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恩来——指引和照耀我成长的灯塔
迪丽瓦拉
2025-09-23 16:03:24
0

周恩来,这个名字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闪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无数中华儿女心中崇高的象征。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光荣与伟大,更散发出一种温暖与亲切,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奋斗。在世界的舞台上,周恩来总理无疑是展示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标志性人物。

在共和国的怀抱中成长,我常常回忆起那些与周总理有关的片段,尤其是当我站在他的塑像前,或是站在纪念碑旁,内心总会激荡不已,激动的情感久久难以平息。每一次,都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动力与责任。

回想起自己在1950年代的求学时光,那时我还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就读,书本中不止一次让我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在“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的坚定身影。那时,他从海河之滨的南开校园走出,踏上了探索真理、救国和民族解放之路。他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那个年纪尚小的我,开始悄然萌发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梦想。

1958年,我高考时报考了南开大学——周恩来总理的母校。说实话,那时的我有些自卑,心里也不禁产生了怀疑,但我心中始终有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走进南开,汲取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力量,沿着这条伟大前辈的足迹,去追求属于我的未来。幸运的是,我被南开大学外文系(现外语学院)录取了。

初见周总理——铭刻一生的记忆

1957年4月,周总理在陪同外宾访问天津时,特意到天津的高校,包括南开大学,进行视察,并和师生们进行了集体见面。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再次亲临母校视察,这次我已经是南开外文系的学生,马上就要升入大二,积极参与了总理视察时的接待工作。

那一天,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亲自深入到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研究所、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等地,走进一个个课堂,和师生们亲切交流,关切地询问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学质量。他特别来到我们外文系一楼的教室,也就是我所在的班级,亲切地与我们交谈,并亲自检查我们朗读英语课文的发音,甚至亲自纠正,场面温馨而亲切。

总理在看着黑板上写着“又红又专”的横标时,专注地念道:“又红又专”,然后温和地解释道:“‘红’代表的是爱国的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格,而‘专’则代表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知识与技能。二者缺一不可,必须紧密结合。”这些话至今仍在我的心里回响,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总理在听完校领导的汇报后,前往图书馆东侧新开湖旁的广场,和在那里等候的三千多名师生见面。总理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讲话,提到:“你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时代、毛泽东时代,今天的环境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你们学习的内容、从事的工作、甚至你们的思想,都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看到你们的成长是令人高兴的。”

接着,总理还强调了教育革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特别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主责,而劳动则是为了丰富课堂知识,最终的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周总理的讲话让南开师生们备受鼓舞,大家更加明确了办学的方向,也坚定了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我记得在总理的讲话中,他特别提到了南开的未来,提出要在新时代中保持新的校风和教学特点,确保教育质量,培养更多能为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服务的人才。

在外交部工作后,我曾有机会在一次会见外宾时,和总理相见。总理问我英语是在哪里学的,我告诉他是在南开大学。总理开心地笑了笑,说:“我们可是校友啊!南开是个好学校,传承着优秀的传统,大家都热爱南开!”

我也提到,1959年总理来视察时,还专门到我们的教室来看过,我至今仍记得他的讲话。总理微笑着说:“学习是一生的事,你在南开珍惜了学习机会,现在就要珍惜在外交部的工作机会,继续在工作中学习。”

我当时郑重地向总理保证,一定不辜负他的期望,努力工作,回报国家。

牢记周总理关于外交工作的教诲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在走上外交岗位后,有机会多次参与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外事活动,亲耳聆听总理的教诲,感受他高风亮节的伟人风范,且这些教诲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1973年10月,我作为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北美处的科员,参加了总理与加拿大外宾的会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总理亲自主持的外事活动之一。会见后,总理在告别时对我说:“小吕,别忘了常回母校南开大学看看,它是你成长的摇篮。现在,你的责任更加重大。年轻时就应该做到:刻苦学习,开阔视野,认真做事,勤于思考,打好基础,持之以恒。”

总理的这些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总理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周总理曾在多个场合就如何做好外交工作提出过重要指示。以下是我亲耳聆听的三则教诲:

1. 刻苦钻研业务,高质量完成工作: 周总理强调,外交外事工作要有坚定的事业心,终身学习,掌握扎实的业务能力。他提出要练好基本功,要做到“五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并且要多思考、多研究、多实践,做到外语化。总理的这些指示,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 广交朋友,深交朋友: 总理教导我们,在外交中要通过真诚和感情建立广泛的友谊,既要有广泛的交往,也要深交。在中美乒乓外交和医学交流中,总理早有预见,友情和情感的积累为国家的外交事业打下了基础。

3. 我的三本枕边书: 《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周恩来外交文选》、《不尽的思念》是我一直珍藏的三本书。这三本书深刻反映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及其为中国外交事业所做的贡献。每当我翻开这些书籍,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周总理那种“情满中华、高风亮节”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这三本书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指南,它们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也为我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迪和动力。

——本文写于2023年8月

作者:吕聪敏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2001年,谢尔格·贝利亚在其著作中揭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这一爆炸性内容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创 宗... 宗庆后这个弟弟真不简单呀,感觉他比杜建英还要急,三番五次跳出来写小作文引导舆论,添加猛料。 远在美国...
原创 正... 瓦岗起义军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在隋朝末年,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瓦岗军逐渐崛起,成...
为什么每一个朝代都名将如云,唯... 在还未出现枪支弹药这些热武器的时候,冷兵器的战争是非常的残酷的,这个时候,一个合格的将领就会表现的非...
原创 清... 洪秀全堪称清末农民起义中最为强悍的一位领袖。在他和太平天国势力达到巅峰时,几乎能与清王朝平分秋色,力...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后,那个庞大的国家分裂成了多个独立国家,乌克兰便是其中之一。乌克兰掌握了一些高度机密的文件,...
原创 张... 在遥远的华夏大地上,流传着无数英雄豪杰的传说,其中有一段传奇始终激发着后人无尽的猜测和争论——那就是...
原创 东... 在那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那三国鼎立的局面。无论历史如何翻篇,那个充满纷争和智慧的时代...
原创 将... “朕不会杀你的,你留下就好。”秦始皇对身边一位重要将领如此保证。这话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深意呢?原来,...
原创 炊... 朱老总的一生简朴且充实。回望他的一生,无论在艰难的战时年代,还是在解放后的平静岁月,他总是与战士们一...
古代的一个县需要供养多少官员衙... 在清代地方“省、府、县”三级行政系统的设置中,县作为基层行政单位,乃系皇权向基层民众延伸的最直接、最...
揭开“魔鬼”支队的隐秘罪行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162支队遗址。 □文/摄 本报记者 刘晓云 张雪地 近日,记者在林口县博物馆工...
原创 都... 前言 人们总爱说,每个成功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这话搁刘邦身上,怕是只讲了冰山一角...
为什么安徽省会安庆会被合肥取代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日,一道圣旨从北京紫禁城发出:安徽布政使司由南京迁至安庆。自此,安庆...
数智海丝看泉州|百年侨乡古村落... 红砖古厝与南洋番仔楼在梧林村并肩而立,诉说着百年风雨与赤子归心。7月21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
“85后”刘寅任浙江大学历史学... 据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召开干部任免宣布会。浙江大学副校长...
人类社会中的“不把人当人”问题... 如何定义“人”?在哲学层面,对这个抽象问题的回答无疑可以列举众多理论和学说。当我们转向日常生活会发现...
原创 上... 上海的这座史诗建筑,曾经是公共租界工部局、民国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经过近两个月的...
原创 五... 刘备在其鼎盛时期,拥有着三国最顶尖的文武力量。他同时拥有诸葛亮和法正这两位杰出的谋士,而在法正的辅佐...
原创 国... 很多人认为,胡适始终站在蒋介石一方,支持国民党,视其为“正统”,并对共产党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然而,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