争议。

从“祭后”到“同日庆贺”

到了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由于武宗服制尚未完成,加之又碰上了孝慈高皇后忌辰,礼部再次提出暂时免除习仪,建议百官在初九日便行五拜三叩头礼。然而,世宗在此刻显现出自己日渐坚定的皇权立场。他开始要求在同一天进行祭祀和朝贺,表示没有必要分开举行。这一举措标志着他不再被百官轻视,并迅速在朝廷中赢得了主动。

无尽的父子之争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世宗终于获得了他应得的尊重,开始坚持在每年的八月初十日直接接受百官朝贺,不再因为忌辰而推迟。经过这一年又一年的坚持,他还通过施压,使得自己的父亲——已故的兴献王朱祐杬得以追尊为“恭穆献皇帝”,虽未完全打破“本生”二字,但却大大提升了其在朝廷中的地位。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朝臣的反对和长期的政治斗争。每当百官和世宗发生冲突时,世宗都通过精心布局和调整礼制,确保自己的立场不被动摇。几次与礼部官员的冲突,甚至导致了朝臣的非议和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如左顺门惨案等。

改变宫廷仪式的深意

到了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世宗突然决定改建御花园内的钦安殿,并将其命名为“玄极宝殿”,并用来举办斋醮活动。当时没有人注意到此举的深层含义,直到两年后,这个决定才暴露了其真正的目的——为了祭祀他的父亲献皇帝。通过这一行动,朱厚熜意图让自己父亲的神主能够顺利祔庙太庙,从而提升其在朝中的地位。至此,世宗不仅让父亲的名字被列入皇室祭祀体系,也通过在每年万寿圣节时优先祭祀父亲,逐步增强了对朝臣的掌控。

矛盾激化与宫廷冷战

尽管世宗通过不懈努力,为父亲争取到了不少荣誉,但他的独断专行和日益强硬的态度,让宫廷中的大臣们不满。随着皇帝不断推迟朝贺、频频调整仪式,百官们对其控制力的无奈和恐惧也愈发加剧。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时,世宗甚至决定亲自上演“青衣御门”的一幕,以示自己对朝臣的不满。

此外,在嘉靖二十年代初期,尽管世宗在私下里拒绝任何朝贺,并对自己的亲王继承者设限,但他并未放松对朝臣的压力和控制。至嘉靖三十年代时,群臣逐渐意识到,尽管皇帝远离朝堂,但其心机与冷酷的政治操作却依然维系着整个大明朝的运转。

结语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世宗在经历了长达二十三年的皇帝生涯后终于去世,然而,他在万寿圣节这一日始终未曾接受百官的朝贺。作为一位小宗入继大宗的皇帝,朱厚熜的一生充满了复杂的宫廷政治和无休止的权力斗争。他不仅为自己的父亲争取了应得的尊荣,更通过不断变换礼制和宫廷仪式,展现了一个“做皇帝”并不简单的残酷现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古代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英勇的猛将,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的非凡勇力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不朽的传奇。华夏五千年...
刘备为何白白在新野待了7年 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在新野足足待了7年。 似乎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会待这么长时间? 主要有三...
原创 朱...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通过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但实际上,元朝的版图要比朱元璋的明朝广阔得多。那么,为什么...
原创 唐...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朱前疑,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因为擅长拍马屁,最终从平民一跃成为了五品官。这个...
原创 岳... 宋高宗赵构当皇帝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他本来并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哥哥钦宗已经当上了皇帝,他自己只是一个...
原创 杀... 三国时期,提到孙权的猛将,吕蒙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成功夺取了荆州,还打败了关羽,成为东吴的风云...
原创 为... 今天我们来谈谈古代的捕快。通过影视剧中的表现,大家对捕快应该并不陌生,而且许多人也可能会把他们和今天...
原创 结...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他是湘军的创立者,成功打败了太平军,帮助大清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命运。他还...
原创 三... 曹操手下的武将众多,但真正掌权的却主要是他的家族成员,比如曹休和曹仁等。除了他们,还有一位曹氏子弟,...
原创 诸... 在三国历史的众多战役中,夷陵之战无疑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作为刘备最为...
原创 当... 电视剧里常常把姨太太们描写得精明能干、能卷走家产逃出生天,但历史真相远比剧情更荒诞、更讽刺。船位有限...
原创 耗... 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一直被视作接班人,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蒋介石试图建立一个蒋家王朝,希望把权力继续传...
原创 韩... 朝鲜战争打到1950年夏天,形势看起来对朝鲜人民军很有利,他们从6月25日开战后一路南推,把联合国军...
原创 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青史回声,今天带大家认识三国时期最后一位汉家将军...
原创 曹...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深受百姓喜爱,成为许多人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
原创 老... 一组从1924-1970苏联少先队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美好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少...
原创 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最缺的便是能定计安邦的军师。直到徐庶投奔,才算真正有了 “...
原创 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也有些皇帝昏庸享乐。在这些皇帝中,最让老朱家蒙羞的皇帝并不...
原创 多... 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他...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