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自诬与自述:聂绀弩运动档案汇编》,的确让人看罢心惊肉跳。
大概由于兴趣使然,我对共和国历史上的各种运动,尤其是和知识分子有关的各种运动,情有独钟,奈何这个领域的研究大多讳莫如深。
杨绛先生的长篇小说《洗澡》,留下了关于新中国成立后高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惊鸿一瞥,虽然这是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
武汉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这本非虚构的《自诬与自述:聂绀弩运动档案汇编》,算是填补了这个领域的出版空白,让我们后人得以从冰冷的文字和密不示人的档案材料中,得以窥见著名文人聂绀弩究竟是如何的“自诬与自述”。
说起来,这位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聂绀弩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关系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
他历任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莫斯科中山大学学员,左联上海《中华日报》副刊编辑,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编辑,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教授,皖南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桂林《力报》《野草》及重庆《商务日报》《新民报》副刊编辑,西南学院教授,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
聂绀弩历史上直接或间接打过交道的,牵涉到国共两党的不少敏感人物,运动一来,自然要向有关部门进行交代和说明。
根据本书正文部分前面的“编者的话”的说明,“本书收录了聂绀弩在1954年至1957年几次运动中的部分检查交代材料。这些材料是作者错划‘右派’问题得到改正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清理档案时发还的。原件由周健强女士收藏并提供,朱正整理成书。其中的《槛房杂记》已编入回忆文集《脚印》,其余首次见于本社出版的《聂绀弩全集》第十卷。为保持文献材料的真实性,尽量原文照录,错漏之处以[]更正或补全。作者删改之处照录,并以‘编者注’简要说明。办案人员所加的横线保留,其他符号以‘编者注’说明。”
这些材料中,聂绀弩反复交代得最多的是他和国民党大佬康泽、谷正纲、曾养甫之间的关系和交往。
康泽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的大特务,曾任国民党特务机构复兴社的中央常务干事。1948年7月,在襄樊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关入北京功德林监狱。1963年康泽被人民政府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1967年病逝于北京。
康泽
谷正纲,历任中央党部学校训育主任,训政时期立法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国农工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中央社会部长,一度兼任农林部长、内政部长,“国代”兼“国民大会”秘书长等职。1993年12月在台北去世。
谷正纲
曾养甫,1923年在天津北洋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深造。1925年初回国参加国民革命,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副委员长。1929年3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1931年12月继续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1936年后,任广州特别市市长、黄埔开埠督办公署督办兼广东省政府财政厅厅长,1938年后,任滇缅铁路督办公署督办、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兼军事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督办修筑滇缅国际公路。学者称其为“中国土木水利(交通)建设之父”“孙中山建国方略实践第一人”。1945年后,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去香港。1969年8月28日在香港病逝。
曾养甫
聂绀弩和康泽早年都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不过据聂绀弩交代,他和康泽在莫斯科时并不熟,在回国的船上才开始讲话。回国后,聂绀弩在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任职,康泽此时也调到了国民党的中央训练部,两人同住一个宿舍有数月之久。
用聂绀弩的话来说,他和康泽“确有较一般关系较为深的关系”,这当然是他在材料中字斟句酌的表述,说白了就是和康泽的关系比较好。
组织上后来知道后,就打算派聂绀弩到康泽那里,要尽量利用他们的关系,打入到敌人的内部中去。尽管聂绀弩对组织上说此事不易做成,但上级还是派聂绀弩去康泽那里试一试再说。
要策划康泽这样一个老奸巨猾的大特务,谈何容易,不过康泽对聂绀弩这个老同学还是挺够意思的,在各方面还都挺关照他的。
抗战爆发后,康泽还慷慨捐赠了二百元,帮助聂绀弩所在的“上海演剧救亡团”解了燃眉之急。淞沪抗战后,国民党败退武汉,康泽请聂绀弩下馆子,席间康泽说道,他也许要带兵,如果战死疆场,当了民族英雄,希望聂绀弩能够写篇文章纪念他。
这次较详的谈话,聂绀弩在香港时,在康泽被俘之后,曾写在一篇《记康泽》的文章里,发表在《野草》上。(上述这段交代文字的旁边,有办案人员的批语:“关系不浅”)
晚年的聂绀弩
谷正纲也是聂绀弩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时的同学,回国后的聂绀弩曾在国民党的中央党务学校担任训育员,谷正纲当时是训育主任。用聂绀弩在交代材料中的说法,“两人的关系不算太好”。
抗战爆发时,谷正纲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政治部主任。聂绀弩和一些进步作家办了一个宣传抗日的进步刊物《东南战线》,但是被当局停刊。聂绀弩便想到利用和谷正纲的熟人关系,看看是否有通融的余地,为此曾去找过谷正纲。
后来,《东南战线》还是办不下去,聂绀弩他们利用谷正纲的关系,另起炉灶办了一个《文化战士》,不过只办了两期,谷正纲还是勒令它停刊了。
聂绀弩书法作品
聂绀弩在抗战爆发后,辗转来到了广西桂林,主要的工作是编一个名为《力报》的副刊。《力报》是家私营报纸,老板是张稚琴。不知他哪来的关系,有一天请来曾养甫到编辑部来参观,和聂绀弩谈过话。
没过多久,张稚琴跟聂绀弩说,曾养甫有意请他当私人秘书。聂绀弩不置可否。后来到了重庆,曾养甫正式和聂绀弩谈了话,原来他要到昆明修滇缅公路,让聂跟着他去。
为此,聂绀弩还向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说可以跟他去,说他比康泽草包,容易搞;也还有点欧美资产阶级的派头。
聂又问有什么意思没有,周说没有多大意思,不能存什么幻想。跟他到处去跑跑,于写作上应该有用。聂说这样就没有什么去头。后来聂绀弩到底没去曾养甫那里去当他的什么私人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