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这场“玄武门之变”,很多人以为是李世民单纯的“弑兄逼父”。
但问题是,李渊好歹是开国皇帝,手握三万禁军,他为什么不立刻调兵,把这个“乱臣贼子”就地正法呢?答案很简单:他调了,但压根调不动。
皇帝的“枪杆子”,怎么姓了“秦”?
要说武德九年(626年)的长安城,表面上看,唐高祖李渊是绝对的老大,实际上军权早就“变天”了。
李世民要在皇宫眼皮底下搞政变,还不想被老爹的禁军反杀,必须控制三个要命的环节:第一是宫城宿卫,第二是京城防务,第三才是皇帝本人。
先说这宫城宿卫。李渊的禁军分南北二衙,北衙禁军负责守卫皇宫,尤其是玄武门,这简直是“命门中的命门”,皇帝上班、太子入朝都得打这儿过。
可李世民早就把玄武门的守将常何给策反了。这个常何,官面上是太子的人,暗地里却是秦王府的“卧底”。
政变当天,也就是六月四日凌晨,常何直接打开了玄武门,李世民就带着他那八百秦王府亲卫,悄悄摸摸地进了伏击圈。李渊这边呢,还蒙在鼓里,啥也不知道。
解决了“命门”,再说京城防务。这块儿归“南衙禁军”管,也就是京城的府兵,理论上这是皇帝的“野战军”,随时能调来“勤王”。
但李世民的天策府早就把手伸了进去。京城府兵的几个关键中郎将,比如敬君弘、吕世衡这帮人,早就被李世民“喂饱了”,成了他的人。
所以,最戏剧性的一幕来了。
当天,李世民在玄武门内动手,一箭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尉迟恭也结果了李元吉。东宫和齐王府剩下的人不干了,太子手下两千精锐的“长林军”,在名将薛万彻的带领下,疯了一样猛攻玄武门,要给主子报仇。
按理说,李渊这时候该调兵镇压了。可结果呢?他的“救驾”部队根本没动。
玄武门城楼上,是李世民的人(常何)在死顶。玄武门外面,本该“勤王”的敬君弘和吕世衡,非但没有帮太子,反而组织部队“隔岸观火”,甚至还反过来帮李世民砍杀太子的余党。
李渊的三万禁军,在政变那一刻,全成了聋子和瞎子。
尉迟恭的“鬼敲门”:李渊最后的体面
搞定了外围,李世民的最后一步,就是“请”李渊退位。
这时候的李渊在哪儿呢?说出来都透着一股黑色幽默。他压根不知道外面已经血流成河,正带着裴寂、萧瑀这帮老臣在宫内的海池上优哉游哉地划船呢,等着儿子们来“对质”。
突然,尉迟恭全副武装、一手提着长矛,杀气腾腾地就来了。史书记载是“擐甲执矛”,这哪是“护驾”,这分明就是“逼宫”。
尉迟恭一张嘴,嗓门比谁都大:“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经替您平了!特派我来保护陛下!”
李渊当时就傻眼了。他看着浑身是血的尉迟恭,再看看自己身边这群手无寸铁的老臣,他问裴寂:“这咋办?”
这帮老臣早就吓破了胆,只能说:“秦王功高盖世,威震四海,不如立他为太子吧。”
李渊彻底明白了。玄武门外的喊杀声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想调的禁军调不动,他最信任的大臣也靠不住了。他成了个“孤家寡人”。
他要是不“顺水推舟”,自己可能就是下一个李建成。“保命”成了第一要务。
他只能强作镇定,对着尉迟恭点头:“好,这正合我意。”
就这么着,一场血腥的政变,被粉饰成了一次“平叛”。仅仅三天后,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又过了俩月,李渊宣布“禅位”,自己当太上皇去了。
开国皇帝,为何成了“空头司令”?
李渊这开国皇帝当得这么憋屈,其实是他自己一手“作”出来的。
平心而论,唐朝能打下这片江山,靠的不是李渊,是李世民。
李渊这人,出身特别好,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孙子,世袭唐国公。运气也好,隋末大乱,他正好是太原留守,手握重兵。
但他本人的军事能力,实在不咋地。当初在霍邑之战,遇到点阴雨天气,粮食运不上来,他就想退兵回太原了。
要不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个好儿子死死劝住了他,“大唐”可能刚起步就“剧终”了。
等到了长安,李渊更不想打了,就派儿子们出去“荡平天下”。尤其是李世民,堪称“军事奇才”,薛仁杲、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大唐的劲敌,几乎全是李世民一个人平定的。
问题来了,功劳太大了,封赏就成了难题。
李渊没办法,给李世民造了个独一无二的官位:“天策上将”,地位在所有亲王之上,还允许他自己开府设官,任免官员。
这就等于,在朝廷之外,李世民又搞了个“小朝廷”。他手下的秦王府,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军功集团。
李渊也怕啊,他怕李世民尾大不掉。于是他就想搞“平衡术”:他让太子李建成处理政务,拉拢文官集团;让李世民带兵打仗,掌握军权,自己居中调停。
他还故意让李建成也去刷军功,比如派李建成出击突厥,确保关中安全,就是想给太子“赋能”,好制衡李世民。
可他忘了,军权这东西,是会上瘾的。李世民打了大半壁江山,军队上下只认“秦王”,不认“太子”,甚至连他这个皇帝的面子都不太好使。
等到李渊终于意识到危险,想削弱李世民、全力支持李建成时,已经太晚了。
李世民的军功集团,已经把触角渗透到了长安防务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玄武门那天,不是李渊不想调兵镇压,他是真的无人可调。他名义上的三万禁军,要么被策反,要么在观望,没有一支部队是真正听他这个皇帝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