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位开国中将名气不大,武功却极高,一战让许世友大呼佩服
迪丽瓦拉
2025-09-22 00:02:25
0

在我军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将,他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经历丰富多彩。他自幼便开始习武,并在湘江岸边与白匪展开激烈的搏斗。在这场较量中,连许世友这位武功高强的大侠也忍不住为他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其英勇。

他还是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但在撰写战斗报告时,他故意将自己的名字从中省略。这一举动,显现了他那种低调谦和的性格。

他在战场上披荆斩棘、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从未败绩,甚至有着“无伤纪录”的传奇。然而,建国后的他却意外地成了被视为“杂牌军”的司令,并且还成为了“包工头”。但他最大的功绩却没有张扬,依旧低调谦逊。然而,这种“低调”的功劳却永远震慑着敌人,为祖国的安宁保驾护航。

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正是孙继先中将。

孙继先于1911年出生在山东曹县,这个地方自古流传着浓厚的武术氛围。正是如此,他从9岁便开始习武,一直练到16岁,所学的正是杨家棍法。与许多人不同的是,孙继先的基础训练方式极其独特。他的训练内容之一便是刨坑——这种练习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三个月内,他用左臂将泥土从头部左侧推到背后,而接下来的三个月,他又变换了方向,用右臂进行同样的训练。正是从这单调而艰苦的“刨坑”练习中,他练就了让敌人畏惧的高超武艺。

19岁那年,孙继先加入了国民党26路军,成为了一名二等兵,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命运的安排似乎特别巧妙,孙继先不曾料到,二十几年后,他竟然回到了自己曾经从事的“老本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26路军的将士们纷纷请求上前线抗日,但蒋介石不仅未予批准,还将他们派往江西进行“剿共”。这也引发了著名的宁都起义,26路军的17000多名将士在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的领导下,最终投身了红军,孙继先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孙继先被调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的营长,成为了全军的先锋力量之一。红一团以其勇猛著称,而孙继先所在的第一营更是承担着冲锋的重任。在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时,孙继先带领队伍仅用三个小时便迅速解决战斗,为后续大部队打开了前进的缺口。

12月,为了掩护红军中央纵队渡过湘江,孙继先带领全营与敌人展开了血战。在弹药用尽后,他手握大刀,奋力杀向敌阵,誓言不让敌人有活路。战斗至最后,他的刀锋已经锯齿斑驳,衣服满是敌人的鲜血。这一壮烈事迹迅速传到了许世友耳中,许大侠也感慨万千,称赞道:“孙继先真是厉害!佩服,佩服!”

到了1970年代,孙继先已经是济南军区的副司令员。在一次出差南京时,和许世友司令员重逢,许司令终于有机会与孙继先切磋一番武艺。两位老战友仅过了七八个回合,外人看得一头雾水,但他们心照不宣。这场“较量”也成了许司令的执念,直至今天,这段往事依然令人感慨。

1935年1月,在突破乌江时,突如其来的急流把首批勇士冲走,且牺牲了一人。面对急迫形势,孙继先挺身而出,带领30余人乘竹筏勇敢过江,为红军争取了宝贵时间。

4月,红军进入云南后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没有地图。但不久后,孙继先率队俘虏了一辆敌军的运输车,车上竟然载着20多份龙云赠送给薛岳的云南军用地图。毛主席听闻后高兴异常,称这次“战利品”比任何武器都重要。

1935年5月,蒋介石派遣飞机在大渡河畔散发传单,威胁红军必将重蹈石达开覆辙。孙继先带领第一营占领了安顺渡场,并意外地找到了唯一的一只小船。却由于一些疏忽,他未按照约定的信号点燃火把,令刘伯承和聂荣臻两位领导十分焦急,但他们很快为士兵们送来了食物和休息,确保次日的战斗顺利。

5月25日清晨,孙继先从最能战的2连中挑选出17名精英,组成渡河突击队,进行大渡河的强渡作战。战斗中,李德才和赵章成等神枪手和神炮手为其提供了火力支援。孙继先带领队伍与敌军激战,成功突破防线,建立了前进阵地。

不过,奇怪的是,《战士报》刊登的报道只提到了17名勇士,孙继先的名字被故意省略。尽管如此,他并不在意荣誉的归属,反而觉得牺牲的无名英雄值得更多关注。他的谦虚与宽广胸怀,令同袍们深感敬佩。

长征胜利后,孙继先继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1949年,他升任为三野22军军长,带领部队成功渡过长江,实现了自己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梦想。但他也没料到,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会面临更加棘手的挑战。

1950年底,正在华东剿匪的孙继先接到中央调令,前往南京与刘伯承老总见面。当时,刘老总要求他担任军事学院的副主任,负责战史教授工作。孙继先虽然文化水平有限,但为了新任务,他毅然接受了挑战。在“鼓励”下,孙继先首次站上讲台,虽然紧张,但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以生动的故事和清晰的思路赢得了满堂掌声。

1955年,孙继先晋升中将。1957年,他结束了六年的教职生涯,前往朝鲜担任志愿军20兵团副司令员。然而,三个月后,他突然接到新调令,再次返回国内,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任务。此时,领导让他投身导弹事业,这个转型让孙继先倍感吃惊,但最终他顺利承担了这一艰巨任务,带领团队筹建了中国首座导弹试验基地。

孙继先以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坚韧的毅力,将基地建设完成。1959年,面对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纷纷撤走,他却凭借个人魅力和智慧,成功实现了国产导弹的试射。1960年,第一枚国产地对地导弹“东风1号”成功试射,标志着我国导弹事业的起步。

虽然孙继先的贡献鲜为人知,但他为国家导弹事业的立下了赫赫战功。1990年,孙继先中将逝世,然而,他为祖国的革命与国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仍将被历史铭记,永载史册,与祖国的未来同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八... 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我们,几乎很难真正体会到饥饿的滋味。如今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生产力...
三国演义中吕布厉害还是赵云厉害... 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方天画戟挥动风云变色,吕布如战神般的身影,似乎早已被世人刻入三国武将的神坛之上...
原创 司... 1948年,正在进行的新保安战役进入了关键时刻,第三纵队的司令员郑维山与政委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形...
原创 周... 大家应该都熟悉《三国演义》中周鲂断发诈降曹休的经典片段。在这段故事里,主要人物是周鲂和陆逊,但实际上...
原创 要... 在中共与蒋介石对阵作战的22年中,中共一直处于弱势,蒋介石和国民党一直高高在上。在解放战争之初,国民...
博物馆巡礼|邯郸邺城博物馆:三... “号”外的话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
口述史与摄影 Alexander Freund and ‎Alistair Thomson (eds.), Ora...
原创 被... 李琩曾经离皇太子的宝座如此之近,几乎能触及,却依然眼睁睁地看着它从自己的指尖滑走。他不禁感慨:有一种...
走进西安杜甫纪念馆:探寻诗圣的... 在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隅,静静矗立着意义非凡的西安杜甫纪念馆。它宛如一扇穿越时光的门户,开启它,...
原创 黑... 四百多年前,当欧洲商船在非洲海岸游弋时,没人想到这会开启人类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从16世纪到19世纪,...
原创 战... 前言 24岁,你在干什么? 是刚踏入社会,为三五千的工资发愁?还是在格子间里,被PPT和KPI折磨...
原创 名... 郑钦安(1824年-1911年),出生于四川邛州,是清代极负盛名的伤寒学大师。他一生专注于疑难杂症的...
原创 印... 地理因素与德干征服的难题 由于地理障碍,德干地区的征服长期以来都是那些已经统一北印度的统治者们面临...
原创 汉... 西汉开国以后,发生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 据史书记载,当时天下刚刚平定,刘邦也稳稳坐上了皇帝宝座。...
原创 魏...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教育起源悠久。广义上,家庭教育涵盖了思想道德培养、各类知识文化传授、基本生活技能训...
原创 美... 有个美国越南裔小伙最近发表了一番言论,谈起了他对美国华裔的一些看法,特别是那些90年代以前移民美国的...
原创 秦... 秦国,源自嬴姓,是西周时期周天子所分封的一个附庸国。东周初年,秦国凭借在西周王城镐京遭犬戎攻击时派兵...
原创 河... 头条群星10月榜:历史中的河南——一位断案如神的县长 在河南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一位县长,凭借着他...
原创 陈... 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之后,东北战场的攻守局势发生了显著变化。 1947年5月,我军发动了...
原创 精... 文 | 侯博士的笔记 编辑 | 侯博士的笔记 自古以来,华夏大地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数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