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的第1940期。在1949年新中国正式成立后,有四位原国军的起义将领成为了军委委员,这在建国初期共设有22人。这个现象彰显了我党和我军的宽广胸怀、对优秀人才的重视与包容,充分体现了各方力量团结一致,共同建设新中国的决心与努力。在解放战争期间,民国时期的国民党起义将领人数达到数百人,而能够担任军委委员这个重要职务的,显然不是普通的国军将领。这四位将领各具非凡的声望与深厚的丰富经历,他们分别是这四位杰出人物。
首先介绍的是龙云。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龙云就掌握了云南的政权,因其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实际行动,被称为“云南王”。尽管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遭受了蒋介石、杜聿明等人的阴谋设计而被软禁,而他的职务被同样属于滇系的卢汉所取代,但龙云在历史地位及贡献上明显高于卢汉。在解放战争后期,二人都积极选择起义,作为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的龙云,对于统战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被委任为军委委员,实至名归。
接下来是傅作义。傅作义是国军地方派系中的一位新兴将领,尽管与龙云相比,其军政经历稍显逊色,但他在解放战争中却是实际掌握兵力最多的起义将领。其绥远嫡系部队规模超过20万人,在战争后期更是曾担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手下兵力一度达到60万人,几乎相当于蒋军的一支主力集团军。因此,这位前国军的高级将领在1949年主动选择起义保卫古都,在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应当成为军委委员。
再看张治中。作为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上将,张治中在起义将领中具有独特地位,他还是四位委员中首位与我方接触并建立紧密联系的原国军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优异的他,一直积极主张和平,反对内战。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他没有参与一枪一炮,后期更是积极促进停战与和谈。因此,1949年张治中选择留在北平,转变了自己的立场与阵营,显示出他长期以来的进步思想。考虑到他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贡献,张治中也成为1949年新中国的军委委员。
最后介绍的是萨镇冰。这位近代传奇的爱国海军将领曾参与了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海战,在北洋政府时出任海军总长、国务总理及福建省长等职务,后来成为国民党海军的高级顾问。在解放战争于1946年爆发后,已经87岁高龄的他选择以国民党海军上将身份退役,并在三年后发表公开信表达对我党的支持,正式加入新政府。萨镇冰作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元老级人物,广受尊重与敬仰,因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军委委员。
除了上述四位将领之外,还有一位更具影响力的人物,即担任军委副主席的程潜,原为湘军首领及国民党一级上将。包括程潜在内的这些起义将领(当时萨镇冰已去世)因资历过于深厚,导致在1955年授衔时面临一定的困难,授予军衔的高低难以妥当处理:若授予上将则显得资历低,若授予大将以上又会影响其他革命元勋的军衔名额。最终,他们采取了折中的做法,在评衔过程中选择不予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