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兵法中有言:“兵者,诡道也。”
人生如同用兵,既有一定的规则,也充满了变化与不确定。
谁也无法预测,明天与突如其来的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唯有随机应变。
战国时期的孙膑,经历了被割去膝盖骨、同学陷害等种种磨难,最终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司马迁更是为他点赞,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那么,孙膑是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并实现自己的伟大成就的呢?从他的一生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跨越四道关卡。
02
第一道关卡,“急于求成”的坎,要求我们静下心来,专注学习。
年少时,孙膑来到鬼谷拜鬼谷子为师。当时,他与庞涓、苏秦、张仪同为鬼谷门下的弟子。
有一天,庞涓从井边打水回来,听到路人说魏国正在招贤纳士,于是心生向往,立即向鬼谷子辞行。
孙膑目送庞涓离开,眼中含泪。
庞涓却说道:“我们结拜为兄弟,理应一同荣华富贵,携手立下功业。”
看着庞涓远去的背影,孙膑心中涌起了一阵不甘。毕竟,人之常情,总有表现欲,谁不希望自己能够一鸣惊人呢?
然而,孙膑很快压抑住了自己的急切之情,开始全身心地研究祖先孙武的兵法。
《易经》曾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当我们内心浮躁时,应当体会“厚”字的含义。只有耐得住寂寞,潜心学习,才能为未来积蓄力量。急功近利,只会让人心神不宁。
正如古人所言:“潜龙勿用。”
在你还没有渡过隐忍期时,不要急于去迎接成功。此时,你必须量力而行,耐得住时光的磨砺。
03
第二道关卡,“交友不慎”的坎,要求学会识人辨人。
孙膑离开鬼谷后,决定前往魏国。原因有二:一是庞涓已在魏国担任将军,邀请孙膑加入他的团队;二是墨家的代表人物墨翟欣赏孙膑的才华,并向魏惠王推荐了他。
来到魏国后,庞涓和孙膑交谈时,意识到孙膑的才能远远超过自己,这让他心生嫉妒,甚至担心孙膑会取代自己的位置。
于是,庞涓派出亲信,伪装成孙膑的家人,送来一封书信。孙膑看完后,回了一封信。
然而,庞涓悄悄篡改了这封回信,将其改成了“孙膑背叛魏国,协助齐国”的证据。由此,孙膑被残忍地割掉了膝盖骨,永远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正如有位科学家所说:“世间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拥有几个心地纯正、正直的朋友。”
对于初入社会的人来说,交朋友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然而,很多时候,朋友的内心深处,却可能藏着别的心思。
我们往往把熟人当作朋友,却没有意识到有些熟人可能正在暗中算计自己。直到受到伤害时,才会幡然醒悟。
“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便是亲近的人,也要时刻保持警觉。嫉妒、贪欲、尔虞我诈,这些人性的弱点常常成为交友的障碍。
只有真正经历过被背叛,才能学会如何“识人”,并在与他人交往时,学会趋利避害,从而保护自己。
04
第三道关卡,“变化无常”的坎,要求我们要随时根据局势变化,灵活应对。
孙膑在魏国期间,通过装疯卖傻,成功地让庞涓放松了警惕。
墨家的弟子禽滑在魏国发现了孙膑的踪迹,随后急忙赶往齐国,和墨翟、齐威王商议如何解救孙膑。
墨翟以齐国使者的身份,偷偷潜入魏国,并派人假扮孙膑,以此瞒过庞涓;同时,派遣马车急速将孙膑送往齐国。
到达齐国后,孙膑在大将田忌麾下担任军事谋士,通过一系列著名的战术,如“田忌赛马”和“围魏救赵”,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然而,齐国的相国驺忌看到孙膑名声越来越大,开始忌惮他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再加上庞涓送来的金银财宝,驺忌多次在齐威王耳边说孙膑的坏话。
为了保全自己,孙膑主动辞去了职务。
正如古人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人生如戏,总是波澜起伏。许多人经历了低谷后终于爬上了高峰,却又发现高峰并非永恒。当你走出一段困境后,很可能又会陷入另一场困境。
因此,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至关重要。否则,在某个关键时刻,你可能会迷失方向。
庄子曾言:“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一个有大志的人,内心应如死灰般无动于衷,外界的风风雨雨不必过分在意。
即便是退一步,也能以静制动,待时而发。
05
第四道关卡,“好大喜功”的坎,要求我们在适当的时机懂得隐退。
齐威王去世后,齐宣王继位,重新启用了孙膑。
此时,魏国的庞涓出兵攻打韩国,韩国求援齐国。齐国决定派兵攻魏,而孙膑作为军师策划了马陵之战。
庞涓带领魏军离开韩国,直奔齐国的军队。
在孙膑的精妙布局下,齐军制造了“粮草不足、士兵怯懦”的假象,成功引诱庞涓追至马陵,最终将庞涓一举击败。
如鬼谷子所言:“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想要在一开始获得成功,就要懂得收敛;想要持久攀登,就要学会低调。孙膑通过深刻领悟这个道理,最终打败了膨胀自负的庞涓。
孙膑在获得巨大声誉后,拒绝了齐宣王的种种厚赏,并将自己亲自写的《兵法》交给了齐宣王。之后,他选择隐退,过上了隐士生活。
很多人以为,一旦成功,便是登上了巅峰。然而,人生的巅峰往往也是新的挑战。
在这一点上,聪明的人懂得及时退出,避免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正如俗话所说:“花开有时,花谢有时。”
当花朵在最美的时刻盛开时,便到了凋谢的时刻。我们无需强求保住花朵的盛放,而应该顺其自然,留下一颗能够结实的果实。
退一步,天地宽广;只有领悟这一点,人生的结局才会更加完美。
06
最终,熬过去,便能出彩;熬不过,便只能出局。
熬,并非盲目死撑,而是在合适的时候灵活应对,无法承受时,便果断放手。
所谓成事,关键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把握住每一个输赢的时机。
失败,是另一个开始;成功,也仅是一个新的起点。
所有的苦,最终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报;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