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17日,西府战役在彭总的精心指挥下正式打响。西北野战军的士气在此时如同压抑的火山,随时准备爆发。此前的3月,西野进攻洛川的战役打得异常艰难,持续一个月未能成功占领城池,围城打援的战略目标更是未能实现,损失也不小。这让西北野战军的指挥官们感到一股沉重的压力和挫败感。
因此,在总部的决策下,西野决定将目标转向蒋军兵力较为薄弱的西府,意图通过一场胜利来振作士气。与此同时,这一举动还能够迫使胡宗南将部队从西安调出,从而寻找机会歼灭敌军。具体的部署安排是,第3纵队将继续围困洛川,而其他纵队则迅速推进到西府地区。
此次进攻的主要目标是西府地区的蒋军第5兵团,目标明确,就是尽可能消灭敌军一部分,同时夺取宝鸡这一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西府并非一个单一的城市,而是指西安以西、泾河与渭河之间的广阔区域,这里古称西府,首府设在凤翔。如今,这片区域包括宝鸡市、咸阳市等地。
4月16日,西北野战军迅速分兵三路,如同三把锐利的尖刀,直插西府。2纵和4纵负责左路,目标是武功、扶风、岐山和宝鸡;1纵则为中路,主要进攻麟游、凤翔,协同2纵夺取宝鸡;6纵从亭口、邠县(彬州)出发,渡过泾河,向前推进。全军士气高涨,攻势凶猛,展现出破竹之势。仅用了8天时间,常宁、灵台、凤翔、郿县等12座城镇被我军切断,宝鸡彻底暴露在我军面前。
此时,西兰公路作为西北交通的要道被我军切断,直接威胁到宝鸡和西安的安全。胡宗南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立刻下令整编第17师、整编第90师第61旅从延安、洛川撤出,紧急回防西安。然而,即使如此,彭德怀依旧占据着兵力优势,胜利看似在望。
然而,正当局势如火如荼之时,意外的消息传来:马步芳出兵了。在那时,西北野战军总兵力约为7.5万,彭德怀依靠对局势的精准判断,认为马步芳不会轻易出兵。而民国时期,军阀往往以保存实力为主,除非形势危急,否则很少主动出击。出乎意料的是,马步芳在这一刻做出了不同寻常的决定。
他认为,一旦西安失守,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了。为了避免被西北野战军逐个击破,他决定主动出击,以保全自己的势力。于是,他派遣长子马继援率领第82师的四个步兵和骑兵团,从二原、镇原地区分路驰援宝鸡。这一变化让战局瞬间发生了转折,西北野战军的兵力配置也随之调整,6纵不得不应对马家军的威胁。
马家军的骑兵以其速度和冲击力闻名,而且军风彪悍、凶猛,与胡宗南的部队截然不同。马步芳对自己的部队非常了解,虽然装备简陋,但其骑兵的冲击力不容小觑。西北野战军对于马家军的作战风格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与骑兵的较量中,缺乏经验。
为了迎接这场恶战,6纵司令员罗元发展开了详细的兵力部署。新4旅第24团驻守在彬县,已经占领灵台的教导旅第1团和2团回防长武,第3团则驻守灵台以防敌军进攻。从装备上看,马家军的火力并不强,只有20门火炮,但其骑兵的机动性和突击力强大,让我军的防线面临严峻考验。
罗元发特别强调,各部要做好迎接一场恶战的准备。教导旅的干部和战士们夜以继日地备战,他们想尽办法来抵御马家军骑兵的攻击。为了有效阻止敌军的骑兵冲击,他们在道路两旁开挖了深沟,并将树木、电线杆绑成竖桩,形成一道道立体绊马索。在黄家冢至姜曹沟一线,长达5华里地段的沟壑和障碍物密布,成为了敌人进攻的死角。此外,战士们还巧妙地在村庄的窑洞、土堆顶等制高点上设置射击孔,并架设机枪和迫击炮,准备迎接马家军的挑战。
罗元发视察时鼓舞士气,他豪言:“我们已经为敌人挖好了坟墓,就等着马继援来送死!”此时,战场上的气氛愈加紧张,西北野战军的士兵已经进入了随时应战的状态。
4月22日,西北战场尘土飞扬,战马嘶鸣,马家军终于现身。马继援指挥的第82师兵分两路,一路由马全义率领,从庆阳沿长庆公路南下,向凤翔进发;另一路由马继援亲自指挥,向长武推进。此时,马继援回忆道,第82师的出动兵力达到8个团,为了保卫西北门户,马步芳可谓动了真格。
马继援在战场上显示出了非凡的智慧和狡猾。他首先通过望远镜观察我军设下的障碍物,命令骑兵部队在西兰公路上对长武发起正面佯攻,吸引我军的注意力。同时,马全义则带领骑兵绕道北面,准备向长庆桥进攻,并与正在跨越泾河的部队会合。
22日,马家军发起猛烈攻势,意图一举摧毁我军在长武以西的前哨阵地。在炮火和蒋军飞机的掩护下,马家军骑兵对教导旅第2团的阵地发起了连续不断的攻击。尽管我军凭借着机枪和火炮的强大火力进行了顽强反击,马家军依旧没有放弃,一波又一波的冲锋像潮水般涌来。
然而,尽管马家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在24日晚上,罗元发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因为在长武城东北方向,敌军骑兵已经包围了我军的退路,企图实施两面夹击。此时,罗元发意识到情况极为危急,立刻决定撤离长武,带领部队前往冉店桥,寻求新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