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戈尔巴乔夫葬送苏联时,有个奇怪现象,苏联两千万党员保持沉默?
迪丽瓦拉
2025-09-21 01:01:45
0

在许多人眼中,俄罗斯民族被称为“战斗民族”,这一称号的背后,正是俄罗斯人历来展现出来的好斗精神。俄罗斯人往往冲动,一言不合便会大打出手。然而,当苏联在1991年走向崩溃时,数千万名苏共党员却选择了沉默。面对国家的解体,他们大多像“绵羊”一样,任由局势发展,却没有采取行动阻止。苏共自1903年成立,至苏联解体已有88年的历史。如果算上苏共的前身——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898年),苏共实际上已有93年的历史。作为这样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政党,为什么在国家即将崩溃的时刻,苏共党员宁愿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而不去挽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

一、揭开盖子的恶果

自苏联建立以来,苏共在号召力和战斗力上一直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在苏俄内战以及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苏共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德军的侵略,苏联几乎处于灭顶之灾,但依靠强悍的战斗力,苏联成功打出了翻身仗,取得了苏德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中,数以万计的苏共党员为国捐躯,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党员,才使得苏联始终没有倒下。

在战后,苏共党员们为国家的重建和在美苏冷战中的斗争提供了巨大的贡献。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世界上首位宇航员的太空之旅,这些辉煌的成就都凝结着无数党员的智慧和汗水。然而,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爆发了一场深刻的政治风暴。他公开发表了一份薄薄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斯大林的政策,揭开了许多长久被封锁的秘密文件。这一事件瞬间引发了全苏联思想的混乱,许多党员不知所措,开始怀疑过去的所有。赫鲁晓夫的“揭盖子”并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新理论,反而加剧了苏共内部的思想分裂。苏共的党员们开始迷茫,陷入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怀疑。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尽管他赶走了赫鲁晓夫,但他继承了赫鲁晓夫时期的体制,未能提出新的理论或解决方案。在斯大林时代的基础上,苏联体制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发展潜力,苏联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达到了顶峰,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然而,一些苏共成员的内心却早已动摇。勃列日涅夫的治国理念和赫鲁晓夫类似,但却缺乏深刻的理论支撑和实际的治理能力,最终导致苏共在这一时期陷入了停滞和衰退,党员们逐渐失去了信心。

二、特权主义的腐化

自斯大林时代起,苏联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而这种特权一度是建立在有效的领导和权力之上。但随着勃列日涅夫的上台,特权主义进一步扩展,逐渐变质为腐败的象征。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各级组织中,逐步形成了由高层领导至地方小组的庞大特权阶层。阿夫托尔哈诺夫在《勃列日涅夫的力量与弱点》中曾指出,苏联的管理模式仿佛是塔尖上的权力结构,下层的组织和企业负责人则形成了“集团”,这些集团左右着苏联的政局。

然而对于普通的苏共党员来说,他们往往无权无势,无法参与决策,只能置身事外,关心国家大事却无人听闻。此外,自赫鲁晓夫开始,苏联各大帮派也逐渐形成。例如赫鲁晓夫的“乌克兰帮”,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帮”,这些帮派的相互利用,使得普通党员无所适从。在此期间,勃列日涅夫家族的奢侈生活、腐化行径也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尤其是勃列日涅夫女儿女婿的腐败行为,激起了社会的广泛愤怒。

在这种特权主义的蔓延下,苏联的领导层脱离了民众的需求,他们不再关注普通人民的福祉,而是沉溺于度假、打猎等休闲活动中。这种与民众日益疏远的行为,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满。当安德罗波夫上台时,许多民众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他上任后时间过短,无法做出实质改变。紧接着,勃列日涅夫一派推上来的契尔年科,无论能力还是意图,都未能有效挽回苏联的颓势。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灾难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他提出的“新思维”政策,推行了所谓的“民主化”和“公开性”,让苏共内部的普通党员开始拥有发言权。然而,经过数十年严密控制的苏共,突然放开了思想的束缚,一些曾因赫鲁晓夫的“揭盖子”而沉默的党员,开始活跃起来,甚至有不少人选择脱离苏共。由于长期的隐忍惯性,基层党员的忍耐性格形成了,却未能适应突如其来的思想解放,导致许多人迷失在对历史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否定中。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推翻了苏共的传统理念,他不仅放开媒体,还在全国范围内公开了许多曾被禁忌的反苏文学和影视作品。这种极端开放的政策使得苏共在社会舆论中受到猛烈批判,越来越多的党员开始质疑自己的党性。甚至在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批评苏联体制成为了社会的流行趋势,批评苏共的人反而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叶利钦等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崭露头角,成为反对派的重要力量。

四、西方的渗透与瓦解

在二战后,苏联强势崛起,迅速恢复并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这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尤其是美国。冷战的序幕由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美国为瓦解苏联,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军事竞赛以及后来的和平演变。美国逐步渗透进苏联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代理人和反对派力量,并通过文化渗透影响了苏联的民众,尤其是底层的苏共党员。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些党员开始偏向西方的生活方式,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和富裕才是追求的目标。

例如,戈尔巴乔夫的智囊雅科夫列夫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在加拿大长期生活,被西方收买,最终成为苏共宣传部长,负责意识形态的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的意识形态彻底动摇,瓦解的脚步也不可避免地加快了。

结语

苏共的倒台与苏联的崩溃,并非因为党员们缺乏勇气,而是因为绝大多数党员被历史的变革所困,他们已经失去了足够的力量来做出反抗。即使个别党员想要反抗,也缺乏合适的领导和力量,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在这场历史的大潮中,苏共的解体只是一个迟早的结果,而党员们的沉默不过是他们无力回天的无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刘备“五虎上将”之关羽 关羽身材高大,足有九尺之长,胡须长达二尺,面庞红润如熟枣,嘴唇仿佛涂上朱红...
1278-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 在民国币章收藏的 “价值金字塔” 顶端,两枚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如同一对 “金色权杖”—— 以 90%...
刘邦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而... 刘邦一生最著名的对手就是项羽,二人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激烈争斗,最终才分出了胜负。鸿门宴、荥阳之围等事件...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权力日益增强。...
冲绳知事访华为何要去通州祭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 2023年7月4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人墓地遗址,来了一位...
原创 诸... 记述三国历史时,我们通常依赖的史料就是《三国志》这本书。 然而,真实的三国历史有时候令人感到震惊、...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