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因为多次战败,但却在一次偶然的胜利中,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如果一个将军能常年带领军队取得胜利,那无疑是无上的荣耀。历史上,常胜将军的名号并不多见,而常败将军就更加罕见了。很多人一旦打了败仗,不是战死沙场,就是被军法处置,活着回来的很少能逃脱惩罚。如果一个领导者能长期容忍部下屡战屡败,那他要么是昏庸无能,要么就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雄主。
秦穆公就是后者。他任命的大将孟明视,曾两次在与死敌晋国的战斗中全军覆没。之后,在一次防守中,他又一路撤退,丢失了多座城池。尽管如此,秦穆公始终没有责怪他,依旧信任他,并让他继续执掌军权。经过多年积蓄力量,孟明视最终带领秦军打败了强大的晋国,使得西方的戎族为之一震,纷纷臣服,秦国因此扩展了领土,奠定了日后统一华夏的基础。
秦国建国较晚,起点也非常低,最初的秦国只有一个子爵,秦穆公在平王东迁后,才得以占据西周的王畿之地。然而,这时的王畿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繁华富庶,四周都是戎族部落。秦国的祖先一方面与戎族作战,另一方面又收抚散落在关中平原的周人部落,经过几代秦君的努力,才终于在关中扎稳了根基。到了秦穆公时,秦国的势力逐渐壮大,开始有了向东扩张、征服中原的野心,而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强大的晋国。
随着晋国在小白去世后实力有所减弱,秦穆公决定实施东征计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把重任交给了几位年轻的将领,其中主将就是孟明视。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名叫孟明,从小热衷于武术和兵法,深受秦穆公的器重。然而,百里奚明白自己儿子的能力,于是劝秦穆公不要让孟明视担任主将,但秦穆公坚持自己的决定,最终让孟明视领军出征。不幸的是,孟明视在途中中了晋军的埋伏,结果全军覆没,自己勉强逃回了秦国。尽管如此,秦穆公并没有责备他,而是继续让他带兵。两年后,孟明视主动请战,誓言要为自己前次的失败复仇,继续向晋国讨伐。可惜,这一次他再次失败。
尽管如此,秦穆公依然没有对他产生任何不满,继续让他指挥军队。经过两次战败,孟明视变得更加谨慎,他开始更加专心于研究兵法,训练士兵。在与晋军的多次交锋中,为了避免敌人的锋芒,他损失了不少城池。虽然战绩不佳,但他始终坚持不懈,因此被士兵戏称为“常败将军”。然而,孟明视对此并不在意,他继续积蓄力量,在第三年再次带兵出征。这一次,他凭借一些偶然的因素,成功击败了晋军,收复了大量失地。最终,他的胜利为秦穆公的崛起铺平了道路,秦国也因此走上了统一华夏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