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超5万日本人扎根在上海,一旦开战,将配合日本对中国“亮剑”?
迪丽瓦拉
2025-11-19 03:32:57
0

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数量不小的日本人群体,他们不是来旅游,也不是短暂停留,而是长期扎根在这里。

图 | 在上海南外滩BFC外滩金融中心附近远眺陆家嘴东方明珠塔和上海中心大厦等超高层地标建筑,都市风景独好

截止到2024年,常住在上海的日本人已经有5.2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古北、虹桥、金桥等地,其中古北最为集中,这个上海长宁区的小片区域,已经悄悄变成一个“嵌入式日本社会”。

日语招牌、日式超市、日料店、日本学校,样样俱全,有人干脆称之为“上海的小东京”。

古北早就不是短期过客偶尔工作的地方了。住在这里的日本人,有的全家迁来,有的每周往返东京,航班往返不过四千块,六小时内完成,如同横跨长三角一般。住得稳、吃得顺、买得熟,他们不用学中文,也在中国过得很自在。

图 | 上海,长宁区古北商务区一新建超高层建筑造型颇为独特,起伏收分层叠向上的体量和节节高的竹子颇为神似

日本社区的“扎根”并不是嘴上说说的。有的公寓楼整层楼都是日本人包租的,时间一长,原来的中国租客搬走了,留下的是熟面孔的日本邻居。物业服务也跟着变了,微笑鞠躬、流利的日语,气氛和东京郊区一样。

也有些地方让人感觉不踏实。在古北,便利店收日元、医院有日语问诊、地铁站的日语标识比中文还多。有日本人发帖说,在古北住了五年的时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中文。

出门说日语,吃饭点外卖说日语,生病了也可以去日语医院。这并不是临时的居所,而是真正的“落脚之地”。

图 | 日本驻华大使馆

他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建立起了情报安全屏障。日本驻华大使馆很少发出警告,在华日本人要特别注意中国的反间谍法。很多日本企业的员工被建议要低调做人,少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免被当作“敏感人物”。

事情并不简单,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说出让中国震怒的话:“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外界一下子知道了日本右翼政府的真面目藏不住了。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日本又开始军事化了,这是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一种破坏,把日本人在华的存在从商业上推到了地缘政治上。

图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上海这群扎根的日本人,一旦中日关系紧张起来,他们就是第一道矛盾的前沿。日常生活背后的文化渗透已经很明显的了。如果中国官方不加以引导、设限、管理的话,就会留下隐患。

在日军侵华战争期间,上海也曾经有很多日本人的居住区,这些街区后来就变成了战时的据点。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留下的影像,不能忽略。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也一直没变软,虽然2024年中日贸易额仍然达到2926亿美元,但是当民族情绪占据上风的时候,经济利益就无法起到缓冲的作用了。

图 | 山东港口青岛前湾港作业繁忙,场站堆放着集装箱

从网络到文学、从电影到街头,日本社会至今仍然存在不少对中国抱有敌意的人。在2022年的东京街道上也贴上了“排华贴纸”,一夜之间便铺天盖地。

古北的日式生活区有无问题?从方便的角度来讲,就是上海国际化的一种体现。但是从国家安全、意识形态、防渗透的角度看,“圈层定居”该到划清界限的时候了。

很多中国城市里,日本人的社区都是封闭式的,不说中文、不交中国朋友、不参与本地事务,只维护自己圈子。一旦出现外交摩擦或者战争的苗头,这些群体的行为就不可轻视了。

图 | 日本东京,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前排中)在首相官邸率阁僚合影

目前的日本政坛上,右翼势力乘势而起,对华政策也愈发强硬。从“我们的人失踪了”到“台海有事”,一语双关,已经演不下去了。中国要懂得防范。

不是排斥,也不是仇恨,而是一种警惕。历史教训太深刻了,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最需要警惕的是江浙沪三地,开放程度高,日人多,经济联系紧密。政府层面要设立明确的制度红线,哪些领域不能进入,哪些区域要审批,哪些行为要申报。一旦形势有变,马上进行清查、控制、处理。

图 | 日本广岛,热浪滚滚,市民撑伞出行

上海有五万日本人在里面,他们不是游客,也不是来得快去得快的过客,而是来扎根生活的。有一天大势突变的话,他们会不会成为暗涌中的一环呢?

这个问题,不应该等到出了事才去问。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只有国家强、制度明、识别早,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钟松,黄埔二期,胡宗南的心头宝。掌着整编第36军,说是军队,其实像个独立王国。擅自变阵、专打奇招,路...
原创 北... 557年正月初一,这一天不仅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还标志着一个朝代的更替。西魏的权臣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
原创 周...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周亚夫犯了几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1、用兵权压制皇权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了...
原创 从... 公元前600年,希腊哲人米利都的泰勒斯在自家小屋里逗猫。当他用琥珀摩擦猫毛时,惊讶地发现那块琥珀竟能...
原创 原...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甚至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深远。这场政变不仅震动了...
原创 大... 当年大禹带领人民平定水患后,根据山川的走势和江河的脉络,将天下分为九个大区,分别是冀、兖、青、徐、扬...
原创 玄... 唐朝初年这场“玄武门之变”,很多人以为是李世民单纯的“弑兄逼父”。 但问题是,李渊好歹是开国皇帝,...
原创 超... 上海这座城市,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数量不小的日本人群体,他们不是来旅游...
原创 2... 731遗址的阴风似乎在不断哀嚎,通道里发出嗡嗡的声音;那把曾经用来切割人体的锯骨刀依然泛着银光,刀面...
原创 曹... 有人说:“亲戚,是在某些场合不得不出现的人。” 也有人说:“富贵时,亲戚围绕;贫贱时,亲戚远离。”...
原创 精... 唐朝的军队曾经横扫四方,威震敌国,但在安禄山的叛乱中却败给了叛军。为什么唐朝曾经精锐的部队,在野战中...
原创 刘... 吕后曾经邀请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刘盈,这个故事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商山四...
原创 清...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
原创 清... 清朝时期,长白山下的乌拉衙门负责将贡品送到皇帝的面前。然而,有一位新上任的总管在送红蘑贡品时,差点被...
原创 同...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由于儿子李世民的存在,在所有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他显得有些黯淡。明成...
原创 韩... 提到我国的兵家大师,韩信绝对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人物。韩信一生未曾败北,公元前204年,在井陉之战中,他...
原创 蜀... “论功行赏”,这句老话讲的就是,想要得到奖励,就得靠真本事。三国时期,正是这样一个现实的时代,能打胜...
原创 传... 在民间的演义小说中,尉迟恭曾三次救过唐太宗李世民的命。 第一次发生在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期间。当时,...
原创 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强呢?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历史学者和普通百姓的热议。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
原创 “... 1、首先我们来谈谈诸葛亮。如果他不是长得那么帅,才华也没有那么出色,他可能就不会比庞统更厉害。我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