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虽然由汉族建立,但其实际上是一个多民族的王朝,境内除了汉族,还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而其中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士不仅融入了中原社会,还在高层政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皇帝身边的亲信与心腹。尤其是在北宋初期,一位少数民族将领凭借自己的勇武与忠诚,赢得了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高度信任,最终不仅担任节度使,还亲自带领军队征战四方。那么,这位杰出的少数民族将领到底是谁呢?
一、赵匡胤的亲信
这个人名叫米信,原名海进,属于奚族。奚族是生活在东北一带的少数民族,起源于东胡,有一种说法认为他们与契丹人是同源的不同支系。然而,随着契丹的崛起,奚族最终被契丹的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征服。尽管奚族人在辽国的地位仅次于契丹人,但其中有一些人无法忍受压迫,纷纷逃入中原谋生。米信便是其中一员,他以勇猛无畏、擅长射箭而著称。
在后周初期,米信被编入了禁军中的护圣军,这支军队是当时禁军中的精锐部队之一。954年,他随后周世宗参加了高平之战,凭借出色的表现,米信被升任为“龙捷散都头”。随着赵匡胤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米信成为了他的亲信之一,并担任了牙校一职,成为赵匡胤的心腹部下。赵匡胤为米信改名为“米信”,并在北宋建立后将其提拔为殿前指挥使,后来更升迁为直长。
二、征战沙场的猛将
米信不仅仅是一个将领,他还是一个勇猛的战士。在平定李重进叛乱时,米信亲自带着弓箭侍卫在赵匡胤身边。当时,突然有一名散骑兵接近赵匡胤的车驾,米信毫不犹豫,立即射箭将其击毙。赵匡胤见状,立即任命米信为内殿直指挥使。到了968年,米信被进一步任命为殿前指挥使,并被派遣去郴州担任刺史。尽管他未曾亲自上阵作战,但他指挥的却是北宋最为精锐的部队,负责的是皇帝的安全事务。
宋太宗即位后,积极展开对外征伐,米信终于有机会亲自上阵作战。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米信作为行营马步军指挥使参与了此次战斗。在北汉军队的偷袭中,米信亲自指挥,成功打败敌军并斩杀敌将裴正。凯旋归来后,米信被任命为保顺军节度使。尽管他的家人仍在辽国境内,但米信因忠诚于国家,曾感叹道:“忠孝不两立,我为国家效力,怎能再顾及亲戚呢?”
三、晚年受审
米信在高梁河之战后,一直在北方担任重要职务,先后与郭守赟等人一同驻守定州,之后又被任命为定州驻泊部署。到了983年,米信被任命为彰化军节度使。986年,宋太宗发起“雍熙北伐”,米信担任幽州西北道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并在新城成功击败辽军。在宋军主力撤退之后,米信带领仅剩的三百龙卫卒顽强抗敌,最终成功突围,杀出一条血路。然而,米信在战后因失律被审查,判定为应当死刑。宋太宗下令特赦,改降为右屯卫大将军。第二年,米信恢复了节度使的职务。
然而,米信性格暴烈,曾因击杀家奴而被弹劾。尽管案件尚未上报,米信却因病早逝,享年67岁。尽管如此,米信的功绩与忠诚仍受到后世的敬仰,成为北宋历史中一位重要的少数民族将领。
参考资料
1. 《宋史》
2. 《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