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站在景山顶上,远远地瞧见一位骑着白马的将军英勇异常,生龙活虎。无论他到哪里,几乎没有敌人能敌得过他,简直如猛虎出山,所向披靡。曹操心生爱才之情,随即派遣曹洪下山探查,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那位白马将军便是常山赵子龙。于是,曹操决定下令捉拿赵云,希望能将其招降归顺。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响应曹操命令的那些曹营将领,大多并非顶尖的武将,甚至仅有张郃一位能勉强算得上一流猛将。张郃其实并没有真心投入,只是应付差事罢了。那么,许褚、张辽、文聘为何没有参与其中呢?从《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分析,这其中有其深刻的原因。
许褚为何未追杀赵云?
首先,许褚的职责特殊。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许褚有着至关重要的责任。曹操原本有许褚和典韦两位得力的保镖,但典韦在宛城战死后,许褚便成了唯一的贴身护卫。曹操对典韦的死感到深深的悲痛和后悔,悔恼自己当初占有了张绣的婶娘诌氏,这让他更加珍视许褚。因此,许褚虽然武艺超群,但曹操极少将他派遣去参与战斗,特别是在像白马之战这样的关键战役中,曹操都没有让许褚出战,即便颜良连续秒杀宋宪与魏续两员大将,许褚依然没有被动员。
其次,许褚心高气傲,他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许褚作为一位勇猛无敌的武将,眼中很少有能入得了他法眼的对手。对于像赵云这种普通敌将,他根本不屑于亲自出手。许褚的精力有限,如果每遇敌人就亲自上阵,那他不仅会疲惫不堪,甚至可能连自己的安危都无法保障。例如,在潼关之战中,面对马超的强大威胁,许褚才决定裸衣出战,如果是如关羽这种威名赫赫的敌将,许褚无疑会亲自出战与之决一死战。
张辽为何未追杀赵云?
张辽的原因更为复杂,首先,他深知自己并非赵云的对手。张辽的武艺在吕布麾下确实名列前茅,堪称八健将之首,但他清楚自己和赵云的差距。赵云的勇猛无双,张辽即便竭尽全力,也不可能将其擒拿。张辽非常了解自己的局限性,尽管他擅长指挥大军,参与战斗时的表现亦不差,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一流武将,和赵云这种超一流猛将的差距,远非他能弥补的。
其次,长坂坡战场混乱,任务繁重。战场的规模巨大,不可能所有曹营将领都聚焦在赵云一人身上。曹营的将领们各自有各自的任务,有的负责搜捕刘备及其家人,有的负责追杀其他逃敌,或者组织民众疏散、清理战场。张辽显然更专注于这些事宜,忙得不可开交,哪里能分心去追杀赵云?
文聘为何不追杀赵云?
文聘的原因更为微妙,首先,他深知自己并非赵云的对手。文聘原为刘表麾下的将领,与刘备在荆州的日常接触中,对赵云早已有所耳闻,知道赵云不仅是关羽和张飞这等“万人敌”的同级人物,实力堪比神话人物。在长坂坡,文聘原本是曹操派出的第一批追杀赵云的将领,但当他看到张飞手持长矛、气吞万里如猛虎一般屹立不动时,便顿时止步了。他知道,凭自己的能力,连张飞都难以对付,更别说赵云这种与张飞并肩的猛将。
其次,文聘心中有愧,对刘备怀有某种复杂的情感。荆州在未曾战斗的情况下归顺曹操,文聘深感自责与羞愧,觉得自己未能履行保护家园的责任。对于刘备,文聘虽然并非深交,但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情感,使得他不愿亲自出手追杀刘备的得力干将赵云。曹操的命令虽然不能违抗,但文聘心里始终难以忍受对刘备部将出手的决定。因此,在混战中,文聘也就默认放走了赵云。
结语
在长坂坡之战中,曹操命令捉拿赵云,但许褚、张辽、文聘等众将却并未真正出手。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许褚因为忠诚于曹操并且视赵云为不值得亲自出手的对手;张辽由于自知不敌赵云并且有其他事务需要处理;而文聘则因知晓自己与赵云的差距,以及内心对刘备的复杂情感,选择了袖手旁观。此外,这三人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害怕曹操收降赵云后,自己的地位会下降,最终沦为被忽视的“路人甲”。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