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爱满扬州。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郁达夫
1645年正月十二日,满清的悍将豫亲王多铎攻破了李自成所设的潼关防线,与此同时,另一位满清大将英亲王阿济格从陕北绕道关中。李自成意识到关中难保,急忙指挥大军撤离长安。正月十八日,两路清军在西安城下会师,几乎没有遭遇抵抗便占领了这座对李自成至关重要的城市,西安也因此成为了清军的占领区。这一失守让李自成元气大伤,失去了长久以来稳固的关中根据地,迅速从大顺的皇帝回归到流亡状态,实际已无力与清朝抗衡。此时,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已将目光转向了江南的南明弘光政权,决定大举南征。
同年二月,多尔衮指派阿济格继续追击李自成残部,并任命多铎为征南大将军,率领十万精锐南下征讨南明。多铎带兵南下,纪律严明,发布了严苛的军令:“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严格军纪,秋毫无犯。”此举迅速赢得了南明一些地区的降服。当时的南明军队,虽然曾与李自成的大顺军交战,但面对彪悍的满清军队,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南明的将领们,虽然平时有些小有作为,但在面对精锐清军时完全显得无力。在多铎的兵锋下,各地的南明军纷纷投降,其中包括河南总兵李际遇及其27万大军、睢阳总兵许定国带领的4万将士,甚至江北四镇的22万明军也全体归顺。到达长江以北的扬州时,清军的总兵力已超过六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曾经的明军降将。
1645年四月十九日,多铎的军队终于抵达扬州城下,扬州的守将是南明弘光政权的重臣史可法。当时的扬州,不仅是南明政权的最后防线,也是江南的一座繁华大都市,内有丰厚的物资和充盈的民生。然而,多铎如常派遣使者向史可法求和,但史可法却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清军的招降。多铎遇到如此不肯屈服的对手,心中愤怒不已,遂下令全面攻城,并在攻下扬州之后允许士兵尽情抢掠三天,以此激励士气。扬州的财富、繁荣以及其中的美丽女子,成为了清军挥军南下时的巨大诱惑。
四月二十四日,清军正式发起进攻,仅仅一天,强大的清军便攻破了扬州城墙。到五月二十五日,扬州终于落入清军之手。史可法被捕,尽管多铎亲自出面招降,但史可法却依旧拒绝屈服。面对多铎的宽恕承诺,史可法坚定地表示:
“我为朝廷效力,岂能为了苟活成为千古罪人!我的头可以断,但我决不会屈服。如果城池存,我便为国守;如果城池亡,便死于此地。宁死不屈,若要杀我,便一刀断我头,而非屈辱我!”
多铎见史可法决心已定,不愿让其受辱,最终以死解脱了史可法的坚持。在扬州被攻占后的几天里,清军按照诺言大肆抢掠,数十万清军士兵如狼似虎般肆虐扬州城。最初,抢夺物资、妇女,之后,这种行为迅速升级为大规模的屠杀。三天后,杀戮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扬州这座昔日繁华的都市,逐渐变成了一片血肉横飞的地狱。城中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幼,几乎没有人能幸免于难。女子遭受凌辱,男人则被杀戮,甚至连无辜的儿童也未能逃脱。
到了清军占领扬州后的第十天,扬州城内几乎已没有一个活口。曾经人口繁多的扬州,瞬间成了死寂的城市。当清军无法再掠夺财物时,多铎下令“封刀”,这场屠城才终于宣告结束。历史称之为“扬州十日”,在这十天内,扬州的平民百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屠杀,死伤人数超过了80万。扬州十日成为了满清入关后最为血腥的一场大屠杀,也深刻揭示了满清在征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极端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