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明第一世外之人:助朱棣夺帝位创盛世,被称黑衣宰相!
迪丽瓦拉
2025-09-21 08:04:06
0

在元朝末期和明朝初年,有两位和尚,一个最终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而另一个则成就了另一位伟大的帝王——朱棣。他便是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角,姚广孝。姚广孝,一个来自寺庙的方外之人,为什么会选择投身尘世、帮助朱棣篡位?他又凭什么以文臣的身份进入明祖庙?本期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姚广孝本名天僖,法号道衍,是明朝初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佛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名字“姚广孝”其实是由朱棣所赐。姚广孝出生在江苏长洲(今苏州一带),他的祖上世代行医,家境并不富裕。姚广孝并不甘心于继承父辈的医疗事业,因为即使接手了家业,也未必能过得更好,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因此,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就选择了出家为僧。当时正值元末战乱,百姓生活艰难,而和尚的日子却相对安稳,至少不愁吃饭。

朱元璋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出家,但姚广孝的生活相对轻松。长洲地处富庶的江南地区,比其他地方生活条件好,姚广孝不必为生计奔波,反而有更多时间潜心学习。这段时间,他汲取了大量的知识,这也为他日后有所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姚广孝不仅拜禅宗的智及大师为师,学习佛学,还向道士席应真请教,钻研阴阳五行、相术占卜与兵法谋略。可以说,这位和尚不仅精通佛法,还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家思想,成为了当时少见的全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姚广孝意识到,只有投身于朱元璋的事业,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这一选择,恰如当时著名相士袁珙所言。有一次,姚广孝在嵩山游历时遇到袁珙,袁珙立即指出姚广孝的独特气质,说他“三角眼,看似病虎,但天生嗜杀,必有大成就”。袁珙的这番话,让姚广孝更加坚定了投身朱元璋事业的决心。

不过,姚广孝并未马上得到朱元璋的赏识。洪武八年,朱元璋召集天下精通儒学的高僧赴京校注经典,姚广孝也受人推荐来到京城。然而,朱元璋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和尚并未给予关注,姚广孝最终仅得到了一件僧衣,被送回了家。若是朱元璋当时看中了姚广孝,后来的靖难之役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然而,姚广孝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耐心等待机会。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再次召集高僧诵经超度。这次,姚广孝再次来到京城,并且巧遇了自己的伯乐——燕王朱棣。两人一见如故,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关系。于是,朱棣决定将姚广孝留在自己身边,共同谋划未来的蓝图。

加入朱棣的阵营,仅仅是姚广孝实现自己抱负的第一步。随后的道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根据史料记载,姚广孝跟随朱棣来到北平后,先是担任了庆寿寺的主持,然而他与朱棣的私交却非常密切。姚广孝不仅为朱棣讲解治国理政的策略,还常常灌输给朱棣一个信念:他注定是大明的未来之主,未来的皇帝。

刚开始时,朱棣心中犹豫。毕竟当时太子朱标健在,且朱元璋身体尚算硬朗,自己似乎离皇位还遥不可及。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不久,太子朱标因病去世,朱元璋将太子之位传给了年幼的孙子朱允炆。这位年轻的皇帝显然缺乏统治能力,朱棣心中不免生出不甘之情。

此时,姚广孝开始在一旁煽风点火,暗示朱棣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保住大明江山,带领国家走向光明的未来。他不仅单独劝说朱棣,还邀请了著名的相士袁珙等人一同为朱棣打气。渐渐地,朱棣信心满满,开始秘密积蓄力量,进行兵员训练,并在北平建立了庞大的兵工厂。朱棣深知,如果要夺取皇位,必须抓住时机。

终于,建文帝朱允炆在登基后进行了一系列削弱权臣的举措,朱棣与姚广孝终于得到了机会,开始谋划反叛之事。靖难之役时,朱棣的大军在北平起兵,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令士兵们心生忌惮,认为这是一种不祥之兆。这时,姚广孝却振奋军心,告诉大家风雨是祥兆,飞龙在天,风雨相随,瓦片掉落预示着黑瓦将变成黄瓦——暗指朱棣的成功之路即将到来。这番话大大鼓舞了士气,最终大军得以顺利出发。

姚广孝年事已高,留在北平与朱高炽一同保卫后方。靖难初期的战况并不顺利,朱棣大军屡遭重创,几位大将接连阵亡。无奈之下,朱棣向姚广孝求助。姚广孝冷静分析,建议朱棣放弃攻占其他城市,直接进攻兵力空虚的南京。果然,朱棣的军队轻松突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最终在姚广孝的帮助下,朱棣成功登基,姚广孝也实现了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梦想。

此时,姚广孝已经年过七十。从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在他的一生中,名利曾是他不断追求的目标,但当朱棣登上皇位后,姚广孝对荣华富贵似乎并不看重。他拒绝了朱棣给予的宫殿、美女、金银财宝,甚至在回乡时将财富分赠给亲朋。他依然穿着僧袍,只在上朝时穿上朝服,朝中因此流传着“黑衣宰相”的说法。

姚广孝在自己的寺庙中度过晚年,过着修习佛法、参禅打坐的生活。他最终担任了太子少师一职,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并参与了《永乐大典》和《太祖实录》的编纂工作。最终,在永乐十六年,姚广孝在庆寿寺圆寂。

姚广孝虽然一生曾追求名利,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鼓动朱棣发动靖难,但他最终能成功归隐,抛却荣华富贵,回归本源。他的功成名就后,已不再追逐权力与财富,视这些为过眼云烟。他的身后,也正因有他,才有了朱棣的永乐盛世。那么,对于这个一生矛盾重重,却始终追求自己理想的和尚,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皇... 唐朝在推翻隋朝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强大到几乎无敌于天下。古...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英雄人物。像袁绍、孙坚、公孙瓒...
上海首次系统展示古滇国考古发现... 中新网上海11月18日电 (李秋莹)你是否听说过古滇国?无论是《史记》中寥寥数语勾勒的传奇古国,或是...
原创 唐... 李世民和武则天在唐朝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虽然两人曾是夫妻,但李世民却并不喜欢武则天,甚至他们之...
原创 她... 在中国古代,投胎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若投得好,就能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若投得不好,便注定一生贫...
原创 魏... 《——【·前言·】——》 安陵是战国末期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国,四面被强敌包围,国内没有强大的军队,外面...
原创 他... 历史上,关羽以“刚而自矜”著称,甚至连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都曾看不起他,认为他不过是个“老卒”罢了。但...
原创 中... 中华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根据历史记载,目前中国共有五千多种姓氏,这些姓氏经过...
原创 嘉... 在皇帝的眼中,严世藩和海瑞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两者之间不可能进行比较。并且,也不是因为某人冒犯了皇帝...
原创 刘... 1. 下令杀樊哙 最近,天气一直不太好,阴云密布,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仿佛随时可能迎来一场暴风雨。...
原创 自... 自古以来,山东和山西就有着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说法。《汉书》早有记载,这句话不仅总结了两地的文化特点...
原创 一... 1949年1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决定将西北、中原、华东和东北的四大野战军分别命名为一、二、三、四野...
原创 原... 在古代,一个朝代走向灭亡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比较尴尬的原因是皇帝不能生育,导致了继承人问...
原创 周... 在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出色的将领和政治家,同时,也有一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女性人物,如貂蝉、...
原创 摆...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幕。在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追兵,采取了一个大胆的策略...
原创 在... 在蒹葭关之战中,张飞与马超的对决是一场非常精彩的战斗。两人激烈交战了220多回合,始终没有分出胜负,...
原创 中... 11月14日,我在《》一文中谈道,中国完全可以在美国及西方反对的情况下,根据联合国的法律条文单独对日...
原创 原... 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的关系非常复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一直在不断变化。不过,尽管如此,还...
原创 历... 近日,琉球地区出现引人瞩目的新动态,“琉球有事,就是有事”这类曾难以想象的标语竟被公然悬挂。这一变化...
原创 清... 从西晋时期开始,皇室的封王制度出现了亲王和郡王的区别,一字王通常等级较高,二字王则较低。因为一字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