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迪丽瓦拉
2025-09-21 01:34:05
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经济小张,原文标题:《中国中产的坑,美国二十年前已经踩过一遍了 | 01》,题图来自:AI生成

一、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失败

安,一个典型的九十年代美国中产女性。她大学毕业后做了会计,在那个年代算是领了一张通往稳定生活的入场券。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一个车库、一条熨得笔直的职业路线,以及那个“带白栅栏的美国梦”。

她也很快和大学时期的男友詹姆斯结了婚,一切都很美式:一辆车、一栋不算新的房子、一个小院子和三个卧室。够用但不奢侈,也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小型足球场。

他们顺利加入了中产阶级俱乐部。

转折不期而至。孩子五岁时,詹姆斯的公司倒闭,他勉强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但工资缩水得就像一件劣质床单。

他们没有多少存款,为了脱困只能加班,甩卖二手家具,临时接私活。但几个月后,他们的现金流还是完全枯竭。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都无法支付,银行开始打来催债的电话。

尽管一直很小心不让他们的孩子知道,但他最后还是在家中无意接起催债电话,他当着安的面愤怒大喊:“别再打来了!”

这是压垮安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决定申请破产。这既是她作为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也是作为会计师的无奈抉择。詹姆斯则默默地走向了他们的小皮卡,独自痛哭。

二、中产家庭,被孩子拖垮

这个案例,出自伊丽莎白·沃伦和她的女儿阿米莉亚·塔亚吉在2004年出版的《The Two-Income Trap: Why Middle-Class Parents Are Going Broke》。研究了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的数据库后,她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1981~2001年,美国房产查封率增长了255%,家庭破产率则飙升了430%,尤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家庭大部分都有孩子。

他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被奢侈消费拖垮,而是倒在了给孩子提供更好未来的路上。

这也是当今中文互联网常见的一个误区。和20年前的美国一样,很多人以为导致中产经济危机的是过度消费。但两位作者用数据予以否定。比如,人们总说美国人热衷度假,但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73~2000年之间,拥有度假屋的家庭比例只从3.2%涨到了4%。其他如服装、电器、食品开支,也都没有出现显著增长。

教育、住房、汽车和医疗,才是中产家庭房间里的大象。尤其是教育。美国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与中国今天的鸡娃热如出一辙。

得益于专家不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中产也逐渐从“送孩子去学前班可以让自己喘口气”转变为“如果小苏西没进对的学前班,她以后就进不了好医学院”的心态。原本只是为了减轻中产父母育儿负担的学前教育,因此变成了基本配置。结果就是到了2000年左右,美国65%左右的儿童参加学前教育,而在196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仅为4%。

《中国人关键的一生》,美国中产阶级又何尝不被这种焦虑支配?

致命的是,这些学前教育项目极其昂贵。书中调研的结果显示,2000年芝加哥公立学区的全日制学前教育项目每年收费6500美元——比伊利诺伊大学一年的学费还贵。尽管如此,家长们还是前赴后继,仅一所芝加哥公立学校就有95个孩子排队等20个学前班名额。这种“如果我不拼,孩子就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实属中美中产家长的共鸣。

孩子从幼儿园毕业之后,为了把他们送进最好的公立学校,父母必须住进中产阶级社区。然而这种社区的数量非常有限。于是,美国中产必须加入这场看似理性,实际零和的房产竞标大战中。为了获胜,他们不得不承担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数额高到上一代人无法想像。

一位北京中产分享的育儿成本,其中教育费用占比最大,这还没算上购买学区房的费用

结果就是,从1970年代到2000年代,美国中产家庭的住房支出占收入比例从11%飙升到了32%。他们的现金流已变得极为脆弱。

三、大学学位是新的信仰

97%。

这是书中提到的一个调查里,美国人认为大学学位“绝对必要”或“有帮助”的比例。也就是说,学历在美国基本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信仰,这跟中国人视高考为命运转折点一样。

既然这是信仰,就要付出代价。就像为了孩子的未来而抢购学区房产一样,美国的中产家庭在大学入学战中也不甘落后。问题在于,只有前10%的孩子有能力考入当地的公立大学。其他成绩平平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只好拿出每年2.5万美元甚至更多来支付私立大学的费用。

这几乎是普通中产家庭年收入的一半。更糟的是,这个代价还在不断上涨。1975到1999年,美国州立大学的费用实际上也几乎翻了一倍。

经通货膨胀调整的美国大学学费(每学分学时)

即便如此,很多中产父母依然坚信,学历是提升社会地位的唯一门票。大多数美国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笔钱花得值,学校之间的差异会转化为一生的机会差异。这种信念,也最终体现在了他们的财务决策里。

现实是残酷的。2001年,联邦学生贷款总额达到34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而从私人贷款机构借款的学生人数更是暴涨了5倍。更夸张的是,每年有超过100万个家庭为了支付孩子的学费而不得不将房子二次抵押。

这是场用家庭财产赌孩子未来的牌局。与美国中产一样,中国中产也在给孩子寻求这种终身保险。虽然中国孩子在国内上大学的费用并不高,但K12阶段的课外补习费用和出国留学费用却极为昂贵。以至于有一些孩子工作一生都难以挣回家长为他们投入的教育成本。

一位北京海淀妈妈分享的K12阶段课外班费用情况,这对于普遍收入较高的海淀家庭来讲也是一大笔开支,需要“省钱秘笈”来回血

四、为了孩子买SUV

尽管SUV的价格更高,还更费油,但仍受到美国中产家庭的青睐,因为它可以装下中产阶级的标配——儿童座椅。

2014年以来,中国SUV销量占比也在逐年提升

近些年,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大厂的主打卖点。它们总能精准击中家长们的痛点:智能驾驶、多屏触控和音响效果加在一起,都不如孩子的安全重要。

沃尔沃汽车对保护儿童安全情况的宣传

这种安全感是有代价的。书中引用的数据显示,美国中产家庭因此每年的汽车开支增加了4000美元(经通胀调整),这笔钱确实没花错,毕竟安全座椅大大降低了孩子的伤亡率。但中产家庭又结结实实地增加了一笔刚性开销。

五、中产爸妈一起工作,家庭反而更脆弱

妈妈去上班了,中产家庭更有钱了,也更“穷”了。

这很反直觉。根据通胀调整后的数据,2000年代美国四口中产家庭平均年收入比1970年代增长了75%,达到67800美元。但把房贷、保险、车贷、税金和育儿费用扣掉,他们每年能自由支配的钱不仅没多,还比过去少了800美元,自由资金占收入的比例从46%直降到25%,近乎腰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70年代早期到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的财务情况对比

我们来一笔一笔算算这些消失的钱:

1、房贷支出费用,每年接近9000美元。

2、大孩子上公立小学,以及放学后和寒暑假的日托中心费用,每年平均花费4350美元。

3、健康保险费用,每年1650美元。

由于父母都在工作,产生了三个改变:

1、小孩子要上的幼儿园兼日托中心,每年花费5320美元。

2、第二辆车成了必需品,两辆车每年总计花费超过8000美元。

3、家庭进入更高的税率区间,个税增加。

等到孩子终于不再需要托管时,父母可能会松一口气。但孩子也会很快进入大学,每年9000美元起跳的各种费用,会毫不留情地再次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一旦父母没有对此早做打算,就只能等到五十几岁才能为退休储蓄,直接比财务规划师建议的时间表晚了三十年。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剧本。如果有任何意外,比如突发失业、收入骤减、老人需要长期照顾、意外医疗开支,都会让中产家庭不堪重负。

就像走在一根没有安全网的高空钢索上,只能祈祷不要起风。

六、怎么办?

中国的中产家庭,与美国的中产家庭一样,常常被误解:他们的财务危机是因为消费过度。其实恰恰相反,中产不是太任性挥霍了,而是太精打细算了。他们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崩溃。

他们选择更好的教育,是为了孩子成年后的社会地位;选择更好的医疗,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安享晚年,自己工作效率更高;选择更好的住房,是为了保值增值。但当所有的中产家庭都把目光锁定在这些有限的资源上时,价格自然就因过度竞争而暴涨。中产家庭自己也陷入了一场无止境的经济消耗战。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最想要的,其实无法用钱直接买到。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灵活的财务策略和对不确定性的接受能力,甚至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能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278-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 在民国币章收藏的 “价值金字塔” 顶端,两枚袁世凯飞龙纪念金币如同一对 “金色权杖”—— 以 90%...
刘邦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项羽而... 刘邦一生最著名的对手就是项羽,二人经过了长达五年的激烈争斗,最终才分出了胜负。鸿门宴、荥阳之围等事件...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群雄争权夺利,各路诸侯纷纷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权力日益增强。...
冲绳知事访华为何要去通州祭拜?...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 2023年7月4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的琉球国人墓地遗址,来了一位...
原创 诸... 记述三国历史时,我们通常依赖的史料就是《三国志》这本书。 然而,真实的三国历史有时候令人感到震惊、...
沉浸式考古进校园 点燃童心考古... “考古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用小小的手铲在探方里挖呀挖?考古人员真的能像冒险家一样可以随意进出古墓吗?...
原创 美... 1945年8月6日清晨,广岛上空飘洒着漫天纸片,犹如一场诡异的雪。就在市民们弯腰捡拾时,一架B-29...
原创 关... 关羽的北伐是三国历史中备受关注的重大事件。但许多人不禁疑惑,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在那时选择了按兵不动?...
原创 前... 寿光三年(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联合,杀害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建元六年(370年)以后,苻...
一坛酒 搅动明清28帝 ——燕... “八九不离十”“九五至尊”“胡言乱语”这些词语的出处您知道吗?它们和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史有何关系?燕云...
原创 楚... 在古代中国,继承问题对于一个王朝的存亡至关重要。楚国的楚考烈王熊渠,是战国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君主,但...
原创 三...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的这句诗,充满了疑问和感慨。谁能知晓三国的纷争到底持...
原创 1... 民国十年(1921年),15岁的溥仪在受外国老师庄士敦影响后,第一次知道了电话的存在。他决定在紫禁城...
原创 关... 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总是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尤其是那些英勇的名将,关羽更是成为了全民偶像。关羽在长时间...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