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是位于朝鲜半岛中部的一个重要郡,地处朝鲜和韩国的交界,临津江将其与韩国分隔开来,是朝鲜半岛的粮食生产重地。1951年5月,为了有效遏制“联合国军”的进攻,志愿军第63军接到指令,发起了铁原阻击战。由于敌军在此之前已占领涟川一带,63军便选择在铁原一带设立阵地进行防守,最终导致了影响第五次战役的铁原阻击战正式爆发。
这场阻击战的核心力量是志愿军第63军,此外,志愿军司令部还调遣了65军194师,交由傅崇碧将军指挥。这样一来,铁原前线的志愿军兵力迅速达到了24,000人,给我方提供了强有力的防御保障。
那么,参与铁原阻击战的各位师长都有哪些?他们的命运如何呢?
铁原阻击战中的四大主力师分别是187师、188师、189师以及194师。值得一提的是,187师、188师和189师均为傅崇碧的基干部队,而194师则隶属于65军,由邱蔚将军指挥。傅崇碧当时担任前线指挥的总指挥,他不仅是志愿军第63军的军长,也是铁原阻击战的最高领导人。
徐信是63军中最为人熟知的师级干部之一,河北灵寿人。他曾参与过百团大战,战功赫赫,历任志愿军第63军188师563团团长、冀中军区第六分区32团团长、志愿军187师师长、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23团团长及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等职。早年间,他主要在晋察冀野战军任职。聂荣臻司令员领导下,他曾在冀中军区担任营长,之后晋升为团长,成为了晋察冀军区的骨干力量。
铁原阻击战打响后,徐信率领187师坚守涟川山口。在美军出动两个师猛攻的情况下,徐信带领部队与敌激烈作战,历时13天,最终成功阻止了美军的进攻。在战斗中,尽管187师伤亡超过4000人,但依然顽强反击,歼敌4000余人,稳定了西线局势。战斗结束后,徐信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等功,并列入战斗英雄榜。1953年,志愿军63军回国后,徐信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参谋长和66军军长,成为正部级干部。2005年11月18日,徐信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张英辉,江西兴国县人,1930年加入红军,历任红7军军部电话员、中央军委译电员、冀中军区24团团长以及晋察冀野战军第19兵团187师师长等职。张英辉是63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华北野战军成立之前,他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如石家庄、黄土岭等,是63军的王牌师长。
张英辉有着出色的攻坚能力,面对敌军重重压力,他总能找到突破口,因此深受傅崇碧的信任。在铁原阻击战期间,张英辉指挥188师坚守阵地,面对美军两个师的猛烈攻击,他率领部队通过侧翼迂回敌人,巧妙打击敌军。在我军顽强防守下,至5月中旬,美军的攻势被完全瓦解,铁原阻击战最终以我军胜利告终。战后,张英辉被授予少将军衔,1955年起任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2000年10月14日,张英辉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蔡长元,四川宣汉人,15岁时加入红军,曾历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79团团委书记、晋察冀军区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等职。蔡长元是通讯员出身,革命历程中他曾在红四方面军和晋察冀军区中担任重要职务,最终成为63军的副军长。
铁原阻击战前,蔡长元担任189师的政委。因师长许诚被免职,他晋升为189师师长,成为63军中的一员悍将。战斗中,他指挥189师积极投入战斗,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蔡长元不仅在正面防守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多次亲自带领直属队进行反击,最终为战局的扭转立下赫赫战功。铁原阻击战结束后,蔡长元被调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之后担任陕西省军区第二政委及63军副军长,获得少将军衔。1995年12月3日,蔡长元因病去世,享年78岁。
赵文进,湖北大悟人,1951年时临时调往傅崇碧麾下指挥。他曾在鄂豫皖根据地参与创建工作,历任多个军区和部队职务。赵文进文武双全,战时,他参加过万源、热河、平津等重要战役,战功卓著。铁原阻击战中,赵文进指挥194师坚守涟川阵地,在协同63军作战的同时,他还成功指挥部队侧击敌军,助力最终胜利。
战后,赵文进被调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及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授衔少将。1998年8月26日,赵文进因病去世,享年85岁。
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防御战役,历时13天,战果显著,敌军伤亡超过1.5万人,大大增强了我军的战斗力。作为前线指挥官的傅崇碧和参与的各师长,包括蔡长元、张英辉、徐信等,都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英雄气概,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