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勇猛无比的将领,虽然他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多少存在感,关于他的记载也非常简略,常常仅仅是“今天去哪里打仗,明天又去哪里作战,今天打败了谁,明天又征服了哪支敌军”,内容简单且单调,但这位将军的战绩却异常辉煌。
尽管史料对他的描述简单、稀少,但他一生所取得的战果却非同凡响。他从未在战场上遭遇失败,无论是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还是后世尊称为“武圣”与“武财神”的关羽,都曾在他的兵锋下吃过苦头。他是曹操麾下最早崛起的猛将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令敌军闻风丧胆的“战神”级人物。
这位名声虽然不大,却实力惊人的三国战神,就是乐进。
乐进,字文谦,原籍东郡卫国县。后来,随着建安十七年行政区划的调整,东郡卫国县被划归魏郡;到了黄初二年,魏郡东部的卫国县又改属阳平郡。最终,乐进被认为是阳平郡卫侯人。虽然名气不显,乐进却早早投身于曹操帐下,成为曹魏开国的元老级功臣之一,与张辽、徐晃、张郃、于禁齐名,被誉为魏国“五子良将”之一。但不同于其他四位名将,乐进的战绩更加突出——一生战无败绩。
虽然乐进早早跟随曹操,但起初并未获得重视。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乐进的外貌平凡,身材也偏矮,不够高大威猛。曹操本人外貌也算平平,但他对部下以貌取人,这一点显然是他的失误。
大约在楚平元年左右,曹操在陈留起兵时,派乐进回故乡招募兵员。曹操对这次募兵几乎没有期待,但乐进却凭借自己的责任心、韧劲和勤奋完成了这次任务,令人刮目相看。他一口气招来了上千人,这令曹操非常高兴,于是马上提升乐进为军假司马和陷阵都尉,从此开启了乐进征战沙场的职业生涯。
乐进不仅勇猛善战,更有一项独特的技能,叫做“先登”,意指身手敏捷如燕,能翻墙入城,抢先冲阵斩敌。他不仅是前线冲锋的肉搏战士,还兼具刺客般的迅速突袭能力,常常趁敌人还未反应过来,就已杀入敌阵背后,使对手措手不及。
乐进的实力让许多三国名将栽了跟头,比如吕布、张绣、张超、刘备、袁谭、淳于琼,甚至关羽都在他手下吃过亏。吕布尤被他打败过两次。虽然乐进通常以副将身份出战,但他在战场上的凶猛却不受职位限制,战无不胜。
如果要用东北话形容乐进的勇猛,只有一个字能说明:虎!不仅凶猛,还极为迅捷。他的狂暴与迅速,使他总是抢占先机。
兴平元年,乐进随曹操攻打濮阳,教训了吕布;又去雍丘讨伐张超,再次击败敌军;之后又在苦县攻克桥蕤,所向披靡。曹操虽有时失误,但乐进总是冲锋陷阵,未曾败绩。
乐进犹如曹操军中的“坦克”,猛而快;虽有刺客技能,但多半正面冲锋,跟随曹操作战越发得心应手,曹操也越看越喜欢。每次战役结束,乐进都被封为广昌亭侯,名声渐长。
建安三年,乐进随曹操征讨张绣,在下邳包围吕布,并击败吕布麾下另一支队伍。这是乐进第二次打败吕布,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战力。建安四年,乐进又在射犬击败眭固,随后攻打刘备,连战皆捷。无论面对何种敌军,乐进总能打得对方落花流水,曹操封他为讨寇校尉。
乐进真正扬名立万,是在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大战,乐进与于禁一同从黄河背后突袭袁绍别营,所向披靡。他一路斩敌数千,烧毁袁军屯聚三十余处,俘虏数千人,还降服二十多位袁绍将领,其中就有何茂、王摩。乐进行军如风,作战果断,是曹操军中的猛虎。
但让乐进名声大噪的,还是他在官渡战场火烧乌巢时,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淳于琼虽在《三国演义》中被描写成酒囊饭袋,但正史记载他是汉灵帝时期的西园八校尉之一,袁绍麾下重要将领,勇猛善战。淳于琼之死,源于袁绍的昏庸和错误指挥,导致袁军大败,许攸投降曹操,官渡之战由此逆转。乐进则借此战一战成名,被誉为“先登猛将”。
建安九年,曹操追击袁谭、袁尚,乐进随军出击,在黎阳斩杀袁军大将严敬,袁军大将数量已稀少,乐进升为游击将军。袁谭、袁尚退守邺城,城防坚固难攻,曹操采纳谋士郭嘉建议暂缓攻城,待敌内乱自破。
这段时间,乐进却未闲着。他被派往青州镇压黄巾军,平定乐安郡。完成后迅速回归曹操麾下,跟随包围邺城,并一路追击袁谭,直到南皮。南皮城防坚固,乐进施展“先登”绝技,成功先登攻占东门,大败袁谭。袁谭在混乱中逃脱,乐进继续追击至雍奴,再破敌军。乐进势如破竹,令曹操笑逐颜开。
建安十一年,北方袁家势力覆灭,曹操一统北方。曹操上表汉献帝,盛赞乐进、于禁、张辽三人武功盖世,勇猛无敌,指挥有方,严明纪律,忠诚正直,是军中中流砥柱,理应赏赐丰厚。于是,于禁封虎威将军,乐进封折冲将军,张辽封荡寇将军。
建安十年,邺城破后,高干反叛,擒拿上党太守。乐进奉命北路进军,迂回敌后,攻城未果,高干顽强防守,直至曹操亲自到场才攻破壶关。同年八月,曹操征讨管承,派乐进与李典进攻,大败管承,平定海滨。
除了吕布,乐进还有一位著名对手——关羽。建安十三年,刘表去世,荆州形势动荡。曹操、孙权、刘备三方觊觎荆州。乐进受命到阳翟招兵,随后随曹操入荆州,在襄阳驻守。这里成了关羽活动的主战场。
关羽在史书中神勇无比,后世称为“武圣”,但面对乐进,关羽却未能施展神威。乐进镇守襄阳期间,多次击退关羽骚扰。一次关羽进攻被乐进与文聘合力击退,关羽大败,满脸伤痕,晕头转向。刘备为兄弟担忧,急求援兵,怕关羽被乐进拿下。此事让南郡多支少数民族纷纷投降曹魏,增强曹操势力。
击退关羽后,乐进转攻临沮、旌阳,击败刘备部将杜普、梁大,成功将刘备势力逐出南郡。
乐进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场是在合肥之战。建安二十年八月,孙权亲率十万兵攻合肥,乐进与张辽、李典一起守城。曹操临行前留下一纸密令,指示两位将军出城迎战,乐进守城不出。最终合肥守住,但乐进此次无大显身手之机。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封魏王,因乐进多次立功,赏赐五百户食邑,封乐进子为列侯,乐进升右将军。此后,乐进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至建安二十三年病逝,谥号威侯,一代战神陨落。
回望乐进一生,史料对他战绩的详细描写极为匮乏。他既勤奋又机智,英勇无比,虽累积无数功勋,却始终是副将身份,未曾独自率兵主导大战。对于他的私下生活更是鲜有记载,这大大削弱了他的历史存在感。
如果史料和后世文学能像对待关羽、吕布那样描写乐进,他或许也能成为如关羽般的“武圣”人物。
可见,想名垂青史,光靠努力和能力远远不够,还需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才能真正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