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是继三国之后,英雄辈出的又一个伟大时代。在这一历史阶段,涌现出了无数英勇的战将,十八位最为杰出的英雄被称为“隋唐十八好汉”。这十八位豪杰分别是:西府赵王李元霸、天宝大将宇文成都、银锤太保裴元庆、紫面天王雄阔海、南阳侯伍云召、双镗无敌伍天锡、神枪少保罗成、靠山王杨林、花刀大帅魏文通、四宝大将尚师徒、八马将军新文礼、银面韦陀秦用、金刀殿帅左天成、铁枪大将来护儿、铁锤大将梁师泰、兵马大元帅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以及赤发灵官单雄信。
这些英雄基本上代表了隋唐前期的顶级战力,每个人的武技无与伦比,堪称盖世豪杰。然而,隋唐时期的历史跨度长久,英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崭露头角。因此,隋唐十八好汉并不能囊括所有的英雄人物。比如,唐朝大将薛仁贵就是一位威震四方的传奇武将。薛仁贵被誉为“白虎星”转世,不仅以百日双救驾而著称,还是鞭打盖苏文、三箭定天山、一箭射穿五副盔甲的传奇英雄。他驰骋沙场,无人能敌,声名显赫。
如果我们将薛仁贵置于隋唐前期的十八好汉之中,和这些英雄相比,他的武功大致处于什么水平呢?
首先,有人认为薛仁贵的武功相当于排在第二位的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这种看法的依据在于,薛仁贵在唐朝时期堪称无敌,他是当时的第一猛将;而宇文成都则是隋朝的第一猛将,两人地位相当,都是那个时代的绝顶战力。这个推测似乎有其道理,但仔细分析后,便不难发现,这种类比并不完全准确。
宇文成都所在的时代,猛将如云,除了宇文成都,还有裴元庆、罗成、熊阔海等众多名将,其中最为可怕的李元霸几乎是“变态级”的存在,他一人足以秒杀多数英雄。而薛仁贵的时代,虽然英勇,但能与他抗衡的猛将寥寥无几,盖苏文算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两者的时代背景和对手差异,简单通过地位进行类比,显然并不能得出准确结论。
另一种说法是,薛仁贵的武功与罗成相当。这个说法的支持者认为,罗成和薛仁贵同为“白虎星”转世。白虎星是中国古代星相学中的凶星,许多猛将都被认为是其转世,传说中,罗成和薛仁贵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虽然两人都以“白虎星”相联系,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武功就等同。两人武技的高低,并非单纯由命运之星决定。
基于以上两种看法的局限,本文认为,薛仁贵的武功大致相当于秦琼的水平。其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三国演义中的比较来分析薛仁贵的真实水平。在三国演义中,姜维和邓艾是魏蜀战场上耀眼的双星,虽然他们多次交手且战斗激烈,但他们在三国24位将领的排名却十分靠后,姜维排在倒数第一(正数第24),邓艾排在倒数第二(正数第23)。这个类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薛仁贵的地位:李元霸相当于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是凌驾所有猛将之上的超级英雄,而宇文成都、裴元庆、罗成等,则相当于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等顶级猛将。那么,薛仁贵就相当于三国演义中的姜维和邓艾。
因此,若将薛仁贵与隋唐十八好汉做比较,他的武功可能排在倒数第三的位置,大致相当于秦琼的水平。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薛仁贵与盖苏文、罗通、秦怀玉等人的交手记录来推测他的大致武功。薛仁贵与东辽国元帅盖苏文进行过多次大战,双方交手超过百回合,至始至终未能分出胜负。薛仁贵唯一的优势是他的白虎鞭,凭借此物才在某次对决中伤了盖苏文。由此可见,薛仁贵和盖苏文的武技相差不大,甚至可以说,他们处于同一水平。盖苏文曾与秦琼之子秦怀玉、罗成之子罗通等人交手,结果显示,秦怀玉与盖苏文交手时明显处于下风,仅能勉强防守,而罗通与盖苏文交手时,则迅速将其压制,盖苏文最终败北。由此可见,盖苏文的武技高于秦怀玉,但远不如罗成。
从这些战斗记录中我们可以推断,盖苏文的武技大约高于秦怀玉,但明显低于罗成,而秦琼的武技又略低于罗成。综合来看,薛仁贵的武技,虽然不及罗成,却大致与秦琼相当。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薛仁贵的武功大致相当于隋唐十八好汉中的秦琼。若将他放入隋唐十八好汉的排名中,他的武技大概排在第十六位,即倒数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