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松,黄埔二期,胡宗南的心头宝。掌着整编第36军,说是军队,其实像个独立王国。擅自变阵、专打奇招,路线乱、节奏快,敌人捉不住,自己也快晕了。彭德怀说他“厉害”,不是恭维,是气得跺脚。1947年,沙家店,他被一野收拾干净。可这之前,他让解放军吃尽苦头。
1946年4月,国民党将钟松任命为整编第36军军长。这支部队成型时间短,但兵力达1.2万,辖三大旅(第28、123、165旅),堪称胡宗南手中最精锐王牌。
整编第36师不同于常规部队。钟松手下兵员构成复杂,装备集中,调动灵活,节奏凶狠,出手快,撤得更快。这种作战风格,不守军令、不讲阵型,完全是钟松“性格军事化”的写照。
1947年3月,胡宗南以“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为战略核心,出动23万兵力进犯陕北。钟松率领第36军123、165两旅,从洛川出发,主攻延安方向。牛武镇一带,他的部队连续推进,对一野造成不小损伤,成为我军西北防线上的“尖刀”。
整编第36军的行动节奏极快,经常突然换线、突袭、撤离,极难预判。彭德怀几次试图围歼,布阵刚完,钟松早已改道,甚至直接绕行沙漠进入战区,避开主力,援榆成功。这种“胡搞路线”在军中不受欢迎,但在敌军看来,简直就是不按牌理的疯子战法。
延安东南一线,解放军尝试强攻、围剿、堵截多次,无一得手。每次接战不过一两日,钟松就已转移,整编36军俨然成为一野心头最大隐患。
榆林被围之际,胡宗南急调钟松驰援。西北野战军主力设伏在预判路线。钟松却临时变更行军方向,避开伏击,绕道沙漠救援成功,使得榆林南郊守军得以喘息。这一战,解放军虽未全胜,却也摸准了钟松的“怪脾气”:不按战术教科书打仗。
这支“变态”的整编第36军,成为西北战场上悬在一野头顶的尖刺。越是不讲规矩,越难缠。胡宗南有了这把快刀,就敢放肆挥舞;彭德怀有了这个钉子,就必须提前筹谋除钉。
1947年8月初,彭德怀决心诱敌出榆林,围点打援。全线进攻榆林是假,吸引钟松入瓮是真。当时榆林守军为邓宝珊第二十二军,钟松整编36军第28旅也在其中,共计15000余人。
彭德怀兵力占优,部署精确,设伏沙家店,伺机歼敌。
钟松果然中计。他率领123、165旅北上支援。西北野战军隐伏山区,包围圈悄然收拢。8月22日凌晨,一野发动总攻,围点合围合击,火力集中,精确打击,钟松主力几小时内被切割成数股。
一线记载表明,当日我军兵力为8个旅,总计45000人,兵力压倒性优势。钟松部虽反复突围,组织数次强攻,却均被逐一压制。165旅指挥部被炸毁,123旅兵力四散,28旅被合围断粮,重武器大量损毁。
整编第36军s几乎全军覆没。数千人被俘,大量军械物资被缴获。此战不止击破敌军,还直接逆转整个西北战场战略态势,被称为“西北转折点”。
战后,胡宗南震怒,南京震动。钟松被紧急调回西安整顿残部。整编第36师名义存在,实则元气大伤,再无还手之力。
彭德怀多年后回忆此役,“三计”谋钟松:调虎、迷城、合围,步步精细,层层递进,一口气除掉西北最大对手。
此战也是我军第一次全歼胡宗南嫡系部队中最能打的一支。之后西北战线战局一边倒,钟松再未东山再起。
钟松生于1900年,浙江松阳人,黄埔军校第二期炮科毕业,1924年考入黄埔,1925年毕业留校任职。最早加入共产党,却因理念不合退党入国民党,从此踏入军旅,屡立战功。
抗战时期,钟松任第20旅旅长、第61师少将师长,淞沪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云南前线,多次对日作战,以善打硬仗著称,1938年起连升三职。
1946年,钟松凭借对战区地形、军情的熟稔,被胡宗南委以西北主攻任务。他在一年内三次与一野交战,均造成我军伤亡,战术灵活、布阵多变,极具实战能力。
然而,这样的“变态指挥官”,最终倒在沙家店。
战后,钟松调任西安警备司令。1950年出走缅甸,辗转滇西,因受冷遇,1995年死于异国。
这一生,从秘密党员,到国民党悍将,钟松打过的仗,比许多人写的战史都多。可他这一身战术、这套军法,最终还是被彭德怀三计埋于沙家店。
整编第36军也好,钟松也好,在战术上再奇,在战略面前,终究只是“迟死”的一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