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商朝灭亡的原因,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纣王一直不征讨周国
迪丽瓦拉
2025-09-21 01:02:02
0

古公亶父迁徙至岐山之后,周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臣服于商朝。然而,在姬昌的晚年,他大胆自封为王,公然反叛商朝。那么,作为商朝的统治者,纣王为何没有出兵平定这一叛乱?“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纣王又为何能够容忍姬昌称王这一行为?

周文王去世后,两年间,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带领大军讨伐商纣,经过孟津时接到重要的情报,于是选择带兵撤回周国,这一事件史称“孟津观兵”。姬发为何突然退兵仍然是一个谜,但毫无疑问,他的伐商意图显而易见。那么,纣王为何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出兵平定周国的叛乱呢?

更为令人困惑的是,当姬发的伐商之意越来越明显,周军已经逼近商朝的国境,纣王为何不加重防范,反而选择调兵进攻东夷,而不是专心防守周人?在孟津观兵两年后,周武王再度发兵伐商,结果商朝的朝歌城空虚,纣王只能依靠奴隶和战俘组织起临时的防线,最终被周武王一举击败。

根据《史记》的记载,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结于“周人仁义”与“纣王昏聩”。然而,甲骨文中则呈现了与之不同的解读。商纣王时期的天下局势,实际上类似于明朝末期的局面。殷商面临两线威胁,周武王把握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才最终能够推翻商朝。

在商朝末年,周人占据的领土主要集中在陕西一带,和商朝相比,无论是疆域、人口还是经济技术水平,差距都非常大。那么,周文王为何敢自封为王,并挑战商朝的权威呢?原因在于商朝不仅面临周人的挑战,还要应对来自东夷的威胁。

现代考古发现,位于石家庄的先商遗址揭示了商朝的起源,说明殷商最初是从北方逐步南下,最终在河南建立了商王朝。东夷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实力强大的部族联盟,对商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夏朝的太康失国就与东夷的侵袭有关,东夷的盟主后羿、寒浞也与东夷的势力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商朝与东夷是两个不同来源的强大势力。

由于东夷的实力不断增强,商朝在早期主要采取了安抚政策,甲骨文中的一些卜辞显示,商朝早期对东夷并未展开大规模征伐。虽然商朝的武丁曾亲自征讨过部分东夷部落,但规模相对较小,仅限于打击一些叛乱部族,而大多数东夷部落依然臣服于商朝。

然而,到了商朝的武乙时期,东夷的力量逐渐壮大,尤其是淮河流域的夷方国,成为东夷中的佼佼者。商纣王时期,商朝与东夷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东夷的叛乱。甲骨文的卜辞中记载,“商纣为黎之蔸,东夷叛之”,这表明商纣王在黎国进行阅兵时,东夷爆发了叛乱,随即,商纣王开始重点打击夷方国。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商纣王开始对东夷进行大规模征讨。甲骨文中记载了多次征伐东夷的行动,纣王亲自督战,俘虏了大量东夷人,造成了东夷方面巨大的人员损失。商朝在这场持续的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与兵力,导致国力严重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尚书·费誓》中提到,周穆王时期,徐夷与周朝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徐夷甚至曾僭号,带领兵力逼近周的洛阳。周初与东夷的关系也暴露了商纣王在东夷问题上的不足——尽管商朝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并未完全消灭东夷的叛乱势力,反而使得商朝的力量被分散,无法专心应对其他威胁。

这场商与东夷的长期战争虽然使商朝赢得了局部胜利,却也极大地削弱了商朝的实力,内部的矛盾也逐渐积累,导致了商朝的衰退。纣王在长期的战斗中无法兼顾国内的稳定,这让商朝在对抗周人时显得力不从心。

商纣王过度征伐东夷,必然损害了商朝的藩属国和贵族的利益,激起了不少不满。正如隋炀帝因征高句丽而激起国内怨声载道一样,纣王的行为导致了大量的反抗力量积聚,这可能是商朝贵族如比干等人对纣王产生不满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东夷的威胁也限制了商朝的军事部署,使得周文王和周武王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发展自身实力,最终成功挑起了与商朝的战争。

商朝与东夷的持续冲突,耗尽了商朝的力量,为周人创造了机会。周文王、周武王借此时机不断壮大力量,最终成为了推翻商朝的主力。因此,周朝的崛起与商朝的衰败,实际上是商朝内外矛盾激化的产物,商朝无法同时应对东夷和周人这两股强大的力量。

关于姬发撤兵一事,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从战局来看,纣王在东夷战场上压力巨大,且距离朝歌较远,所以他选择优先解决东夷威胁。孟津观兵之后,姬发为何突然撤兵,或许正是因为纣王调整了兵力回援,因此姬发也没有冒险继续进攻。

周武王第二次伐商时,他的快速进军显然抓住了纣王主力不在的时机,凭借着事先的内应帮助,最终攻克了商朝的都城朝歌。纣王的战略本意是先解决东夷,再征讨周人,但商朝的内外困境却使得这一计划未能如愿。

总体来看,商朝末年的局势与明朝末期颇为相似。东夷类似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周人则像后金势力,商纣王不得不在两线作战中选择优先解决东夷问题,然而这一策略却让周人得以趁机崛起。历史上的《殷本纪》与《周本纪》在叙述商朝灭亡和周朝兴起时,重点强调了纣王的昏聩和周文王、周武王的仁义,而对东夷的激烈冲突却只字未提,这也导致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误解。

参考资料:《史记》《甲骨文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278-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 在民国币章收藏的 “价值金字塔” 顶端,两枚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如同一对 “金色权杖”—— 以 90%...
刘邦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而... 刘邦一生最著名的对手就是项羽,二人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激烈争斗,最终才分出了胜负。鸿门宴、荥阳之围等事件...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权力日益增强。...
冲绳知事访华为何要去通州祭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 2023年7月4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人墓地遗址,来了一位...
原创 诸... 记述三国历史时,我们通常依赖的史料就是《三国志》这本书。 然而,真实的三国历史有时候令人感到震惊、...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