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雍正是否通过篡位登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通过篡位的情节来表现雍正的登基,这一说法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曾有遗诏,表明他打算把皇位传给他的十四子。有人提出一种说法,认为雍正改动了遗诏中的“十”字,把它改成了“于”,使得原本的“传位于十四子”变成了“传位于四子”。这一说法虽然在一些历史讨论中传播广泛,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太多可信的依据。对于有一定历史知识的人来说,这种说法显然是漏洞百出的。首先,遗诏的书写既有满文也有汉文,满文的“十”字与汉字的“十”并不相同,因此想要随便修改是很困难的。而且根据清朝的行文规范,提到皇子时,必定要在“十四子”前加上“皇”字。因此即便真如传言所说,雍正将“十”字改为“于”,那么整句变成“传位皇于四子”,这句话显然不通,令人难以理解。
随着博物馆的开放,康熙的传位诏书逐渐公开,公众有机会近距离查看这份遗诏。遗诏的文笔规范严谨,字迹清晰,真伪易辨,完全没有任何修改的痕迹,这使得很多人更加相信,所谓的篡位说纯粹是后人凭空杜撰的。既然这一说法如此不可信,为什么电视剧《雍正王朝》还要支持这一说法呢?其实,这并不是因为编剧无知,而是因为他们深知民间传说的魅力,能够迎合观众的兴趣,从而提高收视率。因此,尽管历史上情况复杂,编剧还是选择用这种方式来增加剧情的戏剧性。
虽然遗诏提供了证据证明雍正并非篡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其他问题。事实上,现存于北京和沈阳的诏书并不是康熙亲自所写,而是由张廷玉代笔的。这也使得我们对于雍正继位是否符合康熙的真实意图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虽然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诏书可能反映了康熙的意图,但它们依然缺乏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康熙的心思。
康熙在选择继承人时,曾在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之间做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可以看出,康熙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然而,当康熙突然生病,回到畅春园休养时,他认为自己只是暂时的身体不适,稍作休息便能恢复。因此,他交代隆科多不要接见外人,专心静养。在这个特殊时刻,只有隆科多被允许接触康熙,二人的关系也因此变得尤为密切。
康熙的心中早已有了继承人的人选,但由于他没有时间亲自书写遗诏,他可能觉得自己没精力完成这件事,所以选择让隆科多代为记录口述的遗诏。隆科多随时关注着康熙的健康,康熙的病情应该由他最清楚。在关键时刻,隆科多肯定会询问康熙关于继承人的问题,而康熙也有可能会在这种情况下向隆科多透露自己心中的打算。
考虑到康熙并没有留下明确的书面遗诏,他在临终时可能会让隆科多召集所有皇子,面对面宣布继承人选。康熙显然曾计划过这个重要的时刻,但由于雍正可能未做好准备,担心宣布继承人可能会引发混乱,因此未能如愿公开这一决定。雍正曾宣称康熙在众多皇子面前宣布了继承人,但又说康熙的真实意图只有隆科多知晓,这前后不一致,显然是受到当时复杂局势的影响,这为理解这一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最后,考虑到康熙已经接近七十岁,这在古代算是高寿,如果他真心想让十四阿哥胤禵成为继承人,他一定会采取措施让胤禵提前回京,锻炼他的治理能力。然而,康熙并没有采取这样的安排,这间接表明了十四阿哥可能并不是他心目中的首选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