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众治与君主专制的独治相比,他希望用道德原则来众治天下
迪丽瓦拉
2024-11-14 19:44:47
0

原标题:顾炎武的众治与君主专制的独治相比,他希望用道德原则来众治天下

在治国方针上,顾炎武明确提出反对君主独治,他提出众治一说。与顾炎武相同,黄宗羲持分治说,虽然命名不同,但本质上,表达的思想是一致,都是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

首先,需要弄清的是顾氏所言众治,到底是什么样的治。顾炎武认为亡国是朝代的灭亡更替,而亡天下则是人民大众之间的仁义尽失;保国和保天下的措施也十分明了,保国家是统治阶级应该考虑的事情,而保天下是人民大众都有责任参与的。

顾炎武的侧重点已然不在政治层面了,而是从伦理道德上去论述的。所以,保国其意是从政治上,认为只有君臣才需考虑国家安危;保天下则是从伦理上认为民众应该保天下之仁义。

而治人与治国,和保天下与保国实质上,是具有同等意义的;其保天下与保国之辨,亦适用于治人与治国的关系。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顾炎武所谓的众治,其重点不是在强调,人民百姓的都应该参与政治生活,而是说大众都应该,维护社会伦理活动的道德性。

也就是说,顾炎武的地方自治实质上是指:在乡村中实行众治,让农民大众用道德礼制来管理其自己。随后,顾炎武详细阐述了,其推崇众治的原因及原则性主张。

在君主专制政治体制中,是由政府来管理地方乡村的一切事物的,农民是没有自治的权利,农村中的一切大小事物,都必须经过政府之手,由官府来处理。所以,在乡村之中如果出现民事纠纷,就不得不先去官府报官,官府在从专制君主颁布的刑法之中,寻求一个法律上的判定。

顾炎武认为这就是典型的独治,乡村之中大大小小的纠葛,都必须通过君主制定的法律,来裁决不仅会导致狱讼繁多,而且更让各级官员有机会坐收渔利,仗着自己权高左右纠纷的黑白,滋生腐败现象,却苦了老百姓。农村事物之繁杂,实行独治是不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的。

之后,顾炎武又提出了众治的基本原则: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在农村之中,家族式活动是普遍存在的,父兄与子弟、宗子与族人的关系,是天然的血缘关系,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存在。

因此,家族的里的农民百姓,自然会听从宗子、父兄的命令,其行为也自然会符合宗法的道德规范。顾炎武的意思,是要利用宗法来管理农民大众,而这个站在宗法最顶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农民大众内部产生的宗子,这样能让乡村治理更有效的实施。

宗法与君主之法虽然存在类似的地方,即都对内部成员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如果违背。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但是,与君主之法不同的是,宗法更重视人的道德教化,而君主之法更强调强制性。

因此,顾炎武的众治与君主专制的独治相比较,他更强调利用道德原则来治理天下。此外,顾炎武还对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所实行的乡村自治制度进行了考察,进一步补充说明他以宗法来众治的思想。

他先从汉朝追溯到秦朝,再从秦朝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又从春秋战国追溯到三代明王之治。他认为,从上古三代开始,统治者对地方乡村的政权设置,就是通过在乡村中设立三老来实现的,又从各个乡村中的三老中各选一人为县三老,县令、县丞、县尉遇到事物就要向他们请教,征求他们的意见。

乡村基层的官职也都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一切矛盾不仅都能通过乡村基层组织来解决,而且多数纠纷都可以使用,地方宗法风俗来平息。这样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还不削弱政府权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天下之治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

黄宗羲同样也阐发了,自己类似于顾炎武众治理论的思想。在治国方针上,他提倡分治之说。他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提出了,他对治理国家的观点,其意在于表明天下之大,并非是一个人能够胜任,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不得不由君主和大臣协同合作。

为了避免朝廷内部的冲突,君主管理好君主权力范围内的事物,大臣们同样也管理好与自己职责相关的事情,各司其职,群臣共治,国家才能被治理得好。

随后,黄宗羲又形象的用比喻描述其君臣分治的构想,他将君臣公治天下形象地比喻,成两工人共同曳大木,二者必须通力合作,方可将大木曳走,任何一个都不得只做旁观者,否则,曳木之事情就难以完成。

黄宗羲主张的置相改革制度同样,也带有其分治的思想在其中。黄宗羲认为宰相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宰相不仅在管理国家事务,都是处于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宰相可以监督君主的行为以防出现很大的过失。

然而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废除了宰相的制度,制约皇权最后一层屏障也失去了,以至于皇权进一步集中,导致君臣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而宦官是最终的受益者,权力落入宦官的手中。

黄宗羲总结到宰相制度必须恢复。他认为君主应该赋予宰相,一定的权力用以制约皇权。然后天下在宰相、大臣、君王共同参与下治理,实现黄宗羲理想中的君臣共治的制度设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美... 众所周知,美国总统的一个任期是四年的时间,可是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以及各种外界因素,一些人未能完成总...
原创 真... 2017年5月,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吸引眼球的展览,展出了多张珍贵的...
原创 诸... 最近在网上看到许多评论,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过于神化,其实际能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惊人...
原创 韩...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按照盟国要求,日本接受通牒宣布投降,也意味着...
原创 西... 公元785年,唐德宗在长安接到一份来自蜀地的紧急密报:吐蕃的十万大军已然逼近,南诏的态度摇摆不定,西...
原创 老... 这是一组1972年的北京照片,当时还是运动后期,街上行人稀少,照片拍摄的不是景点,那时候旅游这个词还...
原创 小... 朱元璋为何选择杀害小明王韩林儿,而非像前朝那样上演禅让的戏码? 小明王韩林儿是元朝末期红巾军领袖韩山...
原创 元... 突然?你为什么觉得会突然? 元春入宫已经有好几年了。当初她是因为具备贤孝才协的品德而被选入宫中,...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四位帝王尤为显赫,他们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每一位都因其独特的...
原创 三... 董卓起义是东汉末年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很多人都知道,董卓来到京城之后,首先废除了刘辩的皇位,又立刘协...
原创 备... 变法背景: 在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严重。早在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就制定了一个政策,强调...
原创 孙... 历史上,江东小霸王孙策经过艰苦的斗争,最终统一了江东。然而,他的胜利并未持续太久。在一次狩猎中,孙策...
原创 在... 在中国历史上,太上皇和皇帝如果出现冲突,那么,哪一方会占据优势? 其实这个问题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原创 就... 郑昭明,台湾前海峡促进会的理事长,曾经提到,今天中国能够跻身强国行列,逐步实现中国梦,是因为毛主席时...
原创 4... 1948年某天,位于东北营口的国民党军指挥部内,一场紧张的军事会议正在进行。会议室中,军政要员们正低...
原创 蒋... 蒋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将,包括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和卫立煌,长期以来被视为能征惯战和英勇无敌的军中...
原创 周...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习俗,那就是长辈在临终之前会留下遗言,作为对后代的最后教诲和提醒。...
原创 东... 自古以来,南方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称为稻米之乡。那片肥沃的土地与充沛的水源,为水稻文化的发展提供...
原创 为... 赤壁之战前,赵云虽然已经声名显赫,但仍然有很多人质疑他的武功。然而,在赤壁之战之后,关于赵云的质疑几...
原创 东... 东晋十六国,是历史上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时期。与同样处于偏安一隅的南宋相比,东晋显得更为坚韧和有骨气。东...