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历史观念,对于西汉的灭亡,是这样形容的:王莽篡汉。后世对历史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认为王莽是个恶人——当然,对于古代名著爱好者来说,王莽的出现频率也很高。比如《西游记》里面说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是王莽篡汉那会儿。在日本小说《平家物语》里面,也是把王莽和曹操等人相提并论的。
不过当然,我个人觉得,王莽和后世的董卓、曹操等人篡权上台,还是有个本质不同的。
那就是王莽的群众基础很强。
因为王莽做皇帝,在当时是万民所归。
我和一般的文史作者不同在于,我喜欢用科学视角来看历史。比如对于封建王朝,我觉得普遍都存在一个增熵定律问题:用在历史角度来说就是越是到王朝后期,社会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而皇帝和朝廷对这些做不到有效干预和扭转。
当然说到这我想起2023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认为明朝崇祯帝不论是否重用魏忠贤,明朝都免不了灭亡,因为明朝已经烂透了。但是当时有个网民说如果没有李自成,或者崇祯帝把农民军都杀绝了,那明朝肯定能坚持下来,然后一直持续。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历史话题圈子里,太多九漏鱼、心智不健全的群体。
其实西汉后期的情况也是如此:最起码在成帝那会儿,土地兼并就高度严重,流民群体也不断激增,各种起义频繁爆发——当然,也有网民认为,西汉此时的局面是因为汉元帝喜欢儒家,推崇儒家导致的。其实,财富分配问题以及马太效应的客观存在,是很难逆转的。所以这和皇帝认同什么思想无关——在古代世界,哪个国家不存在贫富差距?要知道,原始社会的瓦解就是因为贫富差距的产生而导致的。贫富差距导致阶级出现,阶级出现导致了原始社会瓦解。
与此同时,西汉当时对皇权的理论构建也对刘家人不利。西汉官方的说辞认为刘家人做皇帝是因为得了天命。天命也通过社会现象来传达。这个理论本来是想论证刘家人当皇帝是天命的支持,让老百姓认命。但是,西汉中后期以来社会动荡不断,导致天下人纷纷认为这应该是刘家人失去天命了。所以当时不少儒家知识分子甚至出来呼吁,希望汉朝皇帝能把皇位禅让出去,因为这是尊重天命。
这个说法最起码在汉哀帝时候就有了。所以汉哀帝一度面对压力,还一度打算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男宠董贤。
所以从那时候的舆论来说,汉哀帝以后的汉朝皇帝,在当时的社会来看,都是非法皇帝。
而偏偏那时候王莽在社会上口碑很好。儒家学者出身的王莽谨言慎行,擅长做人,所以被当时的人视为圣人。而随着王莽成为汉廷的权臣以后,眼看西汉当时社会动荡,民众也存在让西汉崩盘的预期。所以这时候,王莽的野心也随之滋生。
于是王莽授意手下人制造图谶预言,说天意让王莽做皇帝,希望汉朝皇帝退位(当时汉朝皇帝是汉平帝)。当然,汉平帝没等来得及同意就死了。后世认为是被王莽毒死的。
而平帝死后,王莽开始了篡位程序:在民意的支持下,王莽表示太子刘婴还小,如今局势动荡,而且民意主张自己做皇帝。所以自己要做摄皇帝,等到太子刘婴长大,自己再把皇位还回去。
当然,摄皇帝和太子刘婴并存了一段时间后,王莽就在民意的支持下,宣布做皇帝,改国号为新。这就是历史上的新莽王朝。
不过,新莽王朝开张以后,之前西汉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并且愈演愈烈。所以,新莽最终还是被农民起义推翻——其实如果不是王莽篡位,那么,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就是西汉了。
后世一般认为王莽是一个虚伪的野心家。但不管怎么说,王莽篡位,在当时具备雄厚的民意基础,这一点,和后世的曹丕篡汉、司马炎代魏有本质上的不同。
并且,王莽篡汉,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儒家学者以民意基础实现篡位的案例。而后世的篡位,基本上都是军阀基础上起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