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心放
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病死在巡游途中,中车府令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对自己不利,勾结胡亥、李斯,害死了忠心耿耿的蒙恬。唐太宗李世民曾问大臣们历史上哪位将相死得最冤?在场大臣或说白起或说伍子胥,唐太宗认为最冤的是蒙恬。为啥唐太宗如此认为呢?本文专门聊聊有关蒙恬的事儿。
(一)祖上为秦立下大功
蒙氏家族的先祖是齐国人,战国时祖父投奔了秦国,因战功卓著当上高官。蒙骜数次领军讨伐韩国,均取得骄人战绩。前249年)夺取成皋和荥阳,秦在此置三川郡。次年攻占37座城。前244年夺取13座城。魏国也是蒙骜的手下败将。前242年他一口气就攻占了魏国的20座城。
蒙武的父亲也是战功赫赫。与名将王翦联手大败楚军,追击至蕲南,杀楚将项燕,大获全胜。后来率兵灭掉了楚国。公元前222年,南下灭掉百越后,秦在此置会稽郡。
在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中,蒙氏的先祖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始皇对他们非常信任和器重。
(二)报效国家功勋卓著
出生于世代名将家庭的蒙恬,从小勤奋学习,苦练功夫,逐步具有了较高的文化军事素质。有着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大军进击匈奴,匈奴被打得落花流水,被迫远遁大漠以北七百余里,在数十年内都不敢进犯汉地。
蒙恬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不仅打仗勇猛,善于捕捉战机,是个常胜将军,在治理边塞和巩固国防等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善于利用地形优势来防御敌人。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领大军进击匈奴,收复了大片土地,迁徙百姓充实边县。为巩固国防,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凭借天险,设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在冷兵器时代,万里长城的战略防御作用就不用聱述了。
他的弟弟蒙毅,也深受秦始皇的宠信,位至上卿。上卿属于秦国二十等爵制中的高级爵位,代表身份地位而非实际职务。他的具体工作是负责全国的执法。
蒙毅为人正直,严明法纪,公正不阿,从不袒护权贵,朝野没人敢去找他说情开后门。赵高还是内侍时,犯了罪,蒙毅依法判处其死刑,除去他的官职。
不知是什么原因,赵高会拍秦始皇的马屁吧?秦始皇竟赦免了赵高。估摸连秦始皇也没料到,蒙氏兄弟从此后便成了赵高的心病,赵高在秦始皇逝世后乱了朝政,使得大秦御座仅仅传到二世就断了香火。
(三)含恨而死千古奇冤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施行了不少不得人心的政策。其长子扶苏竭力阻止。秦始皇非但不听,反而把他贬到边关,让他去监督守卫边疆的蒙恬。
扶苏初到边关,十分郁闷。蒙恬经常与他谈心,劝告他,既来之则安之,守卫边疆也是件很重要的事。扶苏逐渐平静下来,主动协助蒙恬处理日常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这为蒙恬以后的含冤而死埋下了伏笔。
秦始皇死后,因扶苏和蒙恬的关系很好,赵高担心扶苏继位后,蒙恬蒙毅得到重用,对自己不利,于是赵高悄悄地把由扶苏继位的秦始皇遗诏扣下不发,封锁秦始皇的死讯,引诱胡亥篡位。
同时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迫使丞相李斯与他们合谋。假造遗诏。在假遗诏中,宣布由胡亥继位,令公子扶苏和蒙恬自行了断。耿直的扶苏没料到这是阴谋诡计,就这么含冤自杀了。
给扶苏和蒙恬送假遗诏时,胡亥立马囚禁并杀死了蒙毅,接着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蒙恬含恨死后,成千上万的部下将士无不悲愤痛切,将他的遗体埋葬于绥德城西的大理河畔,用自己的战袍兜土来造墓。那墓造得像一座山。
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寄托对蒙恬的怀念之情。那时代笔还没问世,人们只能使用竹签写字。某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逃窜的受伤野兔,其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产生出了灵感。 他回军营后,剪下捕获野兔的一些尾毛作笔来写字。由于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效果不行,他无奈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帐篷前的水坑。
过两天,他无意中看见水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变得更白了。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水坑里的水有碱性,水浸泡后兔毛去掉了油脂,变得柔顺吸水,能够用来写字了。从此以后,蒙恬制笔的传说流传开来。
补述:
王立道,明代常州府无锡人。嘉靖十四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最后,我们共同品析他撰写的《过蒙恬墓》诗:
蒙公百年后,秦事已萧条。独有甘泉道,犹闻望气招。
笔者试着用散文释意:蒙恬去世很久了,秦朝的辉煌已经烟消云散,只有他生前多次到甘泉宫的道路依然存在。如今还能看到有人在那里观望云气,期待着什么。在古代,人们相信通过观察云气可以预测吉凶或寻找贤人。这里“望气”是暗示着人们对蒙恬的怀念和对秦朝那些曾经辉煌的往事的追忆。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抒发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