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灭亡后,那些清军残部去哪了?其中一支藏到1987年才被发现
迪丽瓦拉
2025-09-23 15:06:02
0

1908年,年仅3岁的溥仪在紫禁城的盛大仪式上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清朝的第12位皇帝。然而,这一切的辉煌背后,年幼的溥仪并未意识到,清朝早已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庞大帝国。长期的贪污腐败、卖国求荣已将这个昔日的强国削弱成了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导致溥仪的统治早已危机四伏。尽管如此,在他的即位之时,表面上的政权结构和数据依然让人欣慰。清朝依旧能够征收几千万两的税款,军队的规模庞大,近百万的精锐新式军队更是被视为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可是,仅仅三年后,革命党人仅凭不到800人、三个月时间的武昌起义,便使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清朝王朝彻底崩溃,成为历史的尘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清朝在短短的三年内,几乎没有打上一枪一弹就宣告灭亡?这些年,清朝庞大的军队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直到1987年,某支清朝遗留下的部队仍然被人们发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到溥仪刚登上帝位的时刻。1908年冬天,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根据慈禧临终时的遗诏,溥仪继位,成为宣统皇帝。由于年幼,溥仪并未立即开始执政,而是由光绪帝的弟弟、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担任摄政王,负责国家事务。摄政王载沣上任后,为了挽救濒临崩溃的清朝政权,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皇族对政权的控制,罢免了以袁世凯为首的汉族官员,提拔了大量满洲贵族,如载涛、载询等人,希望以此强化满族权力,压制汉族势力。然而,载沣未曾意识到,经过多年的政治操作和权力斗争,汉族官员已经不再是清朝的“附庸”,他们不仅不再单纯听从命令,更开始建立起自己在地方的强大势力。

在这股渐渐膨胀的汉族势力面前,清政府的应对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在当时,近百万新式军队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袁世凯手中,他的部队只听从袁世凯的指挥,清朝高层无法控制其军力。1911年,武汉爆发起义,清政府突然意识到即便名义上有着强大的军队,实际上却“没兵”镇压。无奈之下,清政府不得不再次请袁世凯出山。然而,袁世凯在上任后,迅速与革命党人达成协议,承诺帮助他们推翻清朝,自己则成为新的民国大总统。革命党人并不在乎新总统是谁,只要能实现推翻帝制的目标。

1912年2月12日,溥仪在外部压力下签订了《清帝逊位诏书》,正式宣布退位,标志着清朝276年的历史宣告结束,中华帝制也随之终结。清朝的灭亡并未发生在战火纷飞的血腥冲突中,而是通过谈判与协商完成的。这种独特的“王朝更替”方式,使得清朝庞大的军事力量并未像往常一样经历残酷的清洗,而是得以保存下来。

那么,这些庞大的军事力量后来被如何处理呢?刚刚成立的中华民国,经济困窘,民生疾苦,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维持军队的运转。如何利用这些“遗留军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最常见的做法是将原清朝军队纳入新的军阀体系,成为地方军阀的私兵。这种做法最为普遍,特别是北洋政府时期,许多清朝旧部成为军阀势力的核心力量。北洋军的许多成员,依旧以旧有的军事身份存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东北的张作霖。张作霖原本只是一个地方保安队的队长,但通过投靠袁世凯,他迅速晋升为北洋政府的中将,最终成为“中华民国海陆空大元帅”,一手控制了整个东北。

另一部分军队选择了脱下军装,转而成为普通百姓。辛亥革命后,由于清朝军事力量的混乱和无序,一些原清军选择了退出,回归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特别是一些八旗兵,由于装备精良、训练不足,且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最终在革命的冲击下迅速溃散,许多人在失去战斗力后,悄然改姓换名,过上了平凡的生活。

除了这些,部分军队并没有选择放弃战斗,而是继续支持革命。他们看到了旧军阀们的腐败与堕落,决定站到革命党这一边,继续为新中国的光明未来而奋斗。以萨镇冰为例,他曾经历过甲午战争,是北洋海军的老将,后期他加入了广州的国民政府,一直为中国的强大和富强而奋斗。

不过,在所有的清朝旧部中,仍然有一支鲜为人知的军队,那就是驻守在香港九龙的部队。由于清朝与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香港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而九龙则是中国的领土。为确保主权,清朝在九龙驻扎了一支军队。然而,由于两国隔绝,这支部队渐渐被遗忘。直到1987年,随着中英政府商讨拆除九龙寨时,这支驻扎了数十年的清朝部队才重新被提起,令世人惊讶的是,这支部队的士兵在数十年中依然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清朝的灭亡是由于其腐朽的政治体系,最终连其庞大的军队都反叛了。而在新旧势力交替的过程中,有人选择了投机取巧,有人安于平凡,还有一些人则选择了坚守道义。最终,在历史的车轮下,这些故事都成了尘封的往事,留给我们去细细回味与思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很多人认为,胡适始终站在蒋介石一方,支持国民党,视其为“正统”,并对共产党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然而,鲜...
原创 朱... 如果将历代开国皇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最不容易的一位。朱元璋的出身背景极为艰...
原创 正... 华夏历史长河绵延千年,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而自秦朝建立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国家多次陷入动荡,战火不断,...
张德明:建构“红色中国”——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翻译出版了一批海外亲历者所写的中共革命史著作。这些著作观察细致、视角新颖,既...
把热爱写在大地上 | 现场评论... 图为两岸媒体人在晋商博物院参访。(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荷花盛夏始,万物向美时。 “在历史...
原创 毛... 老覃在昨天发布的《1960年,江渭清大谈食堂的弊端,毛主席提出解散,他却摇头说不行》一文中提到,19...
原创 本... 从二品的布政使官员晋升通常会升任哪些职位?为什么清代官制中特别规定本省的布政使不能被列为本省的巡抚?...
原创 国... 1937年8月,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为了适应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的现实,南京军委会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经...
原创 刘... 刘备一生波折起伏,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那是公元223年的春天,他病重不起,...
原创 以... “以夷制夷”这一策略,并非近现代才开始出现。早在隋朝时期,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晟就曾巧妙地运用过这一手段...
“东方杯”第三届朗读者大赛开始... 本报讯(记者石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
潍坊青州:开展抗战口述历史采录... 连日来,潍坊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联合市文旅局、潍坊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启动抗战时期口述革命历史...
原创 朱... 朱德,大家常称他为“福将”,这一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虽然他一生参加了无数战斗,经历了无数生死关头,却从...
城记·BMW|洛阳:唐三彩,以... 如果洛阳邙山脚下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会说话,它大概会骄傲地哼一曲胡旋乐。毕竟,它背上的七位乐师,各执琵...
原创 魏... 实际上,在三国时代,确实存在着一个第四国,然而,由于诸多因素,这个国家并未得到历史的广泛认可。关于这...
从军营到工厂:一位三线建设者的... 2025年7月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三线印记寻访团采访了64厂退休的老员工徐成惠。 “我是党员,我先...
原创 武... 大唐盛世,绚烂辉煌,举世瞩目。唐朝的强大不仅让中原大地光彩照人,更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无可匹敌的威仪,...
原创 让... 249年,司马懿这位曾经长期“装死”的政治家终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他在洛水边立下誓言,表面上承诺会善...
原创 贵... 贵州,这片以壮丽山水而闻名的省份,被大山环绕,风景如画。正是在这片大自然的怀抱中,贵州大学犹如一颗璀...
原创 光... 公元1908年11月15日,紫禁城内传来了丧钟的回响。年仅三十八岁的光绪帝在瀛台病逝,结束了他短暂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