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羽人生中的最后一战——樊城之战。这场战役在三国时期非常著名,而且极为重要。对关羽而言,这场战役既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也是一次悲惨的失败。为什么说它是辉煌的胜利呢?主要是因为,战役初期关羽的表现非常出色,他的表现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从一开始的水淹七军,到随后斩杀庞德,再到曹操因战局形势而产生迁都的念头,关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展现。但这场战役之所以也被视作失败,是因为,战局后期关羽突然崩溃,最终不仅败走麦城,还被俘身死,死在一个普通士兵手下。这种极具反转的结局,对关羽来说,的确是一种耻辱。像关羽这样的人,最终死于小卒之手,实在是非常罕见,也让人唏嘘不已。
今天我们主要来分析关羽失败的原因。总的来说,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曹操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初派遣大量援军支援樊城开始,曹操就对这场战役投入了大量精力。先是派出于禁带领七军增援,后来又有庞德、徐晃等人前来增援,甚至最后张辽也加入了战局。曹操如此积极的支援,足以证明樊城在三国时期的重要性。
其次,孙权在这场战役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孙权之所以会联合吴军袭击关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关羽曾经在求亲一事上羞辱过孙权,两人之间积怨已久;二是荆州对于三国来说至关重要,谁占领了荆州,谁就掌握了战略优势。虽然荆州名义上是刘备的,但孙权早期将荆州借给了刘备,之后刘备并没有归还。孙权为了争夺这块重要的土地,决定背离和刘备的联盟,发动偷袭,最终拿回了荆州。
随着徐晃的援军与曹仁汇合,关羽攻破樊城的希望彻底破灭,唯一的选择便是撤退。当时关羽带领的主力军约有3万人,经过前期战斗的消耗,已经损失了约1万人左右,剩下约2万精兵。关羽历来爱护士兵,所以即使攻城失败,他也不应该让自己余下的精兵瓦解,而应该带着这些精锐部队安全撤退。然而,最终局面却令关羽陷入了困境,这一切的发生,归结起来有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军纪松散。
对于一个军队来说,军纪不严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而关羽在这方面犯了大错。在撤退过程中,关羽派出了一支小队去侦查敌情,但当时荆州已被吴军占领。狡猾的吕蒙遇到这支侦察队时,并没有直接采取攻击,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士兵接到荆州城,带他们参观了城内的景象。这些士兵看到的却是一个平静祥和的城市,没有战乱的迹象。由于许多士兵的家人在荆州,他们看到家园安宁,自然会放下心来,甚至对吕蒙表示感谢。结果,当这些侦察回来的士兵与其他人交流时,消息扩散开来,军心开始涣散。士兵们得知自己家人安然无恙,原本的紧张情绪也随之消失。如果关羽的军纪严明,士兵们在返回后应该立即向他报告这一情况,保持警觉,避免这些信息在军中传开,影响士气。
第二,荆州被占领带来的后果。
当荆州被吴军占领后,这两万士兵的心理受到了巨大冲击。许多士兵的妻子和孩子都在荆州,他们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全,害怕吴军会伤害他们。此时,吴军放出了家人安全的信号,这使得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大大减弱。因为他们打仗的目的,本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面对这种情况,这些士兵的斗志几乎被摧毁,战斗动力大大减弱。
第三,胜利的希望渺茫。
当时,关羽身陷困境,前方的攻势遭遇困难,后方又被孙权夺取了荆州。关羽此时进退两难,胜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士兵们也自然担心,如果继续坚持进攻荆州,可能会导致吴军伤害自己的家人,甚至让整个家庭陷入危险之中。对于这些士兵来说,如果家人受到伤害,那么为保护家园而战的意义就会消失。最终,许多士兵选择了放弃,离开了关羽,回到自己的家乡。
表面上看,关羽的失败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但从他失去荆州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步入了失败的命运。当他在自己人生的巅峰时刻,因为一些疏忽失去了如此重要的地方,最终兵败身死,实在让人感到既可悲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