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神(万有神论)崇拜简史
迪丽瓦拉
2025-09-21 06:31:52
0

《圣母升天图》 作者:弗朗切斯科·博蒂奇尼,约1475年 / 知识共享

术语“单神崇拜”继续为宗教信仰体系的分类提供了更高的精确性。

编辑:Matthew A. McIntosh

历史学家

引言

万有神论(源自希腊语 heis theos 或“一位神”)是指那些承认许多神(如多神教)存在,但将其中一位神视为至高无上的宗教信仰体系。这种信仰体系在人类历史和世界各文化中都有发现。该术语最初由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冯·谢林(1775-1854)提出,用以描述他认为的早期一神论阶段,后来由语言学家马克斯·缪勒(1823-1900)引入通用,用以描述印度教吠陀中发现的宗教信仰。随后,人类学家爱德华·伯恩特·泰勒(1832-1917)将万有神论视为宗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自然阶段,认为文化从多神教经过万有神论最终演变为以一神论为最高宗教思想的表现形式。然而,这种宗教进化观引发了诸多争议,因为它否定了亚伯拉罕宗教从一开始就是一神论的观点。尽管如此,万有神论这一术语仍然在宗教信仰体系的分类中提供了更高的精确性。

宗教中的拟一神教

“拟一神教”这一术语在普通大众中并不常用,但在关于宗教本质和发展的学术讨论中却备受关注。宗教学术研究区分了世界各地存在的多种宗教信仰类别,包括一神教、多神教、自然神论、泛神论和拟一神教(以及其他类别)。该术语“拟一神教”主要由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使用,并与其他宗教学术类别相关联。例如,马克斯·穆勒将此术语与 kathenotheism(源自希腊语 kath’hena,“一次一个”)交替使用,以指代吠陀经中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至高神。同样,拟一神教不应与单拜教混淆,在单拜教中,许多神被认为存在,但只能对崇拜他们的人发挥力量。虽然单拜教者只崇拜一个神,但拟一神教者可能会根据各种情况崇拜其特定神系中的任何神。

人类文化中发现的泛神论多样性

古典希腊罗马多神信仰

或许,泛神论最显著的例子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老文化中。希腊-罗马宗教最初是多神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彻底变成了泛神论。虽然希腊人相信多个神,每个神都有特定的角色或个性,但很清楚,宙斯——天空和雷电之神——是至高无上的神,掌管着希腊奥林匹克神系,并生育了许多其他英雄和女英雄。

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以宙斯为中心,统治至高无上。

最初,乌拉诺斯是至高无上的神祇,直到他变得残暴,被他的儿子克洛诺斯篡位。克洛诺斯在神话中的黄金时代统治,但他自己也变得残暴,不愿将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给潜在的后继者。根据传说,克洛诺斯在他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吞下了他们,但瑞亚、乌拉诺斯和盖亚策划了一个拯救宙斯的计划。根据传说,瑞亚在克里特岛生下了宙斯,并将一块裹着襁褓的石头递给了克洛诺斯,克洛诺斯立刻吞了下去。宙斯因此得以幸免。成年后,宙斯迫使克洛诺斯吐出其他孩子,并推翻了克洛诺斯,从而登基成为至高无上的神。

当罗马国家在公元前 146 年控制希腊时,它将许多当地希腊神祇吸收到罗马万神殿中。罗马宗教在万有神论框架方面与希腊宗教相似。早期的罗马神祇包括一群专门的神,他们的名字在日常罗马生活的各种实际职责中被呼唤。例如,Janus 和 Vesta 守护着门和壁炉,Saturn(希腊神)守护着播种,Lares 守护着田野和房屋,Pales 守护着牧场,Ceres 守护着谷物的生长,Pomon 守护着果实,以及 Consus 和 Ops 守护着丰收。然而,某些神祇逐渐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最早的万神殿中,处于最顶端的是由 Mars(希腊神)、Quirinus 和 Jupiter(希腊神)组成的三重神祇,他们的三位祭司,即 flamens,地位最高。Mars 是年轻男性和他们活动(尤其是战争)的神,而 Quirinus 被认为是和平时期武装力量的守护神。然而,Jupiter 显然是所有其他神祇之上的统治者。像 Zeus 一样,他挥舞着雷电之武器,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指导者。 通过其广泛的领域,朱庇特是罗马人在其社区边界之外的军事活动中的保护者。当罗马人进入邻近的希腊领土时,罗马人迅速将他们的主要神祇与希腊神系联系起来,并大量借鉴希腊神祇的神话和特征,以丰富他们自己的宗教。这些拟神信仰一直持续到基督教取代了罗马帝国的本土宗教。

以色列和犹太人的信仰

科摩什和米沙石碑——米沙王自称为科摩什之子

通常认为,以色列发现的许多铁器时代宗教在实践中是万有神论。例如,摩押人崇拜神科摩什,而以扫人和考斯人,他们都是更大范围迦南神系的一部分,由主神埃尔和阿瑟拉领导。他们之间有 70 个儿子,据说统治着地球上的每个国家,并在每个地区成为被崇拜的民族神。最近,M.S.史密斯对铁器时代希伯来文化的综合研究提出了一个论点,即希伯来宗教像周围的一样是万有神论。在库尼莱特·艾鲁德和基列特·埃尔-库姆发现的文物表明,在至少以色列社会的某些部分,人们相信雅威和阿瑟拉作为神侣共存。关于迦南神系中存在雅威的理解的进一步证据来自希伯来圣经本身所发现的融合神话。雅威与利维坦、莫特、塔宁姆和亚姆之间的各种战斗已经在公元前 14 世纪乌加里特(古代拉斯-沙姆拉)发现的文本中呈现。 在某些情况下,雅威取代了巴力,而在其他情况下,他承担了埃尔的角色。

根据《创世记》,先知亚伯拉罕被视为克服其家族及周围民族偶像崇拜,认出希伯来上帝并与祂立约的人。此外,他还奠定了学者所称的“伦理一神论”的基础。十条诫命中的第一条通常被解释为禁止以色列人除了赐予他们律法的那位真神之外,敬拜任何神。然而,这条诫命也被解释为万有神论的证据,因为希伯来上帝声称以色列人应当“除我以外,不可有别的神”,从而暗示了其他神的存在。违反律法教义,守护神雅赫维(YHWH)经常与其他神如巴力、亚舍拉和以勒一同被敬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部落神可能在人们眼中被赋予了其他所有神的名字。犹太圣殿在耶路撒冷的毁灭和被流放到巴比伦被视为对错误敬拜其他神祇的 divine reprimand 和惩罚。 因此,在《塔纳赫》中,犹太人在巴比伦之囚的末期,严格地成为了一神论。

基督教

基督徒认为自己是单一神论者,但一些观察者认为,基督教在几个方面可能合理地被描述为万有神论的一个例子。首先,基督教对圣三的信仰被认为是一种多神论或万有神论。圣三的教义声称,上帝由三个平等的“位格”(希腊语 Hypostasis)组成,拥有一个单一的“本质”(希腊语 Ousia),因此算作一位神;然而,一些早期的基督教团体,如爱比昂派或道克派,最终被贴上异端的标签,因为他们将父神视为至高无上的神,并将耶稣视为仅仅是一个幻象或一个完美的人。传统的基督教教义拒绝“三位一体”中的“三位”是不同神的观点。

然而,一些非三位一体主义的基督教派别更为明显地表现出万有神论倾向。例如,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或称 LDS 教会)将基督教神格的成员视为三个不同的存在,其中上帝之父地位至高。尽管在 LDS 教会的规范经文中没有明确提及,但一些后期圣徒也推断存在许多其他与地球人类无直接关联的神祇和女神。一些后期圣徒还承认除了上帝之父外,还有一位天母。然而,摩门教徒崇拜一位上帝;这种观点最容易被描述为通过儿子耶稣基督这一媒介崇拜上帝之父。而其他基督徒谈论“三位一体”,即“一神三位”,LDS 教会的经文则谈论“一神三位”。

最后,一些基督徒崇拜一个低于三位一体的“万神殿”中的天使和圣徒。例如,在罗马天主教中,圣母玛利亚被广泛尊奉为上帝与人类之间的中介。基督徒不将这些存在称为“神”,尽管它们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并且偶尔作为祈祷的对象。因此,一些非基督徒认为基督教是万有神论。

印度教

早期吠陀印度教被认为是世界宗教中一神崇拜的最好例子之一。尽管印度教包含多种不同的信仰,包括一神论、多神论和无神论,但最早的印度教经典,即吠陀,既崇拜许多神明,又推崇其中一位为至高无上。通常,这位至高神被称为因陀罗,但各种宇宙力量,如火神阿耆尼、天水守护神伐楼那和言神伐卡,也受到崇拜。在这些吠陀的不同部分,这些神明都被尊为至高无上,与希腊神话相似,吠陀神明也经历了他们自己的至高无上之战。在吠陀时代之前,伐楼那是宇宙的至高主宰;然而,在吠陀中,他被因陀罗取代为众神之王。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发生了变化,因陀罗的力量被其他神明,如毗湿奴和湿婆所篡夺,而他们又后来被纳入后期印度教的一神论哲学框架中。 诸如 Ekam Sat, Vipraha Bahudha Vadanti(真理唯一,尽管智者们认知其多元)等印度教短语提供了进一步证据,证明吠陀时期的民众已认识到超越众多神祇个性的根本统一性。

基于这种一元论、一神论与多神论的混合,马克斯·穆勒认为万有神论(henotheism)是吠陀印度教最合适的分类。然而,万有神论这一术语是否充分涵盖这些复杂性,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该术语可能低估了纯粹一元论的思想,这种思想甚至在早期《梨俱吠陀》中也能识别,尽管随着《奥义书》的出现,印度教中出现了明显的一元论和一神论运动。

虽然印度教的吠陀时期最符合缪勒所理解的万有神论,但更微妙的表现形式的万有神论可以在后来的传统中辨别出来。中世纪印度教随着本质上的一神论虔诚(loving devotion)运动的兴起,出现了敬拜派别。称为《薄伽梵往世书》的经文的兴起,专注于特定的神,如湿婆和毗湿奴。这些经文虽然承认其他神祇的存在,但认为他们所选择的特定神祇往往是优越的,但源自一个主要来源。因此,不同的敬拜传统对各种神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争论,例如,有些人坚持湿婆比毗湿奴更优先,反之亦然。Advaita Vedanta 运动、瑜伽哲学和印度教某些非二元怛特罗学派中的极端一元论者似乎排除了将印度教归类为万有神论的可能性。然而,流行的印度教广泛以敬拜印度教三位一体——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中心,这些神分别在一个存在循环中代表创造、维护和毁灭。 今天,女神崇拜(shakti)已经取代了对布拉马(Brahma)的崇拜。再次证明,“henotheism”(单神崇拜)是一个灵活的术语,可以用来澄清像印度教这样庞大而多样的宗教体系中的模糊之处。

万有神论的意义

万有神论是宗教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因为它对那些可能被笼统地归为一神教或多神教信仰形式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它为那些崇拜多个神明但将其中一个神明提升为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社群提供了一个分类标准。“万有神论”这一术语尤其有助于理解基于叙事将一个神明置于其他神明之上的古代宗教和神话体系。该术语具有历史意义,因为当代许多主要的宗教体系都经历了万有神论思想的阶段。尽管泰勒提出宗教从“简单”多神教发展到更发达的一神教,并将万有神论视为中间阶段的理论已被普遍拒绝,但它仍然是宗教论述中的一个重要类别。

参考文献

  • Mico, Vincent. “罗马神话。” 检索于 2006 年 3 月 17 日。
  • “Varuna。” 神话百科在线。检索于 2006 年 3 月 10 日。
  • “Indra” 神话百科在线。检索于 2006 年 3 月 10 日。
  • “万有神论。” 宗教百科全书 ,由 Mercia Eliade 编辑。纽约: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87 年。
  • “《诺斯底主义的宇宙观:诺斯底主义的简要概述》。 2006 年 3 月 10 日获取。
  • 史密斯,马克·S. 《神的早期历史:古代以色列的雅威与其他神祇》,第 2 版。密歇根州大急流城:Wm. B. Eerdman’s 出版社,2002 年。
  • “一神论。” 大英百科全书 。2006 年 3 月 25 日获取。

最初由新世界百科全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解... 众所周知,关羽在历史上以其卓越的武艺和赫赫的声名著称。然而,尽管他在战场上叱诧风云,关羽一生中仍然对...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最初并没有计划进行西征,他原本只是希望通过与西方各国开展贸易,获得异国的商品。为了实现这一目...
原创 六... 六十年代日本的广告,自然是大打美人牌。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随着...
原创 杨... 说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像驰骋疆场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的唐太宗、以及征服广袤土地的元朝忽必烈,大家都耳...
原创 三... 三国时期,哪个地名最为出名其实很难一概而论。从黄巾之乱爆发到三国归晋的这段百余年的历史,战火的焦点随...
原创 民... 东南五省联军,也被称为东南军,是民国时期,由直系军阀孙传芳领导的地方部队。由于这支军队主要由浙江、福...
原创 不... 从小时候老冯看的经典电视剧《还珠格格》,到后来一些广为人知的剧集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如今的《如懿传...
原创 明... 头条创作挑战赛“土木之变”标志着盛明转向中明的关键转折,同时也是明朝军事战略由主动出击转为依托九边防...
原创 1... 前言:光绪四年六月(1878年),清朝钦差大臣完颜崇厚奉旨前往沙俄,任务是就新疆伊犁被侵占问题展开交...
原创 你...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几乎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但仍然有些谜团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带给我们一种尚未...
原创 盘... 中华历史悠久长达五千年,几乎每个朝代都曾出现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然而,在那些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领中,...
原创 刘... 《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记载了建安十九年刘备自任益州牧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助手(股肱),法正担任谋...
原创 后... “神话故事的背后,往往掉落着许多历史的碎片。”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不仅充满梦幻色彩,它们也是古代劳动人...
原创 美... 在全球民族的更迭和消亡中,武力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美国对待印第安人的做法便是如此,这个号称“...
原创 1... 14年前,来自中国宁波的女孩拉姆,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心,踏上了前往非洲支教的征途。这段旅程不仅改变了...
他一娶黄宗英,二娶上官云珠,三... 1916 年,程述尧生于山东济南的望族,祖父为前清举人,父亲任职津浦铁路,家中在济南府的宅院占去半条...
原创 从... 在头条创作挑战赛封控的四十多天里,我没事就翻阅史书,偶然在《汉书·武五子传》中看到一句话:“巫蛊之祸...
原创 日...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点,天皇发布的《终战诏书》通过日本广播电台向全国传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六棱梅瓶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六棱梅瓶:瓷艺巅峰的文化瑰宝 在元代青花瓷器的璀璨谱系中,鬼谷子下山题材的器物因其深...
原创 汉... 汉中之战,标志着刘备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后,与曹操的一场巅峰对决。这场战斗的规模极其宏大,刘备动用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