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为了纪念和祭祀历代著名的武将,特意修建了一座庙宇,名为“武庙十哲”。这座庙的主要祭祀对象是姜子牙,他是周朝的开国军师,庙中还安置了其他九位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名将的坐像。接下来,我们将一起了解唐代人心中的十大兵家巅峰人物。
左列:
1、秦白起
白起,被誉为“战国杀神”,一生参加了超过70场战役,且从未败北。在担任秦国将领的三十多年中,他攻占了70多个城池,歼灭了近百万敌军。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战国时期的死亡人数大约为200万。白起最为人称道的战役是“长平之战”。在这场战役后期,赵军已经无法反击,所有投降的士兵都被白起命令活埋,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起坑杀40万赵军”事件。这一决定至今争议不断,许多人批评白起的残忍,但也有观点认为,这一举措是为了秦国最终统一大业所做的无奈选择。
2、汉韩信
韩信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早年,他因遭受胯下之辱而屡受打击,但最终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成为汉朝的重要将领。他曾用兵如神,赢得了“多多益善”的评价,并最终在楚汉战争中击败了项羽,实现了刘邦的霸业。然而,韩信也因过高的功绩引起了刘邦的忌惮。在一次宴会上,刘邦曾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答道“十万”。刘邦接着问:“那你呢?”韩信回答:“我懂兵法,当然是多多益善。”刘邦对此心生疑虑,最终让他的妻子吕雉设计陷害,韩信不幸丧命。
3、蜀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是蜀汉的丞相,更是全能型的人才。他不仅精通军事,还在内政、外交、天文地理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最著名的便是赤壁之战中的表现,他独自一人前往东吴,舌战群儒,成功促成刘备与孙权结盟;并且利用对气象的判断,巧妙地完成了“草船借箭”这一传奇故事。尽管在刘备去世后,蜀汉逐渐走向衰弱,诸葛亮依然无怨无悔地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直至去世,他也未曾越级,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4、唐李靖
李靖是隋朝末年反隋成功的重要人物,最初他曾因告密隋炀帝而被活捉,但李世民看中了他的才华,替他求情,因此得以保全性命。此后,李靖逐渐声名显赫,他平定了江南的萧铣和辅公祏的叛乱,还在北方击败了东突厥和吐谷浑。可以说,唐朝的强大版图一半是李世民所建立,另一半则是李靖所打下的。
5、唐李勣
李勣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曾率唐军攻灭东突厥,征服高丽。虽然李勣的战绩不如李靖那么显赫,但他的忠诚和智慧仍然被后人称颂。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曾对李勣的态度有所犹豫,但在询问李勣后,他最终决定起兵。李勣的忠诚和责任感令人钦佩,他一生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李勣的忠诚不仅体现在战争中,在他被贬后,他也始终尊重朝廷,表现出极高的个人修养。
右列:
1、汉张良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与韩信、萧何共同辅佐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最终建立了汉朝。刘邦曾称赞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年轻时,张良因报国仇而未能成功刺杀秦始皇,随后他开始逃亡,并在途中结识了黄石公,开始钻研兵法。随着刘邦的崛起,张良辅佐刘邦不仅为自己的利益,而是为天下苍生着想。在天下安定之后,张良选择隐退,回到了与刘邦初遇的地方,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2、齐田穰苴
田穰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人物,虽然他在“武庙十哲”中名气较小,但他的一句名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流传甚广。田穰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军事思想上,他的许多军事理论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3、吴孙武
孙武是中国古代兵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书中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孙武曾参加过一场名为“柏举之战”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3万吴军击败了20万楚军。孙武的战略思想至今仍被世界各国军事界奉为圭臬。
4、魏吴起
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他辅佐魏国和楚国,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与诸葛亮相比,吴起更擅长兵法、阵法和士兵的训练。吴起的个性较为急躁,但他有着令人钦佩的军事才能,甚至亲自制造兵器,参与战斗。他的军事思想和战术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燕乐毅
乐毅是战国后期燕国的名将,他的军事才能使他与管仲并列为那个时代的两大名将。乐毅曾率领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攻打强大的齐国,在济西之战中击溃齐军,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连克七十座城池,给齐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他未能完全攻下齐国的最后两座城,至今人们对于这一点有诸多猜测。有人认为乐毅与百姓交好,意图自立为王,也有观点认为,这一战略是燕国的整体考量,避免重蹈齐国灭宋后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