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知府的家产:“三年清知府”到底多有钱?
迪丽瓦拉
2025-11-19 10:33:08
0

要是穿越到清朝当知府,算不算“人生赢家”?

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清知府”都能捞十万两,那“不清的”得富成什么样?

今天就来扒一扒清朝知府的家产真相,看看古代公务员的“隐形福利”。

(一)基本工资

清朝知府是从四品官,正俸一年才105两银子,禄米105石。

按当时物价,一两银子能买两石大米,一石大米约150斤,折算下来,正俸一年大概相当于现在的6万元。

这点钱别说养活一大家子,连师爷、仆人的工钱都不够付——总不能让知府大人自己抄公文、倒洗脚水吧?

(二)养廉银

别慌,朝廷早想到了“工资太低”的问题,于是推出“养廉银”福利。

这养廉银可比正俸多得多,根据地区贫富差异,知府的养廉银每年大概在1000到5000两之间,江南富庶地区能到3000两以上。

按购买力计算,以大米为基准,折成人民币大约多少钱呢?

180万元。

你没有看错,年薪180万。

这笔钱名义上是“补贴家用、杜绝贪腐”,但实际上更像“绩效奖金”,让知府能体面过日子。

(三)潜规则收入

但真正拉开家产差距的,从来不是“死工资”,而是那些“潜规则收入”。

首当其冲的就是“火耗银”:古代征税收的是碎银子,官府要熔铸成银锭上缴,过程中会有损耗,这“损耗”就叫火耗。按规矩火耗率是3%到5%,但知府们大多按10%到20%征收,多收的部分就成了“办公经费”。

其实就是知府和下属的“集体福利”。一个中等规模的府,一年征税几万两,光火耗就能赚几千两。

再就是五花八门的“陋规”,说出来能让现代打工人羡慕到流泪:下属知县拜见要送“拜见礼”,逢年过节要送“节礼”,夏天有“冰敬”,冬天有“炭敬”,甚至知府生日、家人生孩子都有“贺礼”。这些礼金可不是小数目,一个知县一次拜见礼就可能送几十两,十几个知县轮一遍,光过节费就能顶半年养廉银。

还有“土政策收入”:比如百姓打官司要交“诉讼费”,开垦新田要交“管理费”,甚至商铺开张、船只通行都要“意思意思”。

更绝的是“采买差价”,官府修建城墙、赈济灾民时,知府负责采购物资,报上去的价格总能比实际价高几成,差价自然就进了自己腰包。

这么一算,一个“中等清廉”的知府,一年合法收入(正俸+养廉银)约3000两,灰色收入保守估计5000两,三年下来就是2.4万两,折合现在1400多万元。

要是在江南富裕地区,或者稍微“活络”点的知府,三年捞十万两(相当于现在6000万元)完全不是问题。

这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由来。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被称为“于青菜”的于成龙,历任知府、按察使,当官二十年只穿粗布衣服,吃青菜豆腐,去世时家产只有几件旧衣服和一缸米,堪称清朝“最穷知府”。

但这样的清官凤毛麟角,大多数知府都过着“良田千亩、豪宅数座”的日子。

(四)总结

说到底,清朝知府的家产就像“开盲盒”,下限是“体面中产”,上限是“隐形富豪”,全看自己的“良心尺度”。

那些喊着“为官清廉”的,可能家里藏着金山银山;那些看似低调的,说不定良田跨州县、商铺满街巷。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家产多少,比起现代的财富自由,古代知府的“风险”也不小——一旦被查贪腐,轻则抄家流放,重则人头落地,这“高收益”背后,可是实打实的“高风险”啊!

要是你穿越成清朝知府,会选“青菜豆腐保平安”,还是“十万白银享富贵”?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担负文化强省使命 谱写三晋文脉... 如何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何让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深刻的历史之问、时...
原创 吕... 吕布兵败被俘后,为什么高顺会英勇就义,而张辽却被曹操招降呢?分析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
郝梦龄:血染南口的铁血军魂,用... 1904年,河北藁城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九岁的郝梦龄趴在油灯下抄写《论语》。父亲说:"读书人要顶天立地...
原创 被... 古往今来,因为饮食不当而死的人数不少,尤其是在饥荒时期,很多人因为长期忍饥挨饿,终于吃得过多、暴饮暴...
原创 汜... 华雄是董卓麾下的猛将,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受命迎战敌军。华雄在这一战中名声大噪,他连斩数名盟...
原创 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在华盛顿的作战室里盯着地图发...
原创 程... 程咬金三次闯祸,都是死罪,但却一步步高升! 程咬金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提到程咬金,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
AI生成历史影像,勿忘求真之本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来自东方的报道》海报 资料图片 《英雄无名》剧照 资料图片 【文艺观潮】 ...
世界厕所日,别笑!这个全球节日... “比起登月,让全人类用上干净厕所,才是更伟大的太空工程。” 看到这句话先别皱眉。你有没有想过,每天清...
原创 清... 要是穿越到清朝当知府,算不算“人生赢家”? 民间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清知府”都能捞十...
原创 刀... 对封建时代的历代帝王来说,如何保持自己的江山稳固、王位不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最令他们担忧的...
傅斯年与“大内档案” 在发现殷墟甲骨及敦煌藏经洞等中国近现代重大文化事件中,应该还包括抢救“大内档案”。“大内档案”即清代...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瓷器欣赏 宋代官窑蓝釉冰裂纹双耳扁瓶 瓶高22.7㎝,撇口,长颈,猪龙耳,丰肩,椭圆流线型腹,肩下渐收,圈足外...
古人的香囊里藏着黑科技 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呈圆球形,通体为镂空的阔叶纹样,部分纹饰鎏金。将香料放置其中,无论悬挂、手捧还...
原创 权...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业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非常危险。虽然身为皇帝可以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拥有众多...
当《诗经》从地宫中醒来:海昏侯... 中国日报11月18日13版 编者按:海昏侯墓考古十周年之际公布最新进展——秦汉时期完整《诗经》在竹简...
原创 民...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民...
原创 揭...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清朝时期的“两江”到底指的是哪里。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两江”是指江苏省和浙江省,但其...
原创 王... 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
原创 青... 在青海省博物馆三层,有一个青海考古成果展。这里以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为主题,按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