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秀美风景的城市,曾深得乾隆皇帝的青睐。据史料记载,乾隆六次南巡,其中五次光顾宿迁,他曾赞誉这里是“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不仅风光旖旎,更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因此被称作“项王故里”。事实上,早在康熙年间,这片故里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当时并未大规模开发建设,只是竖立了一块纪念项羽的石碑以示尊敬。
传说1931年,张华棠率军经过此地,见项羽的石碑破败不堪,心生怜惜,便下令修缮碑体,使之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制定了详细的修复计划,并拨款40亿元用于项王故里的修复和扩建工程。正是在这次大规模整修后,项王故里才逐渐展现出如今壮观的景象,成为一处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景区。
项王故里坐落在宿迁城南,园区内有一棵茂密且高大古槐树,相传正是2200多年前项羽离开家乡时亲手栽种的。这株古槐历经千年风霜,依然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沉淀。一位来自美国的植物学家甚至将它誉为“天下第一槐”,足见其珍稀与独特。
此外,项王故里还有一棵同样有2200多年历史的桐树,据传项羽的衣包就葬于此树之下。奇妙的是,每当老树的树干开始枯萎,根部便会冒出新的枝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项羽出生地“梧桐巷”名称的由来,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
在古槐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块高六尺的石碑,上刻“项王故里”四字,此碑由康熙四十年(1763年)知县胡三俊所立。民间传说,这块碑正是项羽的出生地所在,项家的大门朝西,因此碑也朝向西方。根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即项羽,字羽,生于下相县。下相县是秦汉时期的行政区,历经朝代更迭,唐代宗时由宿豫改名为宿迁。
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自幼失去父亲,由叔父项梁抚养成人。少年时期,他志向远大,身材高大威武,臂力过人,传说能够一手举起千斤重鼎。24岁时,他率军反秦,在农民起义军中威震天下。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高举义旗,大破秦军,攻入关中,斩杀秦王子婴,焚毁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声势浩大。然而在与刘邦的楚汉争霸中失败,项羽怀着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情,于乌江自刎,年仅31岁。
尽管项王故里的门票价格不菲,但有一项特殊政策:凡是“项”姓和“虞”姓的游客,凭身份证可免费入园参观。这一优惠政策体现了对历史血脉的尊重与传承。
相传,虞姬因貌美出众,求婚者众多,家中设下考验:谁能举起那口千斤大鼎,谁就是她的归宿。巧的是,项羽途经此地,轻松举鼎而起,赢得了虞家的认可,成为虞姬的夫婿。此事广为流传,项羽也因此成为众人心中的英雄偶像,为后来项梁招募八千兵士奠定了基础。这便是著名的“项羽举鼎”的传奇故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绝唱,表达了他英雄末路的无奈与悲壮。无数人为这位豪杰的陨落感到惋惜和感动,英雄的悲歌传唱至今,激励着无数后人。
你觉得项王故里怎么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