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位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品味古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生,所求者唯学与交友而已!话说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晋升为检校太尉,他决定向徽宗请求,前往辽朝一行,打算寻找一些潜在的机会。正巧,宋朝正派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前往辽国送贺,祝贺新春,徽宗破例,决定让童贯担任副使,随郑允中一同出使辽朝。
1. 童贯出使辽国
数日后,童贯带着辽朝君臣的轻蔑和嘲笑(当然,也带回了天祚帝的礼品)回到了宋朝。他的这一趟出访,虽然没有得到太多实际的收获,却为日后的局势发展埋下了伏笔。
2. 马植的灭辽策略
马植第一次拜见童贯时,是否已经提出了“联金灭辽”的战略呢?关于这一点,历史学者们众说纷纭。根据《宋史》的记载:童贯与马植初次会面后,深感其才,便将马植带回宋朝,并改名李良嗣。此后,马植献策道:“女真对辽国有着深深的仇恨,而天祚帝荒淫无道,本朝若派使者从登州、莱州出海,结盟女真,共同攻打辽朝,辽国必亡。”这番话令徽宗深感兴趣,并且在接见后,任命李良嗣为秘书丞,将其升迁至龙图阁,最终赋予了他对燕地的讨论权。
然而,这段记载的确存在一些矛盾:政和元年时,从登州、莱州出海北上,必定会与辽东的契丹军队发生接触,而此时女真尚未与辽朝彻底翻脸。再者,马植如何能够知道女真会选择先发制人,且一定能占领幽云十六州呢?这一点历史记载并未作详细说明。
3. 李良嗣的归宋之路
李良嗣的归宋之路可谓波折重重。最终,他与宋朝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于四月一日夜间,偷偷越过雄州辖区的白沟河,踏上了大宋的土地。李良嗣避开了辽朝边军的巡逻,在夜深人静时成功偷渡。当他和家人顺利进入宋境后,他并没有立刻得到官方接纳,而是选择暂时观望辽朝对一名光禄卿失踪的反应。
4. 李良嗣的联金灭辽策略
当李良嗣最终见到徽宗时,徽宗直接问及他此行的原因。这一问题,显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李良嗣带来的密信早已阐明了“南归圣域”的缘由,但他真正的意图显然更为深远。当徽宗坐定后,李良嗣当即向他报告:“天祚皇帝荒淫无道,疏远忠良,任用小人,百姓苦不堪言。而女真阿骨打已逐渐强盛,辽国岌岌可危。若陛下早日出兵,必能以顺伐逆,恢复失土。”李良嗣的言辞激动了徽宗,他立即决定接受李良嗣的建议,并赐予他赵姓,任命他为秘书丞,不久又升任龙图阁,主持万寿观。徽宗的头脑一热,做出了这一系列决策。
5. 李良嗣的深远影响
然而,李良嗣的言辞和建议,最终引发了宋、辽、金三国版图的彻底改变。宣和年间的君臣们在一系列荒谬和失策的决策下,最终导致北宋灭亡,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大灾难——靖康之耻,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宋朝自此踏上了万劫不复的道路。
(正文完)
如果你对历史有任何兴趣,或者想探讨更多关于历史的话题,欢迎私聊我,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会第一时间与大家互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