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后宫中有三十六个院子和七十二位妃子,她们各具魅力,个个姿色出众。这些妃子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家闺秀,能被选入宫中,就像现在的选美比赛一样,需要经过精心挑选。历朝历代都有选女的传统,但清朝的选拔方式有些不同。
在清朝之前的各个朝代,美女的选拔范围是全国性的,毕竟只有大范围的选择,才能选出更出色的女子。而清朝则专注于挑选优秀的满洲女子,汉人女子不能参与选拔。这样做的原因很明显,就是为了保持皇家的血统纯正。
比如说,影响清朝百年历史的慈禧太后,就是在咸丰皇帝的一次选秀中被选中的。假设汉族女子也能参与竞争,那么慈禧太后的胜算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当然,保持血统的纯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血统的纯正必须要保持相似性,否则长期的近亲婚配会导致后代健康问题,清朝最后三位皇帝就是这一问题的例子。
清朝的选秀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符合条件的八旗女子必须向朝廷报备,不能隐瞒。当八旗女子达到13岁,一直到18岁这段时间,每年都要参加选秀。无论长相如何,胖瘦不一,每位女子都必须参加,是否被选上不由她们决定,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参加。
从顺治皇帝到光绪皇帝,共有九位皇帝举行了90多次选秀。被选入后宫的有200多人,而被选为宫女的人数则远远超过了妃子。古代皇帝挑选美女,百姓们都感到害怕,因为进入后宫等同于失去自由和幸福,但清朝却相对宽松一些。
如果一个家庭的女儿被选为妃子,负责侍奉皇帝,那么整个家族都会因此得到荣华富贵。如果她被选为宫女,那她的命运则显得更加悲惨,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最终的结局往往是老死在宫中。而清朝却有不同的规定:如果宫女没有得到皇帝的宠爱,或者没有被其他王公贵族看中,到了一定年龄后,她们可以退宫,去自由婚配。
什么叫“没有露头”?意思就是除了皇帝之外,其他的亲王、郡王、皇子、阿哥等都没有青睐她,那么她就只能永远做宫女。到了二十五岁之后,便可以离开宫廷,另找婚姻。
当然,命运也有幸运和不幸之分。那些被皇帝选中的秀女,可以成为贵妃,享受万众瞩目的荣耀。如果她们能生下皇帝的龙子,将来甚至有可能成为国母或太后。但这种幸运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完全取决于皇帝的身体状况。如果皇帝健康长寿,妃子们就能享受长期的宠爱和荣华富贵;如果皇帝身体虚弱,短命早逝,那么这些年轻的妃子只能被送到慈宁宫、寿安宫等专门安置她们的宫殿。
这些宫殿有一个不太光彩的名字,被称作“寡妇院”。因为这些曾经是皇帝宠爱过的女子,不可能再嫁人,为了维护皇室的威严,她们只能在宫中度过余生。她们的生活十分孤独,过着寂寞无趣的日子,再也无法自由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