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清的祖先来自云南安宁,到了他父亲杨景那一代,杨景从化州同知职位退休后,便携带年幼的杨一清一同迁居巴陵。杨一清自小聪慧过人,年幼时便能写作文章,被人誉为奇才,进而推荐他成为翰林秀才。那时,宪宗皇帝命内阁选拔师资专门辅导他学习。
杨一清勤奋好学,在十四岁时成功通过了乡试,随后又在成化八年取得了进士功名。父亲去世后,葬于丹徒,杨一清便将家迁安于此地。守丧结束后,他入仕为中书舍人,经过一段时间,晋升为山西按察佥事,并以副使身份被派往陕西担任督学。
尽管杨一清相貌丑陋,且先天生殖器官不全,从外观来看酷似宦官,但他天资聪颖,善于思考国家大事,特别热衷于探讨经世济民的政策。在陕西任职的八年间,他利用闲暇时间详细考察边疆局势,积累了丰富经验。
后来,杨一清被调回朝廷,任太常寺少卿,后升任南京太常寺卿。到了弘治十五年,孝宗皇帝采纳刘大夏的推荐,将他提拔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派遣他前往陕西负责马政事务。彼时西部的番国本来盛产马匹,而中国的茶叶对他们来说则是防治疾病的良药。太祖皇帝时期曾颁布法令,用四川茶叶换取番国马匹以供军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禁令逐渐松弛,不法商贩私运茶叶出关,牟取暴利,番国的马匹供应也日渐中断。杨一清上任后严厉禁止私茶外流,将茶叶贸易收益全部收归官府,以此控制番国,使马匹供应恢复畅通。同时,他揭发并罢免了贪腐无能的总兵官武安侯郑宏,裁减镇守宦官的冗余开支,军纪因此大为改观。
武宗皇帝刚登基时,固原遭遇数万贼寇入侵,总兵曹雄军队被困音讯全无。杨一清率轻骑兵从平凉昼夜兼程赶赴前线,亲自筹划指挥,布置疑兵,成功迫使敌军改道隆德。夜间他又点发大炮,声震山谷,令贼寇误以为有大军来袭,纷纷逃至边塞外。
不久后,杨一清被升为右都御史,提议加强边防建设,他在奏章中指出:自己多年任职陕西,熟悉敌我形势。贼寇往往虚张声势,来去迅速,我方却因军队调动频繁扰民,防守反而疲弱。故应修筑城墙壕沟,增设卫所,稳定内附番人,修缮韦州以防御敌侵。更重要的是应守卫东胜,依托黄河天险,连接大同和宁夏,开垦河套地区,屯田数百万亩,减少外运补给,筑牢边防。
武宗皇帝采纳建议,拨款数十万两修筑防护墙。然当时权倾一时的宦官刘瑾忌恨杨一清不肯归附,杨一清无奈以病辞官归乡。后来防护墙只筑成四十里要塞,刘瑾借机诬陷杨一清贪污浪费,令其入锦衣卫监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积极营救,杨一清才被释放,却仍被罢官回乡,且被扣发禄米达六百石之多。
安化王发动叛乱,朝廷命杨一清率军与总兵神英西讨,宦官张永监督军务。军队尚未到达,原部将仇钺已生擒安化王。杨一清即赶至仇钺兵营,慰问劳苦将士。不久张永也至,两人共事甚欢。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结怨,遂借机直言不讳:“平定叛贼易,国中隐患更难除。”张永问指谁,杨一清在手心画“瑾”字。张永叹息道:“刘瑾依仗皇上宠信,门生故旧甚众,难以根除。”
杨一清劝张永趁胜向皇上奏捷,揭发刘瑾恶行,申明天下怨声载道。张永感动发誓以命报国,最终依计成功诛杀刘瑾。此后,张永对杨一清感激不已,在朝中为其奔走推荐。杨一清很快被召回,任户部尚书,功绩被评定,封太子少保,得赏银一笔。不久改任吏部尚书。
杨一清为官通达、干练,心胸宽广,热爱贤士,积极提拔人才,凡被刘瑾陷害者多得重用。他提拔人才快捷,早上得知者,当日推荐,门生遍布天下。两度在关中带兵,所提小将多升至大将或封侯。有人送礼谢恩,杨一清往往转赠他人。
因镇压多次叛乱大盗有功,杨一清被加封少保、太子太保,子嗣享锦衣百户封号。又被推荐入内阁为阁员,然武宗皇帝未用他,而任尚书靳贵,却晋升他为少傅、太子太傅。给事中王昂上书指责杨一清扶植私党,武宗皇帝贬王昂。杨一清亦上书请求宽恕王昂,皇帝仅轻描淡写回应“知道了”。
直到大学士杨廷和守丧后,武宗皇帝才任命杨一清兼任武英殿大学士,纳入内阁参与机密事务。宦官张永因罪罢官,其干儿子钱宁权倾朝野。钱宁曾倾心杨一清,后因中间人挑拨,心生怨恨。
灾害频发时,杨一清上书自省,批评时政,言及有人谎言迷惑皇帝,朝廷内混杂武夫,京城无可靠屏障。此言明显指向武宗宠信奸佞,武宗不甚理解。钱宁与江彬等得讯后大怒,利用戏子造谣中伤杨一清。
杨一清遂请求退休,武宗皇帝口头表扬但允许其归隐,并按规定供给仆役禄米。后来武宗南征时曾访杨府,君臣畅饮两昼夜,赋诗唱和数十次。期间杨一清劝阻武宗皇帝,促使其取消江浙行程。
嘉靖皇帝尚为世子时,其父献王曾言:“楚地三杰,刘大夏、李东阳、杨一清。”此言铭刻嘉靖心中。登基后,大臣纷纷推荐杨一清,嘉靖皇帝派官赠银慰问,催促其上书献策。杨一清谢恩,获特别赏赐子嗣中书舍人一职。
嘉靖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嘉靖皇帝诏令杨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身份转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兼管陕西三边军事。明代首位由内阁首辅兼任边疆将帅即由他开创。嘉靖帝在诏书中温和赞扬杨一清,誉其为唐代郭子仪。
此时杨一清已是第三次出任总制,士兵士气高涨。他常带军官演习阵法,曾言:“无战时当如有战,战时应如无事,镇定自若。”当张璁等人排挤费宏时,御史吉棠请召杨一清入阁,给事中章侨、御史侯秩为其辩护,嘉靖帝贬侯秩,召杨一清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入朝觐见后,杨一清加少师衔,仍兼太子太傅,创下先例。不久,《献皇帝实录》完成,皇帝将其升为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杨一清谦辞未参与编纂,皇帝未允。
王宪奏捷,归功杨一清,赐特进左柱国、华盖殿大学士称号。此时费宏已去职,杨一清理所当然成为内阁首辅。嘉靖皇帝赐他两枚银章,刻“耆德忠正”与“绳愆纠违”,让其密封奏折上书。
《明伦大典》成书后,杨一清获正一品俸禄。张璁与桂萼排挤费宏,期盼杨一清助力,然而杨却请召谢迁归朝,令二人心生怨恨。谢迁未到,张璁已进内阁,改变诸多政务。杨一清依例对张璁稍作制约,遭其与同党不满。
张璁暗中诋毁杨一清,唆使黄绾排挤,杨一清辩解后请辞,嘉靖皇帝调停。后因灾害,杨上书劝戒百官同心,并请赦免曾议礼大臣罪责,激怒张璁。桂萼入阁后与张璁联手攻击杨一清,杨屡次请求解职,嘉靖皇帝多次温和嘉奖。
给事中王准、陆粲揭发张璁、桂萼权钱交易,嘉靖帝罢免二人并公开罪状。张桂党羽霍韬大骂杨一清受张永、萧敬贿赂。杨再次申辩请辞。嘉靖安慰挽留,复征召张璁。霍韬加剧攻击,指控法司受杨操纵诬陷桂萼。
嘉靖帝震怒,命法司与朝臣议事,先调刑部尚书周伦,令侍郎许赞代任。许赞调查后认同霍韬指控,奏请剥夺杨一清官籍,皇帝命其自辩。张璁三度密奏,称杨有“大礼”功劳,请赐长假,实为逼其退隐。
嘉靖帝遂允杨退休,由驿站送归,仍赏赐金币。次年,张璁等迅速罗织罪名,皇帝剥夺杨官职,令其家居。杨愤恨曰:“我年迈,竟被这些小人卖了!”忧愤成疾,背生毒疮,不久辞世。
临终,杨一清申明遭诬陷,死亦难安。嘉靖帝免其贪污罪责,不再追究。数年后恢复原职,久后追赠太保,谥号文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