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朝时期的一位宰相,李勉在为官期间曾做出过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他宽恕释放了一名被判死刑的犯人,这个人名叫杨彪。十多年后,杨彪意外地获得了成功,而此时的李勉却因得罪朝中的权贵而被罢免官职。命运弄人,李勉在回乡的路上偶然再次遇见了这位曾被他救过命的杨彪。
见到救命恩人,杨彪本该感激涕零,可他心中却起了邪念,竟与妻子密谋要暗中谋害李勉。那么李勉究竟能否逃脱这场劫难?他后来又经历了哪些波折呢?
李勉出生于唐朝末期,出身名门望族,其家族背景显赫非凡。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曾担任过朝廷的重要官职。自幼成长于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李勉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和教育。他潜心钻研儒家经典,淡泊名利,邻里乡亲都对他赞誉有加。
进入青年时期,凭借才华横溢,李勉很快便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然而,这时的唐朝正逐渐走向衰败,李勉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面临的挑战非常巨大。
尽管如此,考取了乡试的李勉依然坚定不移地踏上了前往京城参加殿试的旅途,希望通过最终的考核证明自己。路途漫长且艰辛,他途中结识了一位同样赶考的青年——羊茂实。两人兴趣相投,情谊深厚,很快便结伴同行。
然而,命运却很快对羊茂实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刚行进几天,羊茂实突然染病卧床,病情日渐加重,形容憔悴。李勉焦急万分,不惜花费心思为他请郎中诊治,日夜照顾,盼望奇迹发生。
遗憾的是,羊茂实的病情非但未见好转,反而最终去世。尽管与羊茂实相识时间短暂,李勉仍然尽心为他料理丧事,整理遗物并寄还给其家人。羊茂实家人被李勉的义气和诚心深深感动,欲以厚礼相谢,却被李勉一一婉拒。
正因这段义举,李勉的名声迅速传遍四方。其后,他在科举中取得优异成绩,获朝廷重用,来到了繁华的开封城,准备大展抱负。
然而,李勉很快发现,眼前的官场腐败不堪,百姓生活困苦至极。满腔热忱想要改革,却显得孤掌难鸣,艰难异常。数年之间,他逐渐感受到自己力量的有限和现实的无奈。
正值动荡年代,匪患横行,死囚频繁被押赴刑场。李勉起初内心柔软,对罪犯尚存怜悯。但随着时间推移,他的心渐渐变得坚硬,视死囚如同禽兽,毫无怜惜之意。
某日,一批死囚再次被押上刑场。李勉作为监斩官,司空见惯。却见其中一名囚犯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冤枉。李勉心头微动,决定将其押回重审。结果发现该囚确实遭遇冤屈,这使李勉深感不忍。
不过,依靠他一己之力为死囚翻案,难度极大。为了防止无辜受害,李勉决定秘密释放此人。他选定一名可信的家丁,拿出自己的令牌,悄悄将这名死囚救出,并备了些银两作路费,嘱咐他远走高飞,千万别再回头。
死囚感激涕零,当场跪地磕头,誓言终生铭记恩情,自称杨彪。李勉扶起他,叮嘱速速离开。杨彪依依不舍地离开,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活。
杨彪在一个偏远小镇隐姓埋名,靠着小本生意逐渐发家致富,积累了不小的财富。镇上一户人家见他为人诚实,便将女儿许配给了他。婚后,杨彪生活安稳,儿女双全,生意蒸蒸日上。但对李勉的救命之恩,他从未忘怀,总想着将来能有所回报。
而李勉送走杨彪后并未多想,继续为官清廉,步步晋升,最终位至宰相。面对朝中奸佞之臣,他愤慨难平,立志变法救国,然而触犯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最终,在联合弹劾下,他失去了官职,被迫归乡。
虽心有不甘,但李勉看透世事,决定退隐乡间,享受恬静生活。闲暇时,他游历名山大川,心境逐渐平和。
一天,他来到一座小镇,意外遇见了杨彪。此时的杨彪已成客栈老板,李勉起初未认出他。杨彪见到恩人,立刻迎上前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李勉也为此深感欣慰,感叹世事难料。
杨彪邀他入家中,妻子闻讯赶来备下酒菜款待。席间,杨彪再三表达感激之情,李勉被感动不已,未曾想到自己救过的人竟如此知恩。
饭毕,杨彪安排李勉住进客栈,誓言日后好生伺候。夜深人静时,夫妻二人商议如何回报李勉的恩情。
妻子提议拿出千两白银相赠,报答救命之恩。杨彪却觉得不合适,知道李勉曾为高官,钱财对他无多大意义。两人绞尽脑汁,仍未想出合适的回报方式。
忽然,杨彪妻子出言惊人,认为李勉活着对他们是隐患,若照顾不周被揭发逃犯身份,倒不如杀了他,一劳永逸。杨彪当即同意此计,却不知店内仆人暗中将此情报告了李勉。
起初李勉不信杨彪会恩将仇报,但听闻磨刀声响起,顿觉不妙,连忙起身逃离。待杨彪赶至房中,只见空无一人,方知自己已惊动了李勉。
逃出生天的李勉不敢久留,借夜色匆忙回家,侥幸保住性命。这次经历让他彻底明白,善心不可轻易施予,否则只会被恶人利用。
若非当年宽恕杨彪,或许李勉早已身死异乡。没想到救命恩人反而变成了祸根,几乎害他丧命。由此可见,杨彪本性并非善良,能够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属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