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是同母兄弟,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纽带。胤禛因个性内向而未能赢得康熙的宠爱,而胤禵则因其聪明伶俐的表现,从小便深得康熙的欢心。胤禵生长在充满政治斗争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了一种进取和争斗的思维方式。
太子被废后,数位阿哥因争夺皇位先后失利,然而十四阿哥胤禵却受到康熙的器重。他逐渐开始与各方势力建立联系,甚至主动接触康熙身边的重要大臣李光地,对其礼遇有加,“高座相待,呼以先生”。他这种礼贤下士的方式,获得了许多人的称赞,甚至一度流传着“十四爷虚怀若谷”的美誉。
就在这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许多具有政治常识的人都认为老十四胤禵将成为未来的储君,历史似乎也在为他铺路。随着西北战事的加剧,准格尔开始侵扰西藏。康熙得知战报后,感慨道:“朕已老,力不从心,无法亲征。”他便召集众子商讨派谁代为出征。
在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十二日,康熙任命老十四为镇远大将军王,率领重兵前往西藏应对准格尔的入侵。八天后,康熙进一步任命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和巡抚,为后方的战略供给提供支持。此时的胤禵驻扎在西宁,心情无疑是春风得意、士气高昂。
为了提升胤禵在军中的地位,康熙特意下旨对驻守青海和西藏的军官说,十四皇子已代表朕的意志,生杀大权可随意裁定。为了让十四阿哥在用兵时更加顺利,康熙更是调换了五位八旗的统领。这一切无疑显示出康熙对十四阿哥的特别重视。
但是,命运却总是爱开玩笑,就在十四阿哥在西北大展宏图之际,康熙皇帝却意外去世。四阿哥胤禛顺利登基,成为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他发出诏书召回了手握重兵的胤禵。回京后,胤禵拒绝向新帝雍正跪拜,直到八阿哥的劝导下,他才勉强跪下,显得不情愿。
兄弟俩本该是手足之情,哥哥与弟弟登基应当相互祝贺。然而,由于他们的母亲德妃在生下四阿哥时身份低微,未能亲自抚养他,因此四阿哥与她的关系并不亲近。后来,德妃被封为妃子,终于可以抚养十四阿哥。在她心中,自然更偏爱十四阿哥,从未能给予四阿哥母爱的温暖。
因此,十四阿哥与四阿哥之间的感情冷淡,他甚至愿意支持八阿哥与亲兄弟争夺皇位。但世事难料,尽管康熙非常看重十四阿哥,依然并未打算将皇位传给他。虽然对于雍正的登基众说纷纭,但能够登上皇位,必然也证明了他的实力。
登基后,雍正为了避讳,将胤禵的“胤”改为“允”。由于允禵拒绝向新帝跪拜并对其有不当言辞,雍正随即下令将其囚禁在景山,负责守护父皇的坟墓。曾经光辉的允禵,如今只能沦为一个庶人,成为守陵人。不过,相比其他竞争皇位的兄弟,他的结局算是相对幸运的。
毕竟雍正对他的宽容,出于同母之情,未将他处死,或许在不幸中也是一种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