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这期间,原本人数接近200万的国民党军队不断扩充兵力。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大规模收编了伪军部队,其中第2战区司令阎锡山将山西的所有伪军改编成了省防军,共有5个军、6万多士兵。到了1945年底,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已经膨胀到280个师,超过520万人。
随着抗战的结束,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困境中。全国人民都急切希望恢复经济、改善民生,加之长期的战火已经让国家经济和民众承受了巨大压力,根本无法继续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因此,大规模的裁军已经势在必行。然而,蒋介石却急于挑起全面内战,消灭华北等地的解放区,不愿意让自己的实力受到削弱。于是,他决定对各路杂牌军进行裁减,既能减少军队数量,又能消除政治上的异己势力。
经过裁军后,各省的地方实力派遭遇了严重削弱。以川军为例,抗战前川军就有30万兵力,但在抗战期间又被抽调了257万壮丁,最终仅获得了9个师的编制。大部分川军士兵被安置到了河南、苏北等内战前线。曾在抗战初期就有100个团参战的桂系军阀,战后也仅获得了第7军和整编46、48师等3个师的番号。云南省虽然一直作为大后方支持抗战,但其军队也仅获得了3个师的番号,其中第58军的鲁道源部已经投靠了中央军,而第60、93军则被调往东北,几乎没有留在云南。
相比之下,中央军在整编期间大获全胜,获得了大规模的兵力扩充。中央军不仅直接获得了44个整编师(军),另外属于东北军的4个整编师、镇嵩军的1个整编师,也基本被中央军吞并,变成了中央系的一部分。这些部队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兵员补给,完全依赖南京政府的供养。除此之外,中央军在裁军过程中,还能保持原有的兵力和装备,部分精锐部队甚至得到了增强。
为了提升作战能力,中央军还接受了美军的培训,并大量装备了美国制造的武器,这让中央军的战斗力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