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心情焦虑的陈平接到了一道命令:
“……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陈平接过命令后,轻轻叹了口气,心里清楚,这场暴风雨似乎已经无法避免。他知道自己也得做好准备,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回想当年,刘邦刚刚建立汉室时,对那些曾和自己一起从沛县出发、帮助他打天下的兄弟们,都给予了丰厚的奖赏和职位。
比如,刘邦的老上司萧何,当年在刘邦兵败的时候,多次为他提供粮草和后勤支持,帮忙度过了难关。萧何在刘邦心中,地位第一,曹参位列第二。
这还引起了一些朝臣的不满,认为曹参多次亲自上战场,负伤回来,是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而萧何只负责后勤工作,如何能与曹参相提并论,刘邦也不得不有所让步。
在这些受奖赏的功臣中,樊哙的贡献也位列前茅。从一个普通的屠夫,樊哙成长为舞阳侯。他不仅有显赫的战功,还是刘邦的老朋友、老熟人,陪伴刘邦多年。那么,为什么刘邦会下令杀掉这个亲密的朋友樊哙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是刘邦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2. 樊哙为刘邦立下的汗马功劳
樊哙帮助刘邦首先占领了沛县,为刘邦建立了一个坚实的根据地,随后,樊哙还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在这个饭局上,樊哙勇猛机智,保护了刘邦,让他成功脱身。之后,樊哙在刘邦的南征北战中一直为他效力,帮助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的江山。
如果仅凭樊哙最初的屠夫身份和鸿门宴时的勇猛表现,就认为他只是一个直爽、勇猛的汉子,那就太过天真了。
有一次,刘邦病重时,大臣们都不敢轻易打扰他,生怕得罪了他。然而,樊哙来了,大家都知道他脾气直爽,有时候他做些直白的事情反倒不会被责怪。樊哙推开了刘邦的房门,大臣们松了口气,纷纷跟着进了屋。
进入房间后,大家看到刘邦旁边有一个太监,樊哙当场就流下了眼泪。他对刘邦说了一番话,话里藏着深意,表达了自己对刘邦健康的担忧,提到了刘邦的强健身体已经不再,提醒他要注意继承人问题。樊哙的言辞不动声色,却让刘邦感到非常欣慰,甚至笑着回应,表示自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3. 欲杀樊哙
然而,事情开始发生了转折。有人在刘邦耳边说了几句话,说樊哙想要杀掉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如意。众所周知,戚夫人深得刘邦的宠爱,甚至刘邦有意将太子之位传给她的儿子如意。
当时,吕后一派与戚夫人有些矛盾,刘邦一方面帮着戚夫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及吕后。某些臣子不满戚夫人,而这个臣子正是吕后的妹夫。刘邦在病重期间,听到有人提起继承人的问题,心里感到非常不安。原本就多疑的刘邦,经过这番话后,对樊哙的疑虑加深。
于是,刘邦决定让陈平以自己的名义将樊哙叫来,准备将其除掉。陈平心中也有自己的打算,毕竟樊哙是有功之臣,又与刘邦有深厚的情谊,他担心万一刘邦反悔怎么办?
但刘邦没有反悔。途中,樊哙被押送时,刘邦去世了。陈平马上向吕后示好,樊哙也因此得以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