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这段历史,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总忍不住琢磨些 “如果”?比如要是关羽没丢荆州,要是郭嘉活得再久点…… 不过今天我想聊聊另一个人,法正。这人要是能多活几年,说不定三国那摊子事儿早就有个了局,哪还用得着后来那么多波折?
你可能会说,法正有那么大能耐?别急,咱们慢慢说。就说当年刘备取西川那档子事吧,庞统意外没了,刘备在涪城那会儿,心里头肯定七上八下的。这时候法正站出来,拿着地图跟刘备比划:“您看这儿,刘璋这人优柔寡断,咱们趁他还没反应过来,直接拿下成都周边的险要,保管他没辙。” 你想啊,那会儿刘备手下虽有关羽张飞,但入川毕竟是客场作战,法正这几句话,就跟在迷雾里给人指了条明路似的。
再后来打汉中,夏侯渊那可是曹操手下的硬茬。法正出的主意多绝 —— 先是派人轮番骚扰,把夏侯渊的部队折腾得人困马乏,等对方松懈了,他瞅准时机,对着刘备一努嘴:“就是现在!” 刘备带兵一冲,夏侯渊当场就没了。这一战打完,曹操都直嘬牙花子,说:“我就知道刘备没这本事,肯定是有人在背后给他支招。” 能让曹操这么惦记,你说这人厉害不厉害?
其实法正最牛的,是他太懂人心了。他知道刘备想啥,也知道对手怕啥。就像当年劝刘备娶刘璋的嫂子吴氏,这事搁一般人不敢提,怕刘备觉得不地道。法正就敢说:“您现在要成大事,这点小节不算啥,再说了,娶了她,益州的人心不就更稳了?” 几句话就把刘备的顾虑给打消了。这种察言观色、恰到好处的本事,可不是谁都有的。
有人说他睚眦必报,得势了就收拾以前得罪过他的人。这事儿吧,我倒觉得挺真实的。你想啊,他早年在刘璋手下不受待见,憋了一肚子气,后来跟着刘备混出头了,有点小性子也正常。关键是刘备还就容得下他,诸葛亮也说:“法正这人,在这种时候就是能顶大用。” 可见他的本事,早就盖过了那些小毛病。
要是法正没死那么早,后来关羽失荆州那事儿,说不定就有转机。他最擅长的就是权衡利弊,知道啥时候该进,啥时候该退。就算荆州保不住,以他的智谋,也不至于让刘备脑子一热就带兵伐吴,最后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的下场。真要是那样,蜀汉的元气就不会伤得那么重,说不定还能跟曹魏、东吴再掰掰手腕,三国的走向,还真不好说呢。
说起来,历史就是这么有意思,一个人的生死,就能牵动那么多事儿。法正这人,就像一把锋利的剑,平时看着可能不显眼,但到了关键时刻,出鞘就能定乾坤。可惜啊,天不假年,不然咱们现在说三国,可能就得换个说法了。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儿。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的,麻烦动动手点个赞,加个关注,祝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发大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