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世民为何不阻止处罗掠夺并州美妇人?为何背锅的是李密的叔叔?
迪丽瓦拉
2025-09-20 01:32:19
0

武德三年六月,突厥入寇并州,李仲文为何没有出手抵抗?

武德三年六月,处罗可汗派遣其弟步利领军,以两千骑兵掠入并州,肆虐三天,掳走了大量美丽的妇女。尽管这一小股突厥骑兵数量不多,但为何唐军在并州驻守的大总管李仲文却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抵抗措施呢?难道李仲文真如某些人所言,依靠女性安抚突厥人?或者这背后另有隐情?

对于这个问题,“太宗迷”和“太宗黑”们可能再次展开激烈争论。但事实上,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不应该先入为主,而应当依据史料,理性分析。仔细研读《旧唐书》与《新唐书》后不难发现,李世民的名字与这场事件并无太大关系。真正的责任人应该是并州大总管李仲文。

背景:李世民的战斗力与突厥骑兵

回到武德三年之前,李世民确实在并州征战了近半年。前一年十月,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侵占并州,行至太原、绛州、晋州、蒲州,几乎占领了整个山西。并州不仅是大唐的龙兴之地,也是关中的重要门户,刘武周一旦跨过黄河,长安就岌岌可危。

这一战对大唐来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李渊亲自督战,李世民与秦王李孝基等前往前线,发起了著名的“河东保卫战”。李世民善用敌人补给线过长、战线拉长的弱点,实施消耗战,将刘武周拖垮,并于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展开反击,连续追击七天七夜,最终彻底打垮了刘武周的大军,并成功收复并州。

四月,李世民班师回朝,李仲文被任命为并州总管,负责留守并州。然而,在接下来的六月,突厥骑兵入侵并州,掳掠妇女,而李仲文却未能做出有效的抵抗。此时李世民正在长安筹备东征王世充,根本不在并州。换句话说,这事根本与李世民无关,他并没有能力干预李仲文的行动。

李仲文的背景与并州防守

那么,李仲文为何不抵抗呢?史书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李仲文有意僭越,并早与突厥人勾结。然而,这种说法可能并不完全可信。李仲文的家族背景非常显赫,祖父李弼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出身赵郡李氏。李仲文还有一个堂侄,就是瓦岗寨的寨主李密。

在隋末时期,李仲文便活跃在关中,组织武装活动。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义,李仲文也投入了平阳公主的阵营。尽管李密在瓦岗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李仲文看清了形势,最终选择了平阳公主,而非全力支持自己的侄子。这个选择其实是李仲文政治眼光的体现,因为他意识到平阳公主的背后是李渊的强大力量。

李仲文的这笔“投资”很快得到了回报。李渊登基后,李仲文被任命为太常少卿,逐渐在朝廷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力。此时,他已在并州驻守多年,经历了突厥的侵扰以及刘季真等叛乱武装的威胁,形势相当复杂。相较于突厥的强大,唐军在当时的战斗力确实存在差距,李仲文能够维持并州局势,已是非常不易。

李仲文与突厥的关系

关于李仲文勾结突厥的说法,可能来源于突厥入侵后的举报。李渊接到可朱浑定远的告密,指称李仲文与突厥有秘密勾结,企图趁唐军攻打王世充之际,发动对长安的袭击。这一消息令李渊大为震惊,并迅速采取了措施。李渊派遣太子李建成驻守蒲州,并派唐俭为安抚大使,要求李仲文回朝述职。

但在实际操作中,李仲文为何没有反应过激呢?如果他真如传言所说,与突厥早有勾结,为何还会如此“低调”?如果李仲文真有野心,他完全可以早早反叛,而不是默默回朝。这样的行为显得极不合逻辑。

李仲文是否真有叛国之心?

唐俭最终提交的调查报告列举了李仲文的“四宗罪”,并认为李仲文谋反。李仲文随即被判死刑。然而,针对李仲文是否真有叛国之心,仍然存在一些疑点。首先,突厥此次的规模较小,仅两千骑兵,若李仲文已与突厥勾结,为什么会选择如此小规模的劫掠行为呢?这种行为不仅容易暴露,且没有达到任何战略目的,实在让人费解。

再者,唐俭的调查报告过于仓促,未能提供实质证据。唐俭作为一位外事工作者,虽然与突厥有较多接触,但他为人固执,容易上当受骗。在李仲文的案件中,唐俭的个人偏见和对李仲文的看法,可能影响了他对事实的判断。

突厥入侵的真正原因

再回到突厥为何选择在李仲文守卫并州时发起入侵。考虑到当时突厥并未派遣大规模军队,而仅以两千骑兵进行骚扰,可以推测,这次入侵的目的更多是为了牵制唐朝的力量,而非真正的军事战略。突厥人可能意在展示自己仍具有威胁力,同时为刘武周、宋金刚的失败寻找一些面子。

李仲文未能抵抗突厥的入侵,实则有其复杂的战略考量。唐朝当时主力集中在东征王世充上,若在并州与突厥激战,势必分散兵力,影响大局。史书中提到“不能制”,不仅仅指李仲文的战斗力不足,也涉及当时的战略部署和大唐朝廷的整体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李仲文未能有效抵抗突厥入侵并非单纯的叛国行为,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史料中存在许多疑点,但我们应当通过深入分析历史背景、人物动机及当时的军事形势,理性看待李仲文的角色与行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古代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英勇的猛将,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的非凡勇力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不朽的传奇。华夏五千年...
刘备为何白白在新野待了7年 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在新野足足待了7年。 似乎什么都没做。 为什么会待这么长时间? 主要有三...
原创 朱...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通过推翻元朝建立了明朝,但实际上,元朝的版图要比朱元璋的明朝广阔得多。那么,为什么...
原创 唐...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朱前疑,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因为擅长拍马屁,最终从平民一跃成为了五品官。这个...
原创 岳... 宋高宗赵构当皇帝的过程充满了波折。他本来并没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哥哥钦宗已经当上了皇帝,他自己只是一个...
原创 杀... 三国时期,提到孙权的猛将,吕蒙一定是绕不开的名字。他不仅成功夺取了荆州,还打败了关羽,成为东吴的风云...
原创 为... 今天我们来谈谈古代的捕快。通过影视剧中的表现,大家对捕快应该并不陌生,而且许多人也可能会把他们和今天...
原创 结... 曾国藩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他是湘军的创立者,成功打败了太平军,帮助大清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命运。他还...
原创 三... 曹操手下的武将众多,但真正掌权的却主要是他的家族成员,比如曹休和曹仁等。除了他们,还有一位曹氏子弟,...
原创 诸... 在三国历史的众多战役中,夷陵之战无疑是蜀汉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然而,令人感到困惑的是,作为刘备最为...
原创 当... 电视剧里常常把姨太太们描写得精明能干、能卷走家产逃出生天,但历史真相远比剧情更荒诞、更讽刺。船位有限...
原创 耗... 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一直被视作接班人,在蒋介石逃往台湾后,蒋介石试图建立一个蒋家王朝,希望把权力继续传...
原创 韩... 朝鲜战争打到1950年夏天,形势看起来对朝鲜人民军很有利,他们从6月25日开战后一路南推,把联合国军...
原创 姜...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好,我是历史创作者青史回声,今天带大家认识三国时期最后一位汉家将军...
原创 曹... 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深受百姓喜爱,成为许多人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然而,现...
原创 老... 一组从1924-1970苏联少先队老照片。是否勾起你美好的少年时代的回忆?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成立少...
原创 同... 大家好,我是黑白三国。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最缺的便是能定计安邦的军师。直到徐庶投奔,才算真正有了 “...
原创 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有些皇帝励精图治,也有些皇帝昏庸享乐。在这些皇帝中,最让老朱家蒙羞的皇帝并不...
原创 多... 提到多尔衮这个名字,相信许多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的兄弟。他...
原创 比... 《清史稿·列传一百六》中记载:“和珅掌权多年,善于察言观色,时刻揣摩高宗的心思,因此能够巧妙地利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