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恩来——指引和照耀我成长的灯塔
迪丽瓦拉
2025-09-23 16:03:24
0

周恩来,这个名字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闪烁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无数中华儿女心中崇高的象征。这个名字不仅代表着光荣与伟大,更散发出一种温暖与亲切,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为了国家的繁荣而不懈奋斗。在世界的舞台上,周恩来总理无疑是展示东方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标志性人物。

在共和国的怀抱中成长,我常常回忆起那些与周总理有关的片段,尤其是当我站在他的塑像前,或是站在纪念碑旁,内心总会激荡不已,激动的情感久久难以平息。每一次,都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动力与责任。

回想起自己在1950年代的求学时光,那时我还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就读,书本中不止一次让我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在“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的坚定身影。那时,他从海河之滨的南开校园走出,踏上了探索真理、救国和民族解放之路。他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我,那个年纪尚小的我,开始悄然萌发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梦想。

1958年,我高考时报考了南开大学——周恩来总理的母校。说实话,那时的我有些自卑,心里也不禁产生了怀疑,但我心中始终有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走进南开,汲取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力量,沿着这条伟大前辈的足迹,去追求属于我的未来。幸运的是,我被南开大学外文系(现外语学院)录取了。

初见周总理——铭刻一生的记忆

1957年4月,周总理在陪同外宾访问天津时,特意到天津的高校,包括南开大学,进行视察,并和师生们进行了集体见面。1959年5月28日,周总理再次亲临母校视察,这次我已经是南开外文系的学生,马上就要升入大二,积极参与了总理视察时的接待工作。

那一天,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亲自深入到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研究所、图书馆以及学生宿舍等地,走进一个个课堂,和师生们亲切交流,关切地询问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学质量。他特别来到我们外文系一楼的教室,也就是我所在的班级,亲切地与我们交谈,并亲自检查我们朗读英语课文的发音,甚至亲自纠正,场面温馨而亲切。

总理在看着黑板上写着“又红又专”的横标时,专注地念道:“又红又专”,然后温和地解释道:“‘红’代表的是爱国的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格,而‘专’则代表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知识与技能。二者缺一不可,必须紧密结合。”这些话至今仍在我的心里回响,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总理在听完校领导的汇报后,前往图书馆东侧新开湖旁的广场,和在那里等候的三千多名师生见面。总理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讲话,提到:“你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时代、毛泽东时代,今天的环境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你们学习的内容、从事的工作、甚至你们的思想,都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看到你们的成长是令人高兴的。”

接着,总理还强调了教育革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特别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指出学习是学生的主责,而劳动则是为了丰富课堂知识,最终的目标是提升教学质量。周总理的讲话让南开师生们备受鼓舞,大家更加明确了办学的方向,也坚定了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我记得在总理的讲话中,他特别提到了南开的未来,提出要在新时代中保持新的校风和教学特点,确保教育质量,培养更多能为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服务的人才。

在外交部工作后,我曾有机会在一次会见外宾时,和总理相见。总理问我英语是在哪里学的,我告诉他是在南开大学。总理开心地笑了笑,说:“我们可是校友啊!南开是个好学校,传承着优秀的传统,大家都热爱南开!”

我也提到,1959年总理来视察时,还专门到我们的教室来看过,我至今仍记得他的讲话。总理微笑着说:“学习是一生的事,你在南开珍惜了学习机会,现在就要珍惜在外交部的工作机会,继续在工作中学习。”

我当时郑重地向总理保证,一定不辜负他的期望,努力工作,回报国家。

牢记周总理关于外交工作的教诲

我最大的幸运,就是在走上外交岗位后,有机会多次参与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外事活动,亲耳聆听总理的教诲,感受他高风亮节的伟人风范,且这些教诲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宝贵的财富。

1973年10月,我作为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北美处的科员,参加了总理与加拿大外宾的会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与总理亲自主持的外事活动之一。会见后,总理在告别时对我说:“小吕,别忘了常回母校南开大学看看,它是你成长的摇篮。现在,你的责任更加重大。年轻时就应该做到:刻苦学习,开阔视野,认真做事,勤于思考,打好基础,持之以恒。”

总理的这些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总理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

周总理曾在多个场合就如何做好外交工作提出过重要指示。以下是我亲耳聆听的三则教诲:

1. 刻苦钻研业务,高质量完成工作: 周总理强调,外交外事工作要有坚定的事业心,终身学习,掌握扎实的业务能力。他提出要练好基本功,要做到“五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并且要多思考、多研究、多实践,做到外语化。总理的这些指示,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 广交朋友,深交朋友: 总理教导我们,在外交中要通过真诚和感情建立广泛的友谊,既要有广泛的交往,也要深交。在中美乒乓外交和医学交流中,总理早有预见,友情和情感的积累为国家的外交事业打下了基础。

3. 我的三本枕边书: 《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周恩来外交文选》、《不尽的思念》是我一直珍藏的三本书。这三本书深刻反映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及其为中国外交事业所做的贡献。每当我翻开这些书籍,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到周总理那种“情满中华、高风亮节”的精神力量。

总的来说,这三本书成为了我不断前行的指南,它们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也为我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迪和动力。

——本文写于2023年8月

作者:吕聪敏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 元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崇...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曾被外族侵占,有些朝代甚至连皇帝也被外族俘虏。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软...
著名清史专家冯佐哲病逝 冯佐哲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发布讣告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退休干部、中共党员、原清史研...
原创 杀...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发生在公元219年。故事讲述了东吴将领吕蒙带领军队...
原创 上... 上海街头,转角就是一家拉面店,招牌写着日文,服务员讲着日语,老板是地道的东京人。可这不是旅游区,而是...
原创 五... 五代十国:杨光远贪利噬人,契丹改元号大辽 杨光远益加专恣,随时上表,尚指斥宰辅不已。晋主见他跋扈恐...
串联简牍文化发展史 观众参观“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战国曾侯乙墓竹简。 本报记者 田豆...
原创 西... 陈敏(?—307年),字令通,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西晋官吏。陈敏少有才干,初以郡吏之职补任尚书仓...
原创 日... 近日,国际社会对历史文件的关注再度升温,1943年签署的《开罗宣言》成为焦点。该宣言以国际法形式明确...
135件(套)18至19世纪中... 原标题: 中国制造 欧洲风尚 135件(套)18—19世纪中国纹章瓷亮相副中心 11月17日,“帆海...
原创 不... 高顺是个怎样的人呢? 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吕布手下有一位名叫高顺的猛将。高顺不仅统领着...
原创 穿... 1. 《宰执天下》 作者: cuslaa 标签: 北宋、改革、权谋 字数: 约730万 故...
为什么有人说民国名人胡适是美帝... 胡适被有的人指为美帝国主义走狗,主要源于其政治立场、学术主张及关键历史事件中的表现。 一、政治立场:...
原创 蜀... 一、蜀汉五虎将中三个半成神 “蜀汉五虎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里,在正史中并没有这个专有的...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手下有四位杰出将领和四位忠诚的追随者,其中的四杰分别是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和赤老温(齐拉衮...
原创 清... 古人常说“高处不胜寒”,在历代王朝中,出生在皇家、衣食无忧的公主们,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过得幸福快乐...
隋文帝上午刚死,36岁太子杨广...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
原创 捅... 琉球旧案重提,日本吞并难掩 先说琉球,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直戳痛处,提起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
原创 明... 明朝不仅是最具骨气的王朝,也是最令人畏惧的王朝。如果没有明朝的存在,可能会对人类文明带来无法挽回的灾...
原创 司... 大家好,我是「历史解码者」!千年历史烟云,多少秘密被时光掩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历史...
原创 原...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羽人生中的最后一战——樊城之战。这场战役在三国时期非常著名,而且极为重要。对关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